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二辨析题考点汇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教育的概念----广义与狭义混淆;教育的本质(人独有)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不平衡性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地位混淆4、教育的功能(积极+消极)5、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概念混淆6、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平均发展7、课程的类型----概念混淆8、教学相关1:教学的含义----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9、教学相关2:教学的地位----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德育地位混淆)10、教学相关3:教学的任务----传授知识1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1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1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14、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15、注意的分散VS注意的转移16、注意的分散VS注意的起伏17、注意的分散VS注意的分配18、记忆的类型短时记忆VS长时记忆19、心理定时与功能固着的影响20、负强化与惩罚概念混淆21、学习的实质,即概念22、有意义学习的实质23、先行组织者的概念24、最近发展区25、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26、学习迁移概念、学习迁移种类该奶奶混淆(正迁移就是顺向迁移)27、心理健康的概念—缩小内涵28、心理辅导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29、场独立与场依存----概念混淆30、同化与顺应----概念混淆31、德育:品德和道德概念混淆32、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33、德育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教育34、德育过程就是品德形成的过程35、德育过程的规律----多端性、反复性36、流体能力与晶体能力37、非正式群体的影响----缩小概念1、教育的概念----广义与狭义混淆;教育的本质(人独有)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它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广义的教育可能是无组织的、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系统的。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三个维度辨析:一、有目的VS偶然习得;二、培养人VS动物,如马戏团的动物经过训练能够做一些动作;三、社会活动VS本能行为,如膝跳反应,婴儿吮吸反应。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不平衡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不等于绝对独立性,它还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的)教育虽然受到政治经济的影响,但是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教育本身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有三:一、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从不会到会的变化);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古今相同);三、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平衡变现有二:一、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则起阻碍作用。二、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则起催生作用。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地位混淆一、遗传。遗传是从上代继承下来的,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二、环境。环境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三、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四、个体主观能动性。最高层次表现为创造性。主观能动性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个体的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4、教育的功能(积极+消极)教育对人可以产生积极促进的影响,即教育的正向功能,比如教育促进了人的发展。教育对人也可以产生消极阻碍的作用,即教育的负向功能,比如应试教育扼杀了人的创造性。5、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概念混淆教育目的。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规定者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教育对下个提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的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6、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平均发展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发展。德育:灵魂与统率;智育:前提与支持;体育:物质基础;美育:动力;创造美是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智体美的作用。7、课程的类型----概念混淆课程的概念广义的课程指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设计教学过程中老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它包括各门学科和课外活动。狭义的课程指一门学科。课程类型学科课程:主张分科设置课程,即从学科知识整体中选取关联密切的内容组成一门学科,分科组织教学。综合课程:主张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内容合并起来组成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针对分科课程而言。分科课程:单科形式,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8、教学相关1:教学的含义----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教学的含义:教学是指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教学的作用:一、教学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二、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辨析点1:双边辨析点2:教学是学校中心工作,德育或其它不是。9、教学相关2:教学的地位----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德育地位混淆)(答案见上)10、教学相关3:教学的任务----传授知识我国现阶段教学的任务:(双基+德智体美劳)一、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首要任务。二、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三、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四、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辨析点:我国现阶段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双基。(错误)1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教学中学生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并且是间接地去体验。这样学生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最高效率地掌握大量的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要使人类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的知识,必须依靠个人以往积累的或者现时获得的感性经验。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增加学生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有的感性知识,以保证教学的顺利完成。1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为智力活动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具备了某一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去从事某一方面的思维活动,来开了知识,智力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分低能现象就说明了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之间的不均衡性。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掌握知识的质量和速度,依赖于一定的智力,智力水平高,知识就学得快、学得好。1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三、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注意:两者相辅相成,并无优势地位之分。14、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一、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需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基础。二、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的学习文化知识奠定了基础。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是能动的认识过程,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动机、目的与态度,对他们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三、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教学中既要避免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又要避免脱离知识的传授另搞一套思想教育的偏向。总结:互为基础,要有机结合。15、注意的分散VS注意的转移16、注意的分散VS注意的起伏17、注意的分散VS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散: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如听课时被窗外一只小鸟吸引。注意的转移:指主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如停止听课,开始看电视。注意的分配: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即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如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注意的起伏:注意在段时间内周期性地增强和减弱称为注意的起伏。如感到声音一时强一时弱。18、记忆的类型短时记忆VS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操作记忆,保持时间不超过一分钟,容量在7±2个组块长时记忆指持久保存的记忆,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以上,容量无限。短时记忆要经过复述、反复练习才能进入长时记忆。陈述性记忆VS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内容是陈述性知识,静态的,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人名、地名、时间、事件、概念、观念等,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能够用语言表达。程序性记忆,内容是程序性知识,动态的技能,包括一些列动作的复杂过程。解决的是“怎么做”“如何做”的问题,不能用语言描述清楚。19、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的影响心理定势是指重复之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环境不变时,心理定势使人们快速解决问题(积极影响);环境改变时,心理定势妨碍人们采用新方法(消极影响)。消极的心理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拜托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影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因此,功能固着对解决问题只有消极作用。20、负强化与惩罚概念混淆负强化,指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行为出现的概率。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惩罚,指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从而消除或抑制此类行为的过程。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21、学习的实质,即概念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况下由于经验和反复练习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五个维度:一、学习不仅指学习后的结果,也包括行为变化的过程。二、行为指可观察的外显行为,也指不能直接观察的内潜行为。三、学习的行为变化是由经验引起的。那些由遗传、成熟或机体损伤导致的变化不是学习。四、学习的行为变化是比较持久的。短暂的如适应、疲劳、药物引起的变化不是学习。五、行为变化既指由好变坏,也指由坏变好。22、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辨点一、非人为的,内在的联系。辨点二、实质性的,非字面的联系23、先行组织者的概念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具体应用的技术。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任务关联起来。也就是,通过呈现“组织者”,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24、最近发展区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提出了重要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儿童现有的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渡。因此他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辨析点1:教学要跟着发展走。错误辨析点2:跳一跳摘个桃体现了最近发展区。正确。25、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一种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学习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