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20年)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株洲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20年)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家实施低碳发展的战略部署,协同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两型社会建设理念,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努力构建以促进清水塘老工业基地低碳转型、城市智慧低碳交通体系为特色的株洲低碳发展模式。二、基本原则坚持立足市情,探索株洲区域特色的低碳发展与转型发展相结合的低碳模式;坚持规划引领,着力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工作;坚持科技支撑,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中的中坚作用;坚持体制机制创新,逐步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调动全社会参与低碳发展的积极性。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比2015年降低17%;能源消费总量控制1509万吨标准煤;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降低到1.235吨/万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5.6%;森林覆盖率大于61.95%。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取得显著成效;智慧低碳交通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以低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区域低碳发展的能力支撑体系逐步增强;低碳消费理念和行为方式得到全社会认同;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形成;温室气体统计、核算、考核体系初步完善。到2025年,全市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建成以城区老工业基地低碳转型、城市低碳智慧交通发展为亮点的低碳城市示范,为我国城市推进低碳发展提供可示范、可复制的经验。四、工作任务(一)低碳城市试点示范创新创建行动积极开展推进城区老工业基地低碳转型和创建城市智慧低碳交通体系,引领和示范全国城市低碳发展。1.推进清水塘老工业基地低碳转型以原有企业绿色搬迁、替代产业培育发展、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低碳生态新城市建设等工作内容为抓手,打造国家老工业区生态修复样板、国家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典范,把清水塘老工业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1)培育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擎的低碳转型模式产业发展思路。主要引导发展现代物流、科技创新、工业文化旅游创意、口岸经济等产业,探索发展以现代工业楼宇为平台、兼有工业和商业特征的新兴业态,辅助发展街区综合配套服务业态,植入发展创意时尚、运动休闲、科技示范等颇具特色的高端产城业态。产业发展项目。按照“三大板块,四大核心功能区”的规划,推进以工业文化为核心特征的主题休闲区,以创新服务为主要功能的科技园,以口岸经济为主要功能的综保区的建设。着重建设产业新平台、休闲新区域、商业新中心、物流新基地等四大核心功能区。(2)落实以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为基础的低碳转型模式开展清水塘老工业区的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重点推进历史遗留污染物治理、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攻关项目的实施,彻底解决以重金属污染为主的环境问题,并按照先行先试的要求,探索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技术模式和成功经验。(3)实施以低碳生态新城建设为目标的低碳转型模式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之后,按照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低碳生态新城的发展定位和规划标准,组织市政基础设施重建改造,全面提升该区域的城市功能。完善污水收集管网,结合道路新建和改造,积极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推进中水回用,加快中水回用设施建设;开展防洪工程建设,完善电力等工程建设;完善区域生态系统建设,建成由公园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等组成的生态绿地系统,形成“一江六港、三环相扣、七楔渗透、玉珠点缀”的绿地系统格局。2.创建城市智慧交通体系以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减少CO2排放为目标,着力推进株洲智慧低碳交通体系建设。(1)推广以机制创新为抓手的城市交通管理模式构建完善的低碳交通政策体系,强化信息化智能平台管理模式,建立项目评估审查机制,推动交通运输企业节能长效机制,建立交通运输产业低碳发展激励机制。(2)建设以低碳交通为基础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推进交通网络建设。加快推进港口、轨道交通、城际干线、农村公路等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层次清晰、衔接顺畅、低碳环保的综合立体低碳交通网络。合理优化城市公交线网,优化公路站场布局,全面提升路网技术等级和路面等级,提高路网路面铺装率,强化公路路面养护,全面改善路面状况。优化交通能源结构,积极推广低碳能源应用,稳步推进城区公交智能化、电动化进程。(3)倡导以低碳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出行模式强化公交优先。科学规划公交线路,以建设“公交都市”、“电动公交城”、“BRT快速公交系统”为契机,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完善公共自行车系统。提高低碳出行比例,实施公共自行车系统提质改造工程,升级现有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扩大站点覆盖面,满足市民绿色出行需求。(4)强化以低碳交通技术为引擎的技术减碳模式推广节能环保运输设备。依托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应用技术研究院所(中心),积极推进应用现代化运输装备与低碳技术,开展推荐车型、客运车辆等级评定和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提高运输生产效率,降低行业碳排放水平,加强低碳交通科技支撑与服务能力。优化交通设施能耗结构。大力推进运输交通设施的柴油化进程,鼓励和引导运输经营者购买和使用柴油汽车,提高柴油在车用燃油消耗中的比重。因地制宜推广汽车利用天然气、醇类燃料、合成燃料和生物柴油等替代燃料和石油替代技术。优化交通设施运力结构。加快调整优化公路、水路运输运力结构。加速淘汰高耗能的老旧车辆、船舶,引导营运设施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示范与推广交通低碳技术。加大低碳交通支撑技术研发的投入,依托“株洲·中国动力谷”打造中南地区低碳交通技术研发与孵化中心,形成“研发→试点→应用→示范→推广”的技术服务链条。优先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交通低碳节能共性和关键技术,推动交通行业低碳节能技术和装备升级换代,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机制,促进交通低碳节能技术转化。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实施“长株潭”公交一卡通和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5)构建以集约运输组织为载体的城市低碳物流模式提高公路货运组织化水平。优化运输组织和管理,引导运输企业规模化发展,充分运用现代交通管理技术,加强货运组织和运力调配,有效整合社会零散运力,实现货运发展的网络化、集约化、有序化和高效化。大力推进拖挂和甩挂运输发展,充分发挥其车辆周转快、运输效率高和节能减排效果好的优势。提升水路运输组织管理水平。加强水路运输组织管理,引导航运企业优化结构,大力推进水运公司化改造,促进水运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加强货物集散地规划及建设,完善航运物流系统,优化航运发展规划与组织管理。充分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合理组织货源,保持货流平衡,提高船舶载重量利用率。(二)低碳城市试点建设碳减排与控制行动3.构建低碳现代产业体系严格控制“高碳”行业发展,大力发展低碳战略新兴产业;稳步推进我市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低碳农业,全面构建多元化低碳产业支撑格局。(1)加快产业转型,发展低碳工业推进制造强市建设。以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产业为重点,以中车电力机车公司、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北汽株洲分公司等为龙头,打造“中国轨道交通城、中南地区通用航空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城”,全力建设“株洲•中国动力谷”。到2020年,产值达到3000亿元规模。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材料示范产业,打造以先进硬质材料研发与生产为主导的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到2020年实现产业规模60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新兴信息技术,提升IGBT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不断扩大在轨道交通、新能源、电力等领域的应用规模,到2020年实现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拓展以风能、核电、水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等为主的新能源示范项目,到2020年实现产业规模160亿;因地制宜建设食品工业园和医药产业园,引导企业集聚发展,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的食品医药产业示范集群,到2020年实现产业规模500亿元左右;加强节能环保先进技术装备与区域环境治理和节能改造等重点示范项目的对接,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清水塘老工业基地以外区域,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产业和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充分依托“互联网+”技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好株洲市洗水工业园建设,推进陶瓷、有色冶金、市政设施、建材行业企业节能改造,集中推进风机水泵变频节能、电机能效提升、余热余压利用改造。加速燃煤锅炉、炉窑清洁能源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确保现有传统产业能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加快结构调整,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开发科技服务业,整合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科技创新资源,全面示范推广“孵化加创投”的孵化模式,为优势产业、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加快整合现有企业、园区,培育或引进实力突出的龙头企业,发展第三方、第四方低碳物流服务,依托沿海港口建立株洲市污水港区物流基地;以湖南(株洲)职教科技园建设为载体,引进国内外知名培训机构,打造职教培训服务示范品牌,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大力提升医疗、教育、交通、旅游、金融、物流、农产品等领域的产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以信息服务业推动株洲产品“网上行”。积极扶持文化创意服务业,大力实施“文化创意+”,加快建设一批有影响的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积极推进低碳旅游发展。加快推进云峰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和株洲市两型体验基地建设,推进炎帝陵创建国家5A级旅游区,建设湖南工业博物馆,开发建设湘江株洲段旅游经济带,开发大湘东自驾游精品旅游带。大力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旅游”示范工程,建立统一的旅游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推进旅游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低碳化、绿色化、复合型、效益型转变,建设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8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600亿元。(3)优化农业结构,发展低碳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打造粮油、养殖等五个百亿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创意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建立高效、持续、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体系。积极推动节肥、节药、节能、节水、节地、节料等现代农业节约型技术研发与推广,发展低碳型农业。实施新增粮食产能示范工程,发展油料、茶叶等特色经济作物,扩大生猪标准化养殖规模,到2020年,“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600个以上。创新农业经营模式。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全面实施“十百千”工程,示范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模式。推进农业大数据应用,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业”示范,深化电子商务、物联网与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水平。力争到2020年,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8%,农业科技入户率达到90%以上,职业农民数量占农业人口的比例大幅提升。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水平。打造承担国家级项目试验示范的农业科研基地和农业高科示范园区,加快推进东方百合、刺葡萄系列等特色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力争到2020年,建设1个国家级农作物区域试验平台,新增2个省市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实施现代农业(农机)合作社“千社”示范工程,全面发展经济作物和林果业机械化,着力提升养殖业机械化,到2020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2万台(套)、303万千瓦,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4.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用能效率深度开发水电,积极发展风电,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与生物质能发电,扩大地热能利用规模。加快推进“气化株洲”工程,强化天然气管网建设,稳步推进分布式能源,提高天然气使用比例。有效衔接电源与电网建设,优化电源结构,着力构建覆盖全市网架坚强、安全稳定的智能电网。加强煤炭产业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和新型生物质水煤浆,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推进重点领域节能、电力需求侧管理,通过设备改造、整体优化等技术措施和合同能源管理等新机制,促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