DB33T 380.2-2015 商品林建设 造林技术规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CS65.020.40B66DB33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380.2—2015代替DB33/T380.2-2002商品林建设造林技术规程Commercialforestconstruction-Artificialafforestationtechnicalregulation2015-11-02发布2015-12-02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T380.2—2015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总则..............................................................................25造林作业设计......................................................................26用材林造林........................................................................37薪炭林造林........................................................................78经济林造林........................................................................89竹林造林..........................................................................810检查验收.........................................................................811档案管理........................................................................10附录A(资料性附录)浙江省用材林主要树种适生条件及造林技术.........................11附录B(资料性附录)浙江省经济林主要树种适生条件及造林技术.........................16附录C(资料性附录)浙江省主要竹种适生条件及造林技术...............................22DB33/T380.2—2015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33/T380.2-2002《商品林建设技术规程》。与DB33/T380.2-200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标准名称由《商品林建设技术规程》改为《商品林建设造林技术规程》;——增加了术语和定义、造林作业设计、检查验收等3章内容(见第3、5、10章);——总则内容修改为规程执行要求和造林基本原则(见4,2002年版的3);——修改了用材林造林中的林分群体结构(见6.4,2002年版的4.1.4)、林地清理的主要方式(见6.5.1,2002年版的4.1.5)、造林方法(见6.5.3,2002年版的4.1.6)、主要用材树种造林执行标准(见6.6,2002年版的4.1.9)的内容;——修改了主要经济树种造林执行标准(见8,2002年版的4.3)、主要竹种造林执行标准(见9,2002年版的4.4.4)的内容;——删除了原标准中的商品林经营(见2002年版的5)、大径竹造林(见2002年版的4.4.1)、小径竹造林(见2002年版的4.4.2)、丛生竹造林(见2002年版的4.4.3)的内容;——修改了附录A、附录B和附录C内容(见附录A、附录B、附录C,2002年版附录A、附录B、附录C)。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厅提出。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祖达、刘安兴、陈征海、陈锋、方国景、姚鸿文。DB33/T380.2—20151商品林建设造林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商品林造林的术语和定义、作业设计、商品林造林(包括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竹林)、检查验收和档案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全省范围内的商品林人工造林,不含飞播造林。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GB/T20391毛竹林丰产技术LY/T1328油茶栽培技术规程LY/T1384杉木速生丰产用材林LY/T1495杨树人工速生丰产用材林LY/T1496马尾松速生丰产林LY/T1528湿地松速生丰产用材林LY/T1557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LY/T1607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2126杨桐培育技术规程LY/T2127杨梅栽培技术规程LY/T2128银杏栽培技术规程LY/T2131山核桃生产技术规程DB33/176林木种子质量等级DB33/177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等级DB33/178林木种子检验规程DB33/T261笋竹两用毛竹林培育技术规程DB33/T340香榧栽培技术规程DB33/T371无公害板栗栽培技术规程DB33/T373青梅栽培技术规程DB33/T491锥栗栽培技术规程DB33/T653.1林业容器育苗第1部分:苗木DB33/T825楠木人工林培育技术规程DB33/T826红豆树栽培技术规程DB33/T827杉木大径材培育技术规程DB33/T919光皮桦栽培技术规程DB33/T380.2—201523术语和定义GB/T15776-2006所给出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此外,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立地条件siteconditions又称立地质量,凡是与林木生长发育有关的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生物等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3.2树种组成speciescomposition或称林分组成,以组成林分的各树种(组)的立木材积在林分总蓄积量中的比例表示。如果林木未达到蓄积起测径阶,则以林木株数比例表示。4总则4.1规程执行要求应按本标准要求编制造林作业设计,履行审批手续,按设计组织施工,并建立健全生产技术责任制度和检查验收制度,积极推行合同制、监理制、专帐制等管理制度,保证技术规程实施。4.2造林基本原则4.2.1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造林。4.2.2结合本地林业发展方向与地域特色,商品林造林应当优先发展优良乡土树种、珍贵树种和名特优新品种。4.2.3坚持科技兴林,大力推广应用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器械。4.2.4坚持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5造林作业设计5.1作业设计对象国有林场造林、重点工程造林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其他形式的造林,应在造林施工前进行造林作业设计。5.2作业设计依据造林作业设计依据为上级主管部门批复的造林计划、造林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森林资源调查成果等。5.3作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在对造林地调查和立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进行造林典型设计或造林模式设计,提出造林用工、苗木、肥料和费用等。具体程序和内容按照LY/T1607的要求和《浙江省营造林作业设计规范》(浙林造〔2004〕10号)的规定执行。DB33/T380.2—201535.4作业设计审批5.4.1造林作业设计由建设单位所在县(市、区)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或造林项目审批(审核)部门批准。重点工程项目造林作业设计,应当报送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5.4.2没有作业设计或虽有设计但未经批准的,不得施工。作业设计一经批准,应遵照实施。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时,应在设计单位修改后,再报原设计审批部门批准。6用材林造林6.1造林地选择6.1.1根据不同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以及经营目的,选定造林地。6.1.2造林地应选择立地条件较好,适宜营造用材林的无立木林地和宜林地,以及列为改造对象的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有林地。6.2树种选择6.2.1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做到适地适树。6.2.2根据造林目的、培育目标、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树种或品种(系)。具体要求如下:a)树种应具有产量高、抗性强、树干通直、材质好、出材率高等特性;b)培育大径材的应选择主干明显、侧枝细小、自然整枝能力强或利于人工整枝的树种;c)以发展乡土树种为主,挖掘珍贵优良用材树种资源;d)具有特殊用途的应根据培育目的和特殊工艺要求的性状确定其特殊的造林树种;e)对容易引起地力衰退的树种,种植一、二代后,应更换适宜造林树种。6.3种子和苗木6.3.1原则6.3.1.1严格执行森林植物检疫制度、种苗质量检验制度,并接受有关部门监督。6.3.1.2禁止使用带有病虫的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6.3.1.3推行良种壮苗造林,优先使用容器苗造林。6.3.2种子6.3.2.1积极推广通过审定、认定的良种,优先选用优良种源和良种基地生产的种子。6.3.2.2造林所需种子必须经过检验、检疫,检验方法按DB33/178执行。主要造林树种种子质量,执行DB33/176规定。6.3.2.3为提高播种成效,在播种前根据需要可对种子进行消毒和催芽等处理。6.3.3苗木6.3.3.1裸根苗应采用DB33/177规定的Ⅰ、Ⅱ级苗木造林。速生丰产林、培育大径材的,应使用Ⅰ级苗木以及优良的无性系苗木造林。6.3.3.2容器苗执行DB33/T653.1规定。6.3.3.3未制定标准的树种,各地可选用品种优良、根系发达、生长发育良好、植株健壮的苗木。6.3.3.4插干造林的树种,要选用2年~4年生、直径2cm~5cm,并截成1m~5m的枝干。DB33/T380.2—201546.3.3.5苗木应随起苗、随分级、随造林。起苗时严禁拔苗。苗木出圃或造林前可根据需要进行修枝(叶)、修根、摘芽等处理。6.3.3.6苗木调运过程中应采取保湿措施,严防风吹日晒、堆积发热和干枯霉烂。对不能及时栽植的,应进行假植,假植时间不宜过长。6.4林分群体结构6.4.1树种组成6.4.1.1混交林主要要求及方法如下:a)根据混交目的,选择种间关系较协调的目的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b)根据造林树种生物学特性、生长速度和种间竞争力等因素确定混交比例;c)混交方法主要采用散生混交、带状混交和群(团)状混交方法:1)散生混交:一般采用行内株间混交的方法,也即在同一行内种植两个以上的树种,在相邻的两个种植穴种植不同的树种;2)带状混交:不同树种之间采用行状、带状混交的方法;3)群(团)状混交:不同树种之间采用大块状或片状混交的方法。6.4.1.2纯林适宜营造纯林的有:a)直干性强、生长稳定、自然整枝性能良好的树种,宜营造纯林;b)速生丰产用材林、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宜营造纯林。6.4.2造林密度6.4.2.1造林初植密度以林木能适时郁闭、幼树生长良好为标准。6.4.2.2合理初植密度,应根据培育目标、立地条件、造林树种或品种、经营管理水平等确定。6.4.2.3初植密度可适当加大。以下情况,初植密度可适当加大:a)培育中小径材为目标的短轮伐期原料林、菇木林;b)进行间伐或平茬利用的林地;c)冠幅窄小、生长缓慢、耐阴性树种;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