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灌输式缺乏互动缺乏思考缺乏实践缺乏创新缺乏客观缺乏思维模式缺乏兴趣模式终身教育模式(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高等教育模式(以法国为代表)终身教育模式(中国)生源高中毕业生(美国为从大学本科毕业生招生后再进行四年医学教育)高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教育高等教育:医学课程教育:6~8周的社区学习课程,8周的社区学习。时间:4-5年毕业后教育:时间:3年。医院和社区穿插培训:2年。社区诊所培训;1年。全国统一考试合格者获得全科医师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具有职业资格的全科医生,3-6年必须修满一定学分和通过全科医师资格再认证考试高等教育:医学基础教育:2年医学理论和临床知识学习阶段:4年。全科医学教育阶段:合格者授予全科医师资格证书时间2-5年高等教育:大陆:开设全科医学概论等课程;2周的社区实习。时间:5年港台:设有家庭医学系,培养家庭医学系毕业生。时间:5-7年毕业后教育:大陆:全科医师规范化训练:3年。全科医师岗位培训:1年港台:全科医师规范化训练:3-4年继续教育:大陆:全科医师资格再认证港台:3-6年一个周期,进行全科医师资格再认定国外医学教育特点(主要以美国为例)临床基础系统性整体性病例问题讨论分析精英化教育实行精英教育,医学院校严格控制招生人数,且严进严出。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发达国家高等医学院校的师生比都保持比较高的水平,且在一定的范围内不会轻易出现太大的改变减少课堂教学时间,精炼授课内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和自由选择的机会国外课堂教学时间国内课堂教学时间医学教育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医学院校教育(起点)毕业后教育(重点)继续教育强调医学的实践性和早期接触临床,注重临床教学实践性与病人交流临床医疗小组训练体格检查技能高科技的运用远程教学远程会诊虚拟医院等等医学英语计算机思政新兴学科课程安排上强调人文科学的掺入,培养学生具有从人文社会角度进行思考和处理问题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疾病谱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使得医学教育的教学内容出现了新的变化,一些新兴学科,边缘学科进入医学课程人文社科课程比例00.20.40.60.811.2美国德国中国医学专业课程人文社科课程我国医学教育主要的弊端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操作技能和科研能力的训练,造成学生和实践脱离,缺乏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课程设置缺乏整体优化,过分重视学科内容自身的逻辑系统而忽视不同学科之间的横向的有机联系;学科设置壁垒森严,造成不必要的脱节和重复;学生所学知识单一,适应面窄各类课程比例失调,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在没有一定的基础背景和投入的条件下,急速扩张,使一些医学教育基础原本就很薄弱的医学院校,在师资队伍、实践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教学用房等软硬件办学资源上更显得捉襟见肘。不但如此,扩招以后医学生的教育质量、实习、就业及学生实习阶段可能引起的身份、资格问题等将会越来越重。这也使得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的精英化光环在逐步消失。我国的医学教育全过程系统结构还未形成,结构不完整,特别是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尚未得到全面发展医学教育新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课程设置教师中心模式学生中心模式一个学科一门课程如基础医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等界限分明了解各相关学科的背景知识,考虑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学科间的联系打破界限教材编写考核形式教师中心模式学生中心模式多以客观题、笔试为主,考核内容偏重知识性记忆内容,学生只要将所学知识死记硬背即可。侧重于综合能力的考核目前尚未形成与学生中心模式相配套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资源要求充足的教学场地和硬件设备良好的实验设施丰富的图书馆藏书便捷的网络资源高水平的教学医院对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教学资源要求较高,教学资源不足日益显现,成为学生中心模式推广的阻碍如何解决教师中心模式学生中心模式双主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双主教学模式?运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之前,给学生呈现一个短暂的具有概括性和引导性的说明,目的是:①唤醒学习者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学习有关的旧知识或者旧观念,增强旧知识的可利用性和稳定性②说明新旧知识之间的本质区别教学模式有两种:传递-接受:把学习内容从宏观上取其骨架给学生简要的讲述一遍,当讲述内容适合学生自习时,创造自主学习环境,提供资源信息,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时间到了之后立刻转回到“传递-接受”教学发现式教学:分为两个阶段: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教师先提供学习环境以及信息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后进入协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协商或者角色扮演。发现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受到认知能力、发现解决能力以及对学习重点的把握能力都有欠缺,所以需要教师全程介入帮助学生学习、如果实在无法克服,转入“传递-接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