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诗歌简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当代诗歌•一、1949-1966年十七年时期的诗歌创作•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诗歌创作•三、1976年以后新时期的诗歌创作十七年时期的诗歌十七年时期中国诗人的构成主要是三类:一类是诗坛主力。郭小川、贺敬之、闻捷、蔡其矫、严辰等。他们来自解放区,五、六十年代进入创作旺盛状态。二类是1949年以前已经成名的诗人。郭沫若、臧克家、艾青、田间、李季等。他们总体特点是调整诗风,以适应新的时期。国统区的诗人转型剧烈,冯至、穆旦、何其芳等人中断了他们的探索,没有写出超越以前的诗歌。三类是一些青年诗人登上文坛。李瑛、雁翼、顾工、公刘、白桦等。十七年的诗歌可以用“战歌”和“颂歌”来概括,诗歌通常被喻为号角、锣鼓、旗帜等。政治抒情诗十分繁荣,诗歌风格豪放、明朗、欢快、激越。1.缺乏丰富多彩的诗歌流派,个性化严重衰退。2.极端推崇民歌体,把民歌体作为新诗发展的方向。3.竭力推崇所谓崇高美和诗歌的社会功能。十七年诗歌的总体特色十七年诗歌创作的发展演变.50年代初期,诗人处于思维调整期,有审美价值的诗歌作品不多,主要是颂歌。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标志着一个颂歌时代的开始: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啊,/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内/生长,壮大,成熟,/你这个东方巨人终于诞生了。郭小川《致青年公民》、贺敬之《放声歌唱》、胡风《时间开始了》、郭沫若《新华颂》、臧克家《有的人》具有代表性。.1957年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诗坛出现短暂的生气,出现一些触及时弊,干预现实的作品。如流沙河《草木篇》、郭小川《望星空》、艾青《养花人的梦》等。《草木篇·仙人掌》:她不想用鲜花向主人献媚,遍身披上刺刀。主人把她逐出花园,也不给水喝。在野地里,在沙漠中,她活着,繁殖着儿女……《草木篇·藤》: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丁香被缠死了,砍做柴烧了。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新民歌运动”:是由毛泽东提倡,各级党委组织、发动的一场群众性诗歌创作运动。提倡“人人写诗歌,村村出诗人”,违背了诗歌创作的规律,作品数量多但成就低。“如今唱歌用箩装,千箩万箩堆满仓。莫看都是口头语,放到田里变米粮。”.50年代末60年代初叙事诗创作繁荣。叙事诗主要写历史。一是写民间的历史和传说,如民间整理的《阿诗玛》、《嘎达梅林》、《格萨尔王传》长诗,李季《菊花石》。一是写革命斗争风云,如郭小川《将军三部曲》、闻捷《复仇的火焰》、李冰《刘胡兰》、臧克家《李大钊》等。.60年代阶级斗争扩大化后,政治抒情诗主导了诗坛潮流,诗歌变了“战歌”,标语化、口号化、政治化,政治抒情诗一统天下。政治抒情诗:作为独立形态的诗歌体式,政治抒情诗在50年代初中期已出现,这—概念则大约在五、六十年代之交出现。1963年开始,政治抒情诗成为主导潮流,诗人直接对政治现实进行歌唱。政治抒情诗虽然有一些优秀作品,如郭小川的《甘蔗林——青纱帐》、《厦门风姿》。但大多数作品是激昂的情绪、大批判式的诵吟、口号式的语词。政治抒情诗的代表诗人是郭小川和贺敬之。政治抒情诗的特点:(1)诗人以‘阶级”或“人民”代言者的身份出现,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2)在诗体形态上,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相结合。即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抽象的思想、概念。(3)一般都是长诗,通常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渲染、铺陈所要表达的观念和情绪,节奏分明、声韵铿锵。(4)经常使用“楼梯体”,并融入中国古典诗歌的对偶、排比方法,以加强形式感。郭小川的诗歌创作概括:郭小川(1919—1976),河北丰宁县人,共和国第一代杰出诗人。从1955年发表政治抒情诗《致青年公民》开始,进入创作旺盛期。50年代写有《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曲》等叙事诗和抒情诗《望星空》。60年代创作了《厦门风姿》《乡村大道》《青纱帐--甘蔗林》《祝酒歌》《西出阳关》,形成雄浑而深遂的艺术风格。“文革”期间,创作了《团泊洼的秋天》《秋歌》,心怀隐忧,深沉而悲慨。郭小川诗歌的总体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光彩。作为一名“战士诗人”,郭小川的诗歌始终响应时代脉搏,从中可以“看到时代前进的脚步,听到时代前进的声音”。闪耀着哲理的火花。郭小川善于将对社会人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凝炼为哲理性主题,许多诗立意深刻、发人深省。诗歌形式多样。继承感物言志的诗歌传统,对各种诗歌体式进行了尝试,灵活自如地运用了楼梯式、自由体、新辞赋体等形式。•《望星空》分析:•政治抒情诗《望星空》写于1959年。全诗分四章,前两章写“我”瞭望辉煌的天空,对人间的不够美好和自己的渺小,不免感到迷惘和惆怅,但又尽量勉励自己要“沉着镇定”,不许“这般激荡”。后两章写“我”迈进刚落成的人民大会堂,认识到原来的想法错了,怀着自豪的感情挺起了胸膛,决心和同志们一起,用自己的双手“把广漠的弯窿、变成繁华的天安门广场”。诗人面对广袤无垠的宇宙星空和“大跃进”中的现实社会,思索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诚实地袒露自己复杂矛盾的心情,宣传人定胜天的革命信念,表现出积极进取的浪漫主义精神。《望星空》分析:诗歌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前半部分。诗人以宇宙星空为参照物,对自我心灵世界进行了一番严厉的自制和审视:“说什么:/身宽气盛,/年富力强!/怎比得:/你那根深蒂固,/源远流长!/说什么:/情豪志大,人高胆壮!怎比得:你那阔大胸襟,/无限容量!”他不仅看到了个体生命的不完满、不和谐,而且发现现实世界、社会和人生同样存在缺陷:“我爱人间,/我在人间生长,/但比起你来,/人间还远不辉煌。”因此,“望星空,/我不禁感到悯张。”这是诗人突破了对现实的满足感之后,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情感体验,既有对大跃进的狂热反思的意味,也是在心灵层次上把握人生的一次尝试。贺敬之的诗歌创作概括:贺敬之(1924-),山东枣庄人。1939年在四川参加抗日活动,开始发表作品。1940年赴延安,与丁毅等合著歌剧《白毛女》。有诗集《放歌集》《贺敬之诗选》等。贺敬之的诗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抒情短诗。表现对某些事物的感受,感情真挚,意境清新,民歌和古诗韵味浓厚,如《回延安》《桂林山水歌》《三门峡—梳妆台》。二类是长篇政治抒情诗。表现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如《放声歌唱》《十年颂歌》《雷峰之歌》《中国的十月》。贺敬之政治抒情诗的特点:一.贺敬之的诗是时代的颂歌。以敏锐的目光抓取时代的重大的事件、主要的生活内容,而不去吟唱那些与人民无关的眼泪和悲伤。《回延安》表现延安的巨大变化,指明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意义;《十月颂歌》是对新中国十周岁的礼赞。二.运用想象、夸张、幻想等手法,革命浪漫主义风格突出。三.注意吸收民歌和古诗的营养,又不排斥外国诗歌的影响,如信天游体与楼梯体就被诗人以熟练的笔法熔铸为一体。贺敬之与郭小川政治抒情诗的异同同:在80年代,贺敬之和郭小川常被并举。这是由于他们都热衷于处理“重大题材”,表现一种宏伟的抒情姿态,和在政治抒情诗上表现方式的某些相似。异:在处理个人--群体、个体--历史、感性个体--历史本质之间的关系上,贺敬之从不或极少表现其间的裂痕、冲突。在他的诗中,“抒情主体”已充分“本质化”,有限个体生命融入了整体,成为充分自信的无限存在。在他的诗中,难以发现不协调的因素,和情绪、心理上的困惑、痛苦。而郭小川那些值得重视的作品中,个体实现“本质化”过程充满矛盾,“克服”精神上的“危机”和实现转化,是这些作品的主题,如《望星空》。郭小川的诗歌在时代书写中富有哲理性。生平(1923—1971)原名赵文节。江苏丹徒县人。少时家贫。抗日战争爆发后流亡武汉并参加救亡工作。1940年到延安。1949年随军西进新疆,先后任新华社新疆分社副社长、社长。1953年调北京,任《文艺报》记者。1958年任中国作家协会兰州分会副主席。1962年调上海工作。1971年因受迫害去世。闻捷的诗歌创作闻捷的诗歌闻捷诗歌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天山牧歌》中的抒情组诗《吐鲁番情歌》;一是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吐鲁番情歌》是五十年代别具一格的一组抒情诗,这些诗歌不仅是爱情诗,而且注入了新的生活内容和时代气息,这就是把爱情和创作新生活的劳动联系起来。闻捷的抒情诗充满着青春的活力,清新优美的格调、语言鲜明生动,有着新疆民族的诙谐幽默、乐观明净的特点,民族色彩、地域色彩十分浓烈。苹果树下苹果树下那个小伙子,你不要、不要再唱歌;姑娘沿着水渠走来了,年轻的心在胸中跳着。她的心为什么跳啊?为什么跳得失去节拍?……春天,姑娘在果园劳作,歌声轻轻从她耳边飘过,枝头的花苞还没有开放,小伙子就盼望它早结果。奇怪的念头姑娘不懂得,她说:别用歌声打扰我。小伙子夏天在果园度过,一边劳动一边把姑娘盯着,果子才结得葡萄那么大,小伙子就唱着赶快去采摘。满腔的心思姑娘猜不着。她说:“别象影子一样缠着我。淡红的果子压弯绿枝,秋天是一个成熟季节,姑娘整夜整夜地睡不着,是不是挂念那树好苹果?这些事小伙子应该明白,她说:有句话你怎么不说?……苹果树下那个小秋子,你不要,不要再唱歌;姑娘踏着草坪过来了,她的笑容里藏着什么?……说出那句真心的话吧!种下的爱情已该收获。这首诗将爱情与劳动糅合在一起,对吐鲁番的姑娘和小伙子追求爱情的那种热烈、健康而又天真的心理进行了惟妙惟肖的描写,并且相当巧妙地将苹果的成长和爱情的发展相映衬。1、叙事性是这首诗最显著的特点。2、韵律和谐,具有音乐的美葡萄成熟了闻捷马奶子葡萄成熟了,坠在碧绿的枝叶间,小伙子们从田里回来了,姑娘们还劳作在葡萄园。小伙子们并排站在路边,三弦琴挑逗姑娘心弦,嘴唇都唱得发干了,连颗葡萄子也没尝到。小伙子们伤心又生气,扭转身又舍不得离去:“悭吝的姑娘啊!你们的葡萄准是酸的。”姑娘们会心地笑了,下几串没有熟的葡萄,放在那排伸长的手掌里,看看小伙们怎么挑剔……小伙子们咬着酸葡萄,心眼里头笑咪咪:“多情的葡萄!她比什么糖果都甜蜜。”1976年天安门诗歌运动是新时期文学的前奏。基本内容:怀念总理,揭露和批判“四人帮”,控诉封建专制主义,显示了很强的现实性和战斗性。新时期(1)现实主义诗歌潮流:抒真情,表达人民心声,体现觉醒意识。艾青的《光的赞歌》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张志民的《祖国,我对你说》张学梦的《现代化和我们自己》等(2)朦胧诗思考十年动乱,采用心灵独白方式,采用曲折的象征、暗示和隐喻等方式来揭示时代悲剧给人造成的精神创伤,语言“陌生化”。•北岛《宣告》、《回答》、《结局和开始》等诗歌中以人本主义为价值核心的启蒙精神达到了那个时代的高峰。•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双桅船》等•顾城的《生命幻想曲》、《一代人》、《远和近》、《感觉》、《弧线》等诗•杨炼《诺日朗》、《天问》、《敦煌组诗》、《西藏组诗》、《与死亡对称》等(3)“新生代”诗歌特点:坚持平民主义的审美态度,进行“零度情感”的写作,反崇高,消除深度模式,消解善恶二元对立的价值模式,追求语言的戏谑与反讽等。•以1976年天安门诗歌运动为起点,诗歌重新获得了独立的品格。80年代是诗歌的繁荣期。诗歌从大悲大喜的歌颂和控诉,转向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最终走向对个体生命的感悟和体察。80年代值得重视的主要诗歌潮流先后有:归来的诗、朦胧诗、新生代诗歌。“归来的诗人”•1980年,艾青出版诗集《归来的歌》,流沙河、梁南也分别写了题为《归来》和《归来的时刻》的诗。“归来”,在这个期间,是一种诗人现象,也是一个普遍性的诗歌主题。•“归来”的诗人(也称为“复出”诗人)的组成部分:•50年代反右派运动中的被划为右派的诗人。艾青、公木、公刘、白桦、邵燕祥、流沙河、昌耀、梁南等。•1955年因“胡风集团”事件遭难的七月派诗人。牛汉、绿原、曾卓、冀汸、鲁藜、彭燕郊等。•五、六十年代因与政治有关的种种原因,从诗坛消失的诗人。蔡其矫、“九叶诗人”辛笛、陈敬容、郑敏、唐湜、唐祈、杜运燮等。个人心理情绪的“自白”性质。艾青笔下的那条鱼,由于突然的灾难,也许是地震,也许是火山爆发,变成了化石。(艾青《鱼化石》)曾卓笔下的那棵树被“奇

1 / 9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