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咏史怀古》-课件-(共46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咏史怀古诗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怀古伤今(讽今)感慨兴衰怀古伤己怀古诗历史故事历史遗迹历史人物题材主题怀古诗一般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怀念古迹、登高望远来达到缅怀古人、感慨兴衰、抨击现实、表明看法等目的。诗歌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常见意象:1.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汴京、西塞山2.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3.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4.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等。5.其他:吴钩、《后庭花》诗歌意境: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常见内容及情感:•1.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如刘禹锡《乌衣巷》《石头城》•3.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批判现实。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李商隐《隋宫》常见内容及情感:•4.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如杜甫《蜀相》•5.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如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鉴赏怀古咏史诗要注意的几点:1.弄清史实。2.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慨的媒介。3.分析写法。怀古咏史诗常用的写法有:借古讽今、怀古抒情、运用典故、以景衬情(衬托)、对比等。鉴赏怀古咏史诗要注意的几点:首先,要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得越多越好。我们在中学历史课、语文课和课外阅读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应该成为我们头脑中历史知识库的宝藏。在阅读一首诗词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解答鉴赏题时,注意不要被命题者设置的误区所干扰。其次,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慨的媒介。《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州,到过当地一处叫作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了诗人感想的媒介了。《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的报国无门,也就是诗人引发诗思的现实原因。最后,要分析写法。怀古咏史诗常用的写法有:1.抒情方式:①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借古讽今、借古伤今2.①用典②对比③虚实结合④联想想象3.修辞手法:拟人以景衬情(衬托)哀郢陆游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章华歌舞终萧瑟,云梦风烟旧莽苍。草合故宫惟雁起,盗穿荒冢有狐藏。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诗句理解】楚国远承商周二代的王业,国统由来久长。在北方曾和齐晋结盟对抗强秦,国势强大。当年章华台上的歌舞,早已萧索寂寥了,但是楚地著名的云梦泽气象依旧,风烟迷蒙,阔大苍茫。郢都宫殿旧址,如今已野草滋蔓,唯见雁群时时飞起,早已被盗掘的荒坟野冢,如今成了狐兔藏身之所。屈原在《离骚》中无法宣泄的无穷家国之恨,千载以来让无数同样命运的仁人志士泪满衣裳。【主旨把握】通过对楚国旧都的慨叹和对屈原的思慕,表达对宋朝国土丧失的痛惜,和对屈膝苟安、腐败昏聩的南宋小朝廷的怨愤。【重点难点】1.哀郢《哀郢》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为“九章”之一。诗篇真实地记叙了诗人离别郢都当时和流亡途中的沉痛心情,生动地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思念故乡和同情人民的深厚感情,深刻地描写了不得不出走逃亡而又满怀依恋,不忍离开祖国的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陆游这是同题诗。2.恨屈原之恨、陆游之恨、千古仁人志士之恨【读懂技巧】1.标题(与屈原诗歌同题)2.作者(南宋诗人、力主抗金)3.借古伤今的写法陆游的诗《哀郢》和《书愤》都运用对比和用典的手法来抒发情怀,请你结合诗句从对比或用典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有何不同?(6分)【答题提示】:1.比较题2.两个角度中任选其一(对比、用典)3.需结合诗句,找出对比或用典的诗句,写出诗句意思及对比点或典故内容(即比较不同)。4.分析时要关注作者感情(情怀)《哀郢》运用对比,当年章华台的歌舞早已寂寥无声,而云梦泽依旧风烟迷蒙,气象扩大。诗人通过对“章华台”和“云梦泽”的对比,表现出壮志未酬,想要报效国家的愿望;《书愤》通过对比青年时期的豪情和现在的满头白发,表达收复河山的爱国热忱。请找出下面考场答案的不当之处:《哀郢》诗人运用屈原的典故,表现了自己就像当时的屈原一样,用一本《离骚》表达了心中的怨恨,有志之士都泪湿衣裳。《书愤》中运用了刘琦和吴麟大破金兵的典故以及诸葛亮的《出师表》,表现了自己已经年老而不能报效祖国的忧愤。同是用典,前者表达了被罢官后不被国家认可的恨,而后者通过对比,表达的是诗人未能珍惜青春年华的愤慨。请找出下面考场答案的不当之处:【答案示例1】(对比角度)①《书愤》理想与现实对比(1分):渴望兴师北伐建立抗金功业与失地未收却已衰老形成鲜明对比(1分),表明自己空有报国之志,老而无成的悲愤(1分)。②《哀郢》国运盛衰的对比(1分):楚国国运久长曾经强盛与今天衰落败亡遗址荒芜对比(1分),抒发作者昔盛今衰(王朝兴衰)的感叹(1分)。或:《哀郢》人事短暂与自然永恒的对比(1分):章华台歌舞早已萧索寂寥,但梦泽气象依旧阔大苍茫(1分),抒发作者物是人非的感慨(1分)【答案示例2】(用典角度)①《书愤》以“塞上长城”的典故,檀道济自比塞上长城(1分),诗人以塞上长城自比(自况)(1分),表达自己空有捍卫国家之志,报国无门的悲愤(1分)或:《书愤》以诸葛亮《出师表》的典故,诸葛亮挥师北伐的决心和气魄(1分),诗人以诸葛亮自比(自况)(1分),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表达自己对创立业绩的先贤的追慕(1分)①《书愤》以诸葛亮《出师表》的典故,写诸葛亮鞠躬尽瘁一心为国(1分),叹息南宋朝廷中就没有一个可以与之相比之人(1分),表达诗人对朝廷不思恢复中原的气愤和一腔郁愤的爱国之情(1分)②《哀郢》的尾联用“灵均恨”典故,写屈原忠君爱国怀才不遇,留下千古遗恨(1分),而诗人以屈原自比(自况)(1分),诗人借屈原的千古遗恨,表达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之情(或:对屈膝苟安、腐败昏聩的南宋小朝廷的怨愤。1分)。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华清宫》【诗句理解】华清宫外四周,飞雪压低了云头,只有宫里的雪,飘落后,旋即干透.宫内碧绿的树像碧色的帘子,相互掩映(愈发显得好看),宫内没有人知道,外边的天气早已寒冷彻骨了。【主旨把握】以华清宫内宫外冷暖的迥异形成鲜明对比,揭露并讽刺社会现状:统治者一味沉湎于宫中之乐,只顾自己贪图安逸生活,对民生疾苦不闻不问。《过华清宫》【主旨把握】君主追求淫逸,将国计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轻。结果,二人沉醉于霓裳羽衣曲的歌舞生平生活。结果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使盛唐走向了衰微兵变作乱。帝后升天,惟有千年长生树仍直直地长在那里。【主旨把握】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抒发黍离之悲。【疑点难点】1.用典:华清宫,中国古代离宫,以温泉汤池著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因其亘古不变的温泉资源、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西安事变”发生地而享誉海内外,成为中国唐宫文化旅游标志性景区。历来以“华清宫”为题材的咏史诗,也基本都是唐玄宗、杨贵妃二人密切相联。2.玉辇:天子所乘之车,以玉为饰,又称玉辂lu。【读懂技巧】1.关注题目(华清宫,大多指向唐玄宗)2.关注意象霓裳羽衣曲:又称霓裳羽衣舞。是唐代宫廷乐舞。唐玄宗为道教所作之曲,用于祭献老子。3.关注对比手法【参考答案】:①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手法(1分)②第一首空间对比(1分):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1分)③第二首时间对比(1分):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参考答案】:①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1分),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1分)。②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1分),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1分)。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虎丘题壁陈恭尹虎迹苍茫霸业沉,古时山色尚阴阴。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市中亦有吹篪客,乞食吴门秋又深。【诗句理解】虎丘景色苍茫,吴王霸业成空。旧时的山色尚阴沉一片,江山未改但人事已非。月光投射下来,传来千家笛声,与万里天涯之遥的砧声相互应和。南国连年的战争使战士们流尽了血泪;西风中吴宫的美人西施也心如刀剜,痛苦不堪。市井之中还有像伍子胥一样的身负国难家仇的人,在深沉的秋色里于在吴门乞讨为食。【主旨把握】诗人由虎丘之景,联想到吴王霸业,又生发现实感慨。以鼓腹吹箫、乞食吴门的伍子胥自比,寄寓了深沉的家国之思,含蓄表达反清复明的大志。【疑点难点】1.历史遗迹:虎丘(见注解)2.人物典故:伍子胥(见注解)3.常见意象笛声:悲凉凄切、清远悠扬,一般在万籁俱静的黄昏,暗霜凝聚的深夜,夕晖余照的古城,秋风瑟瑟的边塞响起。飘泊颠踬zhi的游子闻笛伤怀,归心似箭;戍守边关的将士闻笛兴感,思家念亲;宦海沉浮的迁客闻笛嗟怨,自伤自悼……可谓“玉笛横吹,离情万种”。砧声(捣衣):指捣衣发出的声响。捣衣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深秋季节为全家人缝制寒衣,单调悠长的砧声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捣衣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读懂技巧】1.关注题目(虎丘)2.关注作者及注释反清复明,自比伍子胥3.把握怀古咏史诗特点1.D颈联两句诗字面上写的是春秋时吴越之故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连年的战争使故士们流尽了血泪;西风中,吴宫的美人西施也心如刀剜,痛苦不堪诗人咏史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心箭。他是明朝遗民,其父陈邦彦在抗清战争中殉难;国仇家恨,常形诸笔端。两句中的“征士泪”、“美人心”都暗指当时南方的抗清斗争和他自己的家国之痛。2.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意为: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诗中的“两”和“一”都是实指,是确切的数字。【参考答案】:尾联意为“市井之中还有像伍子胥一样的身负国难家仇的人,在深沉的秋色里在吴门乞讨为食”(理解诗句意,1分)。此处以伍子胥自比(或“用典”,指出手法,1分),写自己身负国难家仇,含蓄表达了反清复明的大志。(1分)“秋又深”三字,使人联想瑟瑟秋风、森森寒气之景,可以看出诗人于时局艰难之时,又觉前途迷茫(1分)。请结合全诗说说这首诗的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喜迁莺·晋师胜淝上李纲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何曾专美!Zheng:众多zuo:皇位shiMi,弓末梢,用骨头做的,用来助驾车者解开辔结【诗句理解】千里长江,雪浪翻滚,风起云涌,一望无际,但南北界限分明。长江的天险难以越过,而大臣的谋略又能制止强敌,北方的秦王苻坚难道能够吞并东晋吗?秦王苻坚率领着百万军队,快速张驱直入进入晋朝土地。谢安指挥若定,从容不迫,打退了强劲的敌人。晋军前锋都督谢玄等将领带精兵八千,争

1 / 4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