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说朱阳一小三语组在研读教材中成长解说流程教学目标体例安排编写意图教学策略阅读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一、课标要求。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三年级下期阅读教学目标学生升入三年级时,已经能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并在阅读中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向往美好的情境,懂得文章蕴涵的浅显的道理。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学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继续学习复述,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学会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这个阶段要指导学生学习初步概括所读的内容,抓住典型的段落进行指导,进行渗透,使学生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逐步形成抽象、归纳、概括的能力。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二、体例安排本册教材仍沿袭前面五册教材的编排特色,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全册共12个主题单元,其中第七单元《特产》为开放单元。每个单元包括两到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全册共33篇主体课文,12个语文天地,教材内容多,容量大,难度也增加了,跟三年级上期相比较语文天地中的拓展阅读量明显增多,这就拓宽了阅读量,增加了阅读积累,为习作教学铺好路。7、特产12、走进森林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树1、亲情2、春天的脚步3、可爱的小生灵4、智慧5、读书6、奇妙的石头8、尊重与平等9、观察与发现10、奉献11、书信拓展阅读主体课文诗歌故事说明文书信内容多样语言优美生动有趣单元解读知识树简图“语文知识太繁杂了,学了好多年还是不知到底学些什么。有没有一种飞帚,可以将语文梳理梳理?……”呈现丰富的阅读内容,创设理想的学习背景。选文多角度的组编,提供了广阔的教与学的空间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一)呈现丰富的阅读内容,创设理想的学习背景。教材阅读量大,且引导向课外拓展,为学生呈现了一片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情景。十二个主题单元中有展现自然世界风貌的,如“春天的脚步”、“可爱的小生灵”、“奇妙的石头”和“走进森林”,让同学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有反映儿童多姿多彩的生活的,如“亲情”、“读书”等,让同学们感受亲情,感受读书的快乐,从而更好的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也有表现人类智慧和文化,讴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如“智慧”、“尊重与平等”、“观察与发现”、“奉献”和“书信”等,教育学生要学会观察,要乐于奉献,懂得尊重别人,要善于运用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从而达到对知识活学活用。所选内容题材丰富,有诗歌,有故事,有书信,也有说明文,加上“语文天地”中的自读课文和古诗,体裁美,可使学生在学习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教材选文贴近学生的经验世界和生活世界,切合中年级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是与学生身心发展同步,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崇尚科学,为了实现理想而努力。(二)选文多角度的组编,提供了广阔的教与学的空间“主题”不是思想教育的范畴,是人文话题,主题单元可以从多角度选文,学生学习完一个单元,会受到人文思想的多元熏陶。每一个主题单元就是一个平台。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学习三年级下册《春天的脚步》单元,《理想的翅膀》能引发学生到大自然放飞风筝、放飞自己的理想的强烈愿望。《春天的雨点》讲述的是春雨中的一个故事。在学习主体课文的过程中我结合“语文天地”中的“初显身手”栏目引导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课文、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以及有关诗歌、图片办一个展览,让学生赏读、浏览,在“春天”的熏陶中,内化语言、积蓄情感,也可以组织学生到田间溪畔,对着柳树背《咏柳》,对着小草背《早春》,对着田野抒发自己的情感。渐渐地,春天就会走进学生的心间,成为他们真实的情感。教材的编写使语文学习生活化,语文学习的生活化又为教师、学生生活语文化铺就了理想之路。(三)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结合《课标》要求,以语文天地中的金钥匙、自检、日积月累中的有关项目及主体课文后面的思考题,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想象能力,使阶段阅读目标得到体现和落实。如语文天地中第一、三、九、十二单元的金钥匙都是辅导学生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这应作为三年级下期的训练重点。(四)教学策略给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和机会。朗读和默读、略读能力的培养学会质疑大量阅读1、给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和机会。学生自读这个环节不可忽略。阅读的过程是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教师的语文能力不能直接传授给学生。因此要给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优化、调整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提高阅读能力。课堂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逐字逐句的讲解或以教师的分析为主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必然挤占了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的时间和机会,学生的得到的只能是琐碎的、零乱的东西,而学生在自读中对词句的理解、文章的体会却是完整的系统的。在学生自主读书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理解重点词句,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进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要鼓励学生边读边动笔圈点,划出重点,标出疑问;要表扬那些能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思考的学生。学生阅读理解的速度和能力千差万别,学生阅读的感受和体验因人而异,因此只有给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和机会,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理解和体验。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谈感悟和体会,学生的见解和感受就会是具体的、流畅的,甚至是深刻的、完整的。2、整体把握文章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一定的语言美、思想美、情感美。就像一朵花,整体观赏十分美丽,一旦把花瓣、花蕊、花托都拽开、分解了,就会失去花朵的美丽了。同样一篇文章,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才能体现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美感。读一篇文章的目的,从理解讲,就是要理解全篇的思想内涵,理解字、词、句的目的也是为了能读懂全篇。从运用讲,学了语言就要学会表达,学会说话、学会遣词造句、学会作文。所以,我们的阅读教学必须着眼于整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经过必要的字、词、句、段的理解和感悟,最后落实在篇章上去理解、去感悟,去欣赏、去运用。如何整体把握课文?根据课标的要求和三年级教材的编写特点,可以运用以下方法:在整体感悟中体验2、整体把握文章的方法在创造中思考(1)在整体感知中初步把整体感知的过程,是学生带着一般的要求自由阅读课文之后谈所知所获的过程。一般的要求可以是宽泛的,如“读后知道了什么,了解到什么”;也可以是浅显的,如“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写了件什么事”。前者有利于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谈所知、所感,能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丰富的信息背景;后者指向性较强,但通过学生的稍加努力是可以达到的,为后续学习向纵深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阅读课文和边读边思的时间,有的教师急于教学内容的推进,过早打断了学生的阅读,不利于学生见解的发表,并对以后的学习造成障碍。谈所知所获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互相启发,为后续学习做好背景铺垫,二是了解学生的初步认知情况,教师针对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策略,因此谈所知所感不追求深入、到位。(2)在重点把握中深入三年级教材主体课文后面的思考题中,有许多是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的角度理解课文,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平分生命》:“结合课文体会震撼的意思”,第二单元《理想的翅膀》:“那一句话能概括第二至第三自然段的意思?”等等,这表明三年级开始学习对课文由面到点、由点到面的阅读思路,这些问题仍旧是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角度提出的,教师要针对教材特点,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文章整体入手,抓住关键词语和重点段落前后联系,上下贯通,理解内容,达到对课文的深度把握。需要强调的是三年级阅读目标之一是抓住重点段和重点词语来整体把握课文,但这并不是说要对课文进行逐句逐段的分析、做支离破碎的讲解。(3)在整体感悟中体验语文教学中的理解很重要,但是不能只停留在理解阶段,还要引导学生有所感悟。要触动学生的感情,才能有所感悟。在抓住重点段落和重点词句的基础上,要采取读中悟、悟中读的方式,加深内化吸收和外化表达,通过朗读体会文字中的感情。还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世界,在联想和想象中加深体验,在拓展中升华情感。(4)在复述中把握《课标》第二学段提出了复述的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复述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提高语言和思维能力。本套教材在二年级下册就培养学生复述的能力,并进行了方法的指导,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金钥匙还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时记住重点词语和文章的大体顺序来指导复述的技巧。并不是所有的叙事性作品都要求复述,而是指有一定情节的叙事性文学作品。三年级教材编排了许多故事性强,情节生动,易于复述的课文,如《妈妈的葡萄》、《平分生命》、《春天的雨点》等,组织学生熟读课文后,要求学生变成自己的语言把故事讲给同学、家长或朋友,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复述时能够讲出大意即可,但要引导学生尽量用上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注重个性化的感受。(5)在创造中思考《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三年级下册“书信”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既要学生体会巴金对家乡孩子的关心,热爱的情感,领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道理,又要学习写信的方法,如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又不至于把文章搞得肢离破碎呢?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依照课文提供的线索,以家乡小朋友的身份给巴金爷爷写信,学生写得非常好,即有礼貌的问候,又有请教,既有课文内容的整合,也有学生自身的介绍,在交流中信的格式也潜移默化的得到了实践。3、朗读和默读、略读能力的培养(1)朗读教学方法指导调动情感参与创设积极的阅读情境(1)朗读教学a、方法指导三年级教材在朗读方法方面也作了指导,如上册第四单元金钥匙,伙伴一:“大声朗读课文,越读越觉得有滋味。”伙伴二:“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我用轻声读,觉得自己也到了小镇。”伙伴三:“读人物对话时,要依据说话人的心情读出语气。”提出要依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读出不同的语音和语气,在朗读中感悟和体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能把老师的理解强加于学生,限于这样的理解,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朗读,教师不敢做过多指导,唯恐有侵占主体之嫌。所以课堂上许多时候流于肤浅,使整个学习缺乏深度,缺乏情感的升华。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其实是在和学生共同学习,有必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恰到好处的加以引导或以身示范,这既是一种交流式的展现,又是一种情感的激发,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