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文言文训练讲课(09高考古文训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0风侨高考文言文训练文言文训练3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李迪深厚有器量才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很赏识他组织约束(部署)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示众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曾经回家沐浴,忽然传诏到东门向皇上陈述对策,(皇上)拿出三司使马元方去年进出的财物数目来给李迪看。当时正值连年蝗灾旱灾,问李迪用什么办法度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帮助国家,那么赋敛宽裕,老百姓就不会过于劳苦了。皇帝说:“朕想让李士衡替代马元方,等他到,应当拿出数百万金帛借给三司。”李迪说:“天子在财物上没有内外之分,希望下诏赐给三司,来表示陛下的恩德,何必说借。”皇帝很高兴。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起初,皇上将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屡次上疏劝谏,因为章献出身寒微,不可母仪天下,章献深深地怀恨他。天禧年间,李迪任给事中。周怀政被诛(这件事),皇帝非常生气,想责怪到太子,群臣没有人敢说话。李迪从容上奏说:“陛下有几个皇子,竟然要出这个策略。”皇上恍然大寤,因此只诛杀了周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预政事,贬寇准到雷州,因为李迪朋党傅会,贬到衡州。丁谓派人胁迫他,没有成功,李迪知河南府。来京师朝见,当时太后垂帘,(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错了!现在我保养天子到现在,你认为怎么样?”李迪回答说:“我受先帝深厚恩德,现在见到天子明圣,我不知皇太后盛德,竟然到这种地步。”太后也高兴。3分示例:①对李迪说:“你向来不想我干预国家大事,大概是错的。”②(章献)对李迪说:“你一向不想让我干预国家大事,大概做错了吧。”译对“向”给1分,“向”应译为“从前、过去”,译为“以前、之前、曾经、当初、向来、一向、从来、一直、一直以来”等也算对。“预”“参与、管理、干预、干涉”等的意思,译错了或不译,扣1分。•“殆过”是大概错了的意思。“殆”是“大概、恐怕、也许、可能、或许”等意思,译成“害怕、怠慢、实在、最终、已经、没有、应该”或不译,算错。•“过”是错了的意思,也译为“做错了、有过错、是错误、过失”等,理解为名词、动词都可以。•译为“过分、过去、成了过去、过去的事”算错。译错了“殆”或者译错了“过”或者两个字都译错了或者不译,扣1分。错一点扣1分,错二点到三点扣2分。2、译对大意,给2分。此句是太后对李迪讲话的口吻,如果翻译为“李迪说”,算错。如果译为:太后对李迪说:“你过去不想干预国家政事”,缺了“我”,“预”变成了李迪的行为而非太后的行为,算错。译错了扣1分。考生主要问题:1.字词翻译不准确把“殆”翻译成“害怕、怠慢、实在、最终、已经、没有、应该”,都是错的;把“过”翻译成“过去、过分、成了过去、过去的事”也是错的。2.直接引用,不翻译不会翻译,直接把原文引用下来不作翻译,如“语迪曰”直接就翻译成“语迪说”。3.弄错对象这句话是太后对李迪说话,却翻译成“李迪说”,变成了李迪在说话。把说话的内容翻译成:“你过去不想干预国家政事”,在“干预”前缺了“我”字,这样,“预”变成了李迪的行为而非太后的行为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李迪任徐州知州,想行县因祠岳为皇上祈年,仁宗对辅臣说:“祈祷不是李迪所应当做的,还是不要让他去。”元昊攻打延州,军事长久松弛,守将有的因为其他名义来躲避战争,李迪愿意戍守边疆,(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是认为他的胸襟很豪迈。诏意思是“皇帝下令”,译为“下诏、下诏令、下诏书、诏令、诏书、宣诏、诏示”“壮”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因此译为“认为/以为……豪迈、“认为/以为……雄壮”、“认为/以为……勇敢”、“以……为豪迈”、“觉得……豪迈”都算对。“意”译为“志向、意向、意愿、意念、意图、意志、用意、想法、意欲、主意”算对,译为“胸襟、胸怀”等也算对。②:译对“诏”给1分。应译为“皇帝下令”、“下令”。译为“下诏、下诏令、下诏书、诏令、诏书、宣诏、诏示”也算对,不算译错。译为“皇上不允许、仁宗不答应”等,扣1分,因为没有把“诏”翻译出来。译对大意给2分。“壮”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因此译为“认为/以为……豪迈、“认为/以为……雄壮”、“认为/以为……勇敢”“认为/以为……壮X/X壮”(“壮X/X壮”不应该是生造的词)、“以……为豪迈”、“觉得……豪迈”、“认同……豪迈”都算对。译为“令……雄壮”、“使……坚定”、“使……壮大”、加强等算错,译错了或不译扣1分。“意”译为“志向、意向、意愿、意念、意图、意志、用意、想法、意欲、主意”算对,译为“胸襟、胸怀”等也算对。译错了或不译扣1分。考生主要问题:1.没有翻译出“诏”字或者翻译不准确“诏”翻译为“下令、下诏、下诏令、诏书、宣诏、诏示”都算对,但是翻译成“皇上不允许、不答应”算翻译不准确。2.把意动用法翻译成使动用法“壮”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以为……豪迈”,“认为、以为……雄壮”,“认为、以为……勇敢”,“觉得,以……为,认同”等都是可以的3分示例:①皇帝下令不允许,但十分佩服他的意向。②皇帝下诏,不答应,却认为他的意愿非常勇敢。③(仁宗)下诏说不允许,但是十分以李迪的意愿为壮烈。④仁宗下诏说不允许,但是很赞赏李迪的壮志。⑤(皇帝)下诏不允许,然而认为他的意愿很壮大、勇敢。⑥下诏不准许李迪独守疆边,但仍特别认为他的胆识非常勇敢,豪壮。⑦皇上下诏书说不答应,但认为他的意愿十分壮烈。⑧皇帝下诏不允许,但是很嘉许他的意愿。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李迪是贤相。当仁宗初立,章献临朝称制,很挟仗自己的才能,将有专制的隐患,李迪义正词严,能使宦官近臣而不敢又非分之想,等仁宗皇帝的声德一天天树起,章献也保全了好的名声,古人所说的社稷臣,在这里就看到了。•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评分细则:当断句而不断,算错;不当断而断,算错。错1-2处不扣分,错3-5处扣1分,错6-8处扣2分,错9-11处扣3分,错12处扣4分。断句题的主要错误:1.不掌握专有名词“古人所谓社稷臣”,在“社稷”后断句,变成“社稷/臣”。2.不会利用专有名词和动词作判断“而仁宗君德日就”,在“德日”后断句,变成“德日/就”。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奇妙B.以章献起于寒微出身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惩罚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延缓【参考答案】BA.奇:意动用法,认为……奇特,C.诛:诛杀,D.弛:松弛。题中所选的几个实词,“起”“弛”少见,已在《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120个实词之外了,但考生还是可以根据语境及平时的积累来正确解答。这也提醒我们,在以后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尽可能鼓励学生多积累多掌握文言实词,养成经常归纳经常温习的习惯,充分运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6.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是•A.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B.发兵捕之,久不得周怀政之诛,帝怒甚•C.是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D.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解析】A.代词,代李迪/表祈使语气。B.代词,代亡卒/主谓间取独,助词。C.“以何”的倒装,介词,用/表目的连词用来。D.都是副词,竟然。•7.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是①迪深厚有器具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A.①②⑥B.②③④C.②③⑥D.③⑤⑥【解析】①说的是李迪有才情,④、⑤与“胆量非凡”无关,删除BD选项,由此可排除ABD选项答案选C。•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项是•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DA.不是李迪“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而是他的曾祖。B.不是“立即”,是“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之后。C.“不畏众怒”错,“怒”的只有皇帝。•9(1)用“/”给下列问段断句。(4分)•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太后)对李迪说:“你从前不想我参与国家大事,大概错了。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皇帝下令不允许,但是认为他的胸襟很豪迈(非常赞赏他的志向)。•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曾祖父躲避五代战乱,全家迁徙到濮。李迪深厚有器量才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很赏识他,说:“先生是辅佐帝王的人才。”后来参加科举考试举进士第一,被升做知制诰。真宗驾临亳,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亳州知县。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发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李迪到了之后,让所发的士兵全部休息,暗中察访流寇的去处,组织约束(部署)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示众。•曾经回家沐浴,忽然传诏到东门向皇上陈述对策,(皇上)拿出三司使马元方去年进出的财物数目来给李迪看。当时正值连年蝗灾旱灾,问李迪用什么办法度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帮助国家,那么赋敛宽裕,老百姓就不会过于劳苦了。皇帝说:“朕想让李士衡替代马元方,等他到,应当拿出数百万金帛借给三司。”李迪说:“天子在财物上没有内外之分,希望下诏赐给三司,来表示陛下的恩德,何必说借。”皇帝很高兴。•起初,皇上将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屡次上疏劝谏,因为章献出身寒微,不可母仪天下,章献深深地怀恨他。天禧年间,李迪任给事中。周怀政被诛(这件事),皇帝非常生气,想责怪到太子,群臣没有人敢说话。李迪从容上奏说:“陛下有几个皇子,竟然要出这个策略。”皇上恍然大寤,因此只诛杀了周怀政。•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预政事,贬寇准到雷州,因为李迪朋党傅会,贬到衡州。丁谓派人胁迫他,没有成功,李迪知河南府。来京师朝见,当时太后垂帘,(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错了!现在我保养天子到现在,你认为怎么样?”李迪回答说:“我受先帝深厚恩德,现在见到天子明圣,我不知皇太后盛德,竟然到这种地步。”太后也高兴。•李迪任徐州知州,想行县因祠岳为皇上祈年,仁宗对辅臣说:“祈祷不是李迪所应当做的,还是不要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