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精讲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精讲1学习篇目先秦作品诗经左传国语论语君子于役蒹葭氓采薇郑伯克段于鄢秦晋崤之战邵公谏厉王弭谤苏秦始将连横说秦鲁仲连义不帝秦侍坐战国策教材版本课程代码00532主编方智范版本2013年版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考试题型题型数量分值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论述题阅读分析题303051053022011030%10%30%20%10%分值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论述题阅读分析题本书框架先秦部分•1、《君子于役》•2、《蒹葭》•3、《氓》•4、《采薇》•5、《郑伯克段于鄢》•6、《秦晋崤之战》•7、《邵公谏厉王弭谤》•8、《苏秦始将连横说秦》•9、《鲁仲连义不帝秦》•10、《侍坐》精讲1学习篇目•1、《君子于役》泛读1.1.1《君子于役》《诗经》文学常识君子于役文学常识原文学习艺术手法1.1.1.1《诗经》文学常识一、《诗经》文学常识(一)概念1、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2、共305篇,又叫“诗”或“诗三百”。3、创作时代跨越500年(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君子于役文学常识原文学习艺术手法1.1.1.1《诗经》文学常识一、《诗经》文学常识(一)概念1、我国最()的一部诗歌总集。2、共()篇,又叫“诗”或“诗三百”。3、创作时代跨越500年,()初年到()中叶。练一练君子于役文学常识原文学习艺术手法1.1.1.1《诗经》文学常识一、《诗经》文学常识(一)概念1、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2、共305篇,又叫“诗”或“诗三百”。3、创作时代跨越500年(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练一练君子于役文学常识原文学习艺术手法1.1.1.1随堂演练模拟题《诗经》的创作时代,起始于西周初年,终止于()A:春秋初年B:春秋中叶C:战国初年D:战国中叶随堂演练模拟题《诗经》的创作时代,起始于西周初年,终止于()A:春秋初年B:春秋中叶C:战国初年D:战国中叶答案:B解析:《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创作的时代跨越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时间。《诗经》文学常识一、《诗经》文学常识(二)分类:风→各地带有地方色彩的乐歌(十五国风)【民歌】雅→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大雅》《小雅》)颂→王室宗庙祭祀的乐曲(《周颂》《鲁颂》《商颂》)君子于役文学常识原文学习艺术手法1.1.1.1《诗经》文学常识一、《诗经》文学常识(二)分类:风→各地带有()色彩的乐歌(十五国风)【民歌】雅→()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大雅》《小雅》)颂→王室宗庙()的乐曲(《周颂》《鲁颂》《商颂》)练一练君子于役文学常识原文学习艺术手法1.1.1.1《诗经》文学常识一、《诗经》文学常识(二)分类:()→各地带有地方色彩的乐歌(十五国风)【民歌】()→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大雅》《小雅》)()→王室宗庙祭祀的乐曲(《周颂》《鲁颂》《商颂》)练一练君子于役文学常识原文学习艺术手法1.1.1.1《诗经》文学常识一、《诗经》文学常识(二)分类:风→各地带有地方色彩的乐歌(十五国风)【民歌】雅→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大雅》《小雅》)颂→王室宗庙祭祀的乐曲(《周颂》《鲁颂》《商颂》)练一练君子于役文学常识原文学习艺术手法1.1.1.1《诗经》文学常识《诗经》文学常识(三)艺术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用别的事物引起所咏之情与事。君子于役文学常识原文学习艺术手法1.1.1.1《诗经》文学常识《诗经》文学常识(三)艺术手法:()是直陈其事。()是打比方。()是用别的事物引起所咏之情与事。练一练君子于役文学常识原文学习艺术手法1.1.1.1《诗经》文学常识《诗经》文学常识(三)艺术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用别的事物引起所咏之情与事。练一练君子于役文学常识原文学习艺术手法1.1.1.1真题演练17041.《诗经》中,带有地方色彩的乐歌是()A.鲁颂B.国风C.商颂D.大雅真题演练17041.《诗经》中,带有地方色彩的乐歌是()A.鲁颂B.国风C.商颂D.大雅答案:B解析:P29,“风”是各地带有地方色彩的乐歌。真题演练14101.《诗经》中,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是()A.《鲁颂》B.《风》C.《商颂》D.《雅》真题演练14101.《诗经》中,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是()A.《鲁颂》B.《风》C.《商颂》D.《雅》答案:D解析:P29“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分为《大雅》和《小雅》两部分。真题演练1304《诗经》中,王室宗庙祭祀所用的舞曲歌辞是A:《风》B:《颂》C:《大雅》D:《小雅》真题演练1304《诗经》中,王室宗庙祭祀所用的舞曲歌辞是A:《风》B:《颂》C:《大雅》D:《小雅》答案:B解析:《诗经》中,王室宗庙祭祀所用的舞曲歌辞是《颂》真题演练1604《诗经》中,风有A:十八国风B:十五国风C:二十五国风D:三十国风真题演练1604《诗经》中,风有A:十八国风B:十五国风C:二十五国风D:三十国风答案:B解析:“风”是各地带有地方色彩的乐歌,有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民歌,反映了百姓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真题演练1804《诗经》的传统分类是()A:南、风、雅B:风、雅、颂C:雅、颂、南D:颂、南、风真题演练1804《诗经》的传统分类是()A:南、风、雅B:风、雅、颂C:雅、颂、南D:颂、南、风答案:B解析:《诗经》各篇都可以合乐歌唱,根据音乐曲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诗经》文学常识总结君子于役文学常识原文学习艺术手法01《君子于役》《君子于役》原文(理解原文即可)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精选注释:选自《诗经·王风》,君子:妇女对丈夫的敬称。君子于役文学常识原文学习艺术手法1.1.1.2真题演练1610《君子于役》一篇选自A:《鲁颂》B:《国风》C:《大雅》D:《小雅》真题演练1610《君子于役》一篇选自A:《鲁颂》B:《国风》C:《大雅》D:《小雅》答案:B解析:《君子于役》一篇选自《诗经·国风·王风》。“风”是各地带有地方色彩的乐歌,有十五国风。真题演练0804《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中“君子”是指()A:国君B:士大夫C:贤人D:丈夫真题演练0804《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中“君子”是指()A:国君B:士大夫C:贤人D:丈夫答案:D解析:“君子于役”意为丈夫外出服役,“君子”是妇女对丈夫的敬称。01《君子于役》1、主题思想这是一首思妇之辞,表现了一位农家妇女对长期服役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和热切关心,从家庭生活方面反映了当时频繁的战争和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君子于役文学常识原文学习艺术手法1.1.1.301《君子于役》2、写作特点①全诗是农妇的内心独白。②在疑问的语气中既有殷切的期盼,也有无可奈何的凄苦,“如之何勿思”,用反问强化思念之情,朴实的语言将思念之情表达真切。君子于役文学常识原文学习艺术手法1.1.1.301《君子于役》3、写景分析①诗中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山村晚归图,太阳下山,鸡儿进窝,牛羊归来,正是劳动结束,一家人团聚的时光,然而“君子于役”,无法归来。②这就渲染了思妇的孤独凄苦的氛围,也具有衬托比喻的作用,突出了女主人公的思念之苦。君子于役文学常识原文学习艺术手法1.1.1.301《君子于役》总结3、写景分析①诗中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山村晚归图。②渲染了思妇的孤独凄苦的氛围。突出了女主人公的思念之苦。2、写作特点全诗是农妇的内心独白,用反问强化思念之情。1、主题思想思妇之辞,农家妇女对长期服役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和热切关心,反映了战争和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君子于役文学常识原文学习艺术手法1.1.1.3精讲1学习篇目•2、《蒹葭》精读02《蒹葭》《诗经·秦风·蒹葭》原文(理解原文,可用来举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sù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qī】,白露未晞【xī】。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蒹葭文学常识原文学习艺术手法1.1.2《蒹葭》02《蒹葭》《蒹葭》选自《诗经·秦风》1、思想内容:这是一首爱情诗(追女生)。诗中主人公对意中人痴情追求,但求之不得,表达了无限惆怅的缠绵情感。蒹葭文学常识原文学习艺术手法1.1.2.202《蒹葭》2、艺术特点(手法):•①情景交融(有感情、有美景)•②虚实相生的手法。(秋景、秋水/溯回、溯游)•③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淋漓尽致地表达情意,强化了抒情效果。各章字句略有变化,有层层递进之妙。蒹葭文学常识原文学习艺术手法1.1.2.302《蒹葭》2、艺术特点(手法):•①()交融(有感情、有美景)•②虚实相生的手法。(秋景、秋水/溯回、溯游)•③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淋漓尽致地表达情意,强化了抒情效果。各章字句略有变化,有层层递进之妙。蒹葭文学常识原文学习艺术手法1.1.2.302《蒹葭》2、艺术特点(手法):•①情景交融(有感情、有美景)•②()相生的手法。(秋景、秋水/溯回、溯游)•③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淋漓尽致地表达情意,强化了抒情效果。各章字句略有变化,有层层递进之妙。蒹葭文学常识原文学习艺术手法1.1.2.302《蒹葭》2、艺术特点(手法):•①情景交融(有感情、有美景)•②虚实相生的手法。(秋景、秋水/溯回、溯游)•③()的形式,一唱三叹,淋漓尽致地表达情意,强化了抒情效果。各章字句略有变化,有层层递进之妙。蒹葭文学常识原文学习艺术手法1.1.2.302《蒹葭》2、艺术特点(手法):•①情景交融(有感情、有美景)•②虚实相生的手法。(秋景、秋水/溯回、溯游)•③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淋漓尽致地表达情意,强化了抒情效果。各章字句略有变化,有层层递进之妙。蒹葭文学常识原文学习艺术手法1.1.2.302《蒹葭》《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内容:这是一首爱情诗(追女生)。诗中主人公对意中人痴情追求,但求之不得,表达了无限惆怅的缠绵情感。艺术特点(手法):•①情景交融(有感情、有美景)•②虚实相生的手法。(秋景、秋水/溯回、溯游)•③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淋漓尽致地表达情意,强化了抒情效果。各章字句略有变化,有层层递进之妙。蒹葭文学常识原文学习艺术手法1.1.2.3随堂演练《蒹葭》一诗,选自《诗经》中的()A、《王风》B、《卫风》C、《秦风》D、《小雅》随堂演练《蒹葭》一诗,选自《诗经》中的()A、《王风》B、《卫风》C、《秦风》D、《小雅》正确答案:C解析:《蒹葭》一诗选自《诗经·秦风》。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中主人公对意中人痴情追求,但求之不得,表达了无限惆怅的缠绵情感。02《蒹葭》1.《蒹葭》诗中,景物描写与主观情感浑然一体,情景交融。①各章开头通过对蒹葭和白露的描写,点染了清冷和萧瑟秋气,营造了凄婉悲凉的氛围;②对浩浩秋水的描写,既烘托了脉脉深情,又渲染了纵横阻隔,传达了主人公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情感体验。艺术手法(特点)蒹葭文学常识原文学习艺术手法1.1.2.302《蒹葭》2.虚实相生的手法艺术手法(特点)①诗中虚实相生,秋景、秋水,为眼前实景;②溯洄、溯游的追索,已经虚化;③“所谓伊人”,若有若无,是一种心理幻景。虚虚实实的意象,构成了朦胧而优美的意境,生动表现了痴情者诚挚的情意与追求。蒹葭文学常识原文学习艺术手法1.1.2.302《蒹葭》3.《蒹葭》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及其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总述)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淋漓尽致的表达情意,强化了抒情效果。各章字句略有变化,有层层递进之妙。(分述)蒹葭从“苍苍”到“凄凄”到“采采”,声情转向低沉,凄婉之意自然流露;白露从“为霜”到“未晞”到“未已”,表示时间的转移,说明主人公始终在徘徊追索;伊人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chí”到“宛在水中沚”似乎愈来愈清晰,但却是可望而不可即。艺术手法(

1 / 9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