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流类型现代物流管理本章重点了解现代物流的不同类型;懂得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懂得第三方物流是如何创造价值的;了解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第一节物流分类一、按照系统的性质分类1.社会物流:宏观物流或大物流,对全社会物流的总称,流通领域所发生的物流2.行业物流:同一行业所有企业的物流3.企业物流:企业范围内相关物流活动现代流通成本的概念流通产业在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化中产生、发展,直到现在成为支撑生产企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虽然没有实物产品的生产,但提供了使流通过程可以顺畅进行的服务。这种服务一样由劳动凝结而成,不能改变商品的使用价值,却可以创造出商品的价值增加,具体表现在传统流通费用理论中原定为没有价值增加的买卖时间当中。这里的“买卖”可以广义表现为流通产业向生产者的“买”和向消费者的“卖”,将二者统一为一个顺畅的流通过程就是流通产业在买卖时间里所提供的服务,这里的价值增加直接表示为商品货币价格的上升。流通产业因为向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的连接服务而耗费的人力物力可视为生产资料消耗,同时也获取一定收益,不再仅仅只是对生产收益的分成。以流通产业的“买卖”作为流通过程的实现,以流通产业的服务作为商品价值的增加,现代流通成本的概念即由此而来。现代流通成本现代流通成本的内涵即可表示为:在有限理性产生的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商品从供应链上游向下游运动时,为选择流通过程载体和流通方式,以及保证此流通方式得到执行而发生的劳动与资本的耗费。一般理解之下,就可以看作是考虑个体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对称的流通费用与交易费用的交集,这不是简单的概念累加,而是建立在比较基础之上的概念互补。物流量的概述物流量作为物流学科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至今仍没有明确的定义,在我国现阶段,我国没有一个对物流量的统计指标,在进行区域及地方物流系统规划、物流园区及配送中心、物流接点的规划与建设时,一般把货运量作为进行物流量分析的类比指标,来进行物流量的预测与分析。但是我们可以明确的知道,运输量,在一般情况下不等于物流量,只是物流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利用货运量来指导物流相关基础建设的科学性存在争议,实际上,定义及计算物流量必须从整个物流系统来把握,除了运输量外,物流量还包括库存量、终端配送量、内向物流量、装卸搬运量等。从一般意义上说,物流量指的是实体的物流量,是实物运动的数量表现,而不把信息和其他无形的流量计算为物流量。根据以上的分析,物流量的定义是:物流活动的各个作业环节产生的实物(物料、零部件、半成品、产成品等),在物流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包括静止与运动)的数量的总和。宏观物流量我国一定能建立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量统计指标,调查及预测出来的结果也将越来越准确。目前,为全面掌握我国现代物流业的规模、结构和发展水平,及时监测分析我国现代物流业成长和运行状况,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和战略规划、加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统计局自2004年起开展社会物流统计及社会物流总量核算的试算工作,具体工作委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承担。目前,此项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从2005年起,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每季度向全社会公布我国的物流运行情况,主要包括社会物流总额、社会物流总费用、社会物流费用构成、货运周转总量等有关物流的数量指标值和效益成本指标值,并且,根据这些数值的变化情况,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二、按照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1.地区物流:综合考虑2.国内物流:整体利益3.国际物流:经济交流三、按照作用的分类1.供应物流2.销售物流3.生产物流4.回收物流5.废弃物流第二节第三方物流一、第三方物流的概念二、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捉供者1.以运输为基础的物流公司2.以仓库和配送业务为基础的物流公司3.以货代为基础的物流公司4.以托运人和管理为基础的物流公司5.以财务或信息管理为基础的物流公司三、第三方物流是如何创造价值的(一)运作效率:比客户更高的运作效率,较高的成本服务比(二)客户运作的整合:对客户运作,在客户中分享资源(三)横向或者纵向的整合:规模经济(四)发展客户的运作:较高水平的运作技能四、发展第三方物流关系的一般过程第三方物流作业与传统作业的区别整合一个以上的物流功能一般不保存存货第三方物流控制物流功能提供防外部供应者提供全部劳动力与管理服务提供特殊服务外协物流企业利用外部社会物流资源可称之为“外协物流”。外协物流是与自营物流相对应,是从物流需求的角度出发,指的是货主企业(制造商、零售商等)使用外部专业物流服务提供者来满足自身的部分或全部物流需求。这一概念与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概念是有区别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则是从物流供给的角度来理解物流活动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是专门向企业提供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一个外部服务提供者。五、物流外协第三方的做法与趋势1.物流外部化的方法(1)系统接管(2)合资(3)系统剥离(4)管理型合同2.物流服务采购的趋势(1)以合同形式采购物流服务的比例增加(2)合同方的数量减少六、物流提供商与使用者关系的演变1.合同条款更加详细2.合同方与客户所有层次间沟通的改进3.联合创新4.评估体系的改进5.采用公开式会计第三节国际物流一、国际物流的含义国际物流是指货物(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制成品)及物品(包括邮品、展品、捐赠物资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流动和转移。二、国际物流的发展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这是国际物流发展的准备阶段。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国际间大规模物流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集装箱及国际集装箱船、集装箱港门的快速发展阶段。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动化搬运及装卸技术、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阶段。第五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物流信息化时代。参见影视文件:a快速分拣系统与服务三、国际物流的特点1.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相比,其经营环境存在着更大的差异2.国际物流系统广泛,存在着较高的风险性3.国际物流中的运输方式具有复杂性4.国际物流必须依靠国际化信息系统的支持5.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要求较高四、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1.运输子系统2.仓储子系统3.商品检验子系统4.报关子系统5.商品包装子系统6.装卸子系统五、国际物流合理化措施(1)合理选择和布局国内、外物流网点(2)采用先进的运输方式、运输工具和运输设施(3)缩短进出口商品的在途积压(4)改进运输路线、减少相向、迂回运输(5)改进包装,增加技术装载量,多装载货物,减少损耗(6)改进港口装卸作业,有条件要扩建港口设施,合理利用泊位与船舶的停靠时间,尽力减少港口杂费,吸引更多的买卖双方人港。(7)改进海运配载,避免空仓或船货不相适应的状况。(8)国内物流运输段,在出口时,有条件要尽量做到就地、就近收购,就地加工,就地包装,就地检验,直接出口,称“四就一直”的物流策略,等等。●社会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物流的含义;●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的含义;●第三方物流是如何创造价值的;●国际物流的特点;●国际物流合理化的措施。□小结和学习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