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中低压配电网后评价指标体系2019年5月本指标体系用于量化分析县域中低压配电网投资成效,有关说明如下:一、指标构建思路报告从配电网实施过程、电网发展效益、投入产出效益、社会效益、财务效益5个方面构建了指标体系,各类指标选取及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与电网规划、电网发展诊断等技术咨询成果的衔接,保证了各项指标数据来源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同时也便于后续将“规划”、“诊断”、“投资成效”三个专题进行融合,形成综合技术支撑体系,共同指导后续配网投资建设。二、指标构成(一)配电网实施过程1、配电网决策阶段规划阶段:评价单位:地市经研所、县公司规划目标实现率、规划规模偏差率(规划配变容量偏差率、规划10kV线路长度偏差率、规划0.38kV线路长度偏差率)可研阶段:评价单位:设计院、县公司可研目标实现率、可研规模偏差率(可研配变容量偏差率、可研10kV线路长度偏差率、可研0.38kV线路长度偏差率)核准阶段:评价单位:县公司核准投资偏差率、核准项目数量偏差率初设阶段:评价单位:设计院、县公司初设配变容量偏差率、初设10kV线路长度偏差率、初设0.38kV线路长度偏差率2、配电网建设实施评价单位:县公司、施工单位、结算单位、决算单位进度控制:按期完工项目占比、提前完工项目占比、延期完工项目占比、截至评价时点未完工项目占比质量控制:优质工程占比、合格工程占比、不合格工程占比安全控制评价:人身伤亡事故、机械事故、火灾事故、交通事故项目变更:新增项目、变更项目、取消项目对应规模及投资变化情况竣工验收评价:竣工验收报告情况、结算完成率、决算完成率、结算质量、决算质量投资控制:计划与实际投资偏差率、转资率(二)电网发展效益评价单位(包括以下类):县公司供电能力:户均配变容量、导线截面占比、配变容载比、分布式电源渗透率、可控负荷接入规模网架结构:10千伏线路联络率、10千伏线路“N-1”通过率、10千伏电网典型接线占比、线路平均供电半径分布利用效率:线路利用效率、配变利用效率、10千伏及以下综合线损率装备水平:设备运行年限分布、高损配变占比、智能电表覆盖率供电质量指标:低电压户数占比、供电可靠率、综合电压合格率(三)投入产出效益评价单位:县公司、供电所、设计单位解决低电压:解决低电压户数偏差率、单位投资解决低电压户数偏差率边际投资输配电量:边际投资输配电量满足新增负荷需求:增供负荷偏差率、单位投资增供负荷偏差率、增售电量偏差率、单位投资增售电量偏差率解决设备重过载:解决重过载配变台数偏差率、单位投资解决重过载配变台数偏差率、解决重过载线路条数偏差率、单位投资重过载线路条数偏差率网架结构加强、消除设备安全隐患:新增互联条数和满足N-1线路条数偏差率、单位投资新增互联条数和满足N-1线路条数偏差率高损配变改造:更换高损配变台数偏差率、单位投资更换高损配变台数偏差率配电自动化:单位投资配电自动化覆盖终端提升(四)社会效益评价单位:县公司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对产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对服务用户质量的影响、利益相关方的效益评价、专项投资效益(五)财务效益评价单位:县公司、供电所内部收益率(总投资)、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息税前利润、总投资收益率、单位输配电量成本费用、单位资产运行维护费比率中低压配电网后评价指标体系图三、评价方法在本次工作中,采用的主要分析方法有:参照法、对比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参考法:依据相关技术导则、政府文件,确定指标标准。对比分析法:分析2014年到2018年以来县域配电网指标变化情况,通过前后对比评价近年来全县及各供电所配网投资成效;通过横向上对比各个供电所之间和各供电所与全县配网指标水平的差异,评价全省各供电所配网投资成效的优劣;同时通过现状指标与国家、政府及省公司各级目标的差距来指导下一步投资方向。趋势分析法:分析2014年以来,配网指标变化情况,结合经济发展及后续配网投资分析全省配网指标发展趋势。四、指标计算(一)配电网实施过程1、配电网决策阶段规划阶段:规划配变容量偏差率=(实际建成配变容量-规划配变容量)/规划配变容量规划10kV线路长度偏差率=10kV实际建成线路长度-10)kV规划线路长度)/10kV规划线路长度规划10kV以下线路长度偏差率=(10kV以下实际建成线路长度-10kV以下规划线路长度)/10kV以下规划线路长度规划目标实现偏差率=(规划项目个数-规划目标实现项目个数)/规划项目总个数可研阶段:可研配变容量偏差率=(实际建成配变容量-可研配变容量)/可研配变容量可研10kV线路长度偏差率=10kV实际建成线路长度-10kV可研线路长度)/10kV可研线路长度可研0.38kV线路长度偏差率=(10kV以下实际建成线路长度-10kV以下可研线路长度)/10kV以下可研线路长度可研目标实现偏差率=(可研项目个数-可研目标实现项目个数)/可研项目总个数核准阶段核准投资偏差率=(10kV计划项目个数-10kV完成核准项目个数)/10kV计划项目个数核准项目数量偏差率=(10kV计划项目个数-10kV完成核准项目个数)/10kV计划项目个数初设阶段初设配变容量偏差率=(实际建成配变容量-初设配变容量)/初设配变容量初设10kV线路长度偏差率=(10kV实际建成线路长度-10kV初设线路长度)/10kV初设线路长度初设0.38kV线路长度偏差率=(0.38kV实际建成线路长度-0.38kV以下初设线路长度)/0.38kV以下初设线路长度2.项目建设实施进度控制评价按期完工项目占比=按期完工项目个数/项目总个数提前完工项目占比=提前完工项目个数/项目总个数延期完工项目占比=延期完工项目个数/项目总个数截至评价时点未完工项目占比=截至评价时点未完工项目个数/项目总个数质量控制:优质工程占比=优质工程项目个数/项目总个数合格工程占比=合格工程项目个数/项目总个数不合格工程占比=不合格工程项目个数/项目总个数安全控制评价:统计评价年份配网建设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机械事故、火灾事故、交通事故项目变更:统计评价年份配网新增项目、变更项目、取消项目对应规模及投资变化情况竣工验收评价:统计评价年份配网竣工验收情况及主要验收结论、结算完成情况、决算完成情况投资控制:计划与实际投资偏差率=(实际投资-计划投资)/计划投资(二)电网指标1.供电能力(1)户均配变容量:该指标反映某一区域电网配变容量对于负荷的供电能力。户均配变容量=配变总容量/用户数×100%注:用户数为低压居民用户数。(2)导线截面占比该指标主要反映线路导线截面标准化情况70mm2以下架空线路占比=70mm2以下架空线路长度(公里)/架空线路总长度(公里)×100%185mm2以下电缆线路占比=185mm2以下电缆线路长度(公里)/电缆线路总长度(公里)×100%(3)配变容载比该指标整体上反映某一区域电网配变容量对于负荷的供电能力,是评估区域内某一时刻投入的配变总容量与对应的负荷的比值。maxPsReiSRs:配变容载比,千伏安/千瓦;Pmax:地区配网10千伏供电负荷,万千瓦;ΣSei:地区配网10千伏配变总容量,万千伏安。(4)分布式电源渗透率及接入容量统计口径:接入所在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渗透率,以及分布式风电、光伏、小水电的容量。分布式电源渗透率=分布式电源供电量/配电网区域用电量×100%。(5)可控负荷接入规模统计口径:接入所在配电网可控负荷总的规模。2.网架结构(1)10千伏电网互联率10(20)千伏电网互联率(%)=满足互联结构的10(20)千伏线路条数(条)/10(20)千伏线路总条数(条)(2)10千伏N-1通过率10千伏电网N-1通过率(%)=满足N-1的线路条数(条)/总线路条数(条)注:计算N-1通过率时,应考虑本级和下一级电网的转供能力。(3)典型接线占比该指标反应各类典型接线分布情况,架空网分别统计单联络、多联络、辐射式接线比例,电缆网分别统计双环网比例、单环网比例、双射比例、单射比例,各类典型接线方式的比例,典型接线方式的定义见《Q/GDW1738-2012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P20。某电压等级某类供区单辐射接线比例=(该电压等级该类供区单辐射接线线路条数/该电压等级该类供区线路总条数)×100%;其他同理。(4)线路平均供电半径反映10千伏线路分类供区平均供电半径改善效果。10千伏线路平均供电半径是10千伏线路供电半径的平均值。10千伏线路某类供区的供电半径指该类供区从变电站(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出线到其供电的最远负荷点之间的线路长度。3.利用效率:(1)线路利用效率1)10千伏线路最大负载率10千伏线路最大负载率(%)=线路最大工作电流(安)/线路长期允许载流量(安)线路最大负载率=最大负荷日的线路最大负荷/线路主干持续传输容量;2)10千伏线路最大负载率分布按80%以上、80~60%、60~40%、40~20%和20%以下五档,统计线路条数占比。(2)配变利用效率1)10千伏配变年最大负载率配变年最大负载率(%)=配变年最大负荷(万千瓦)/配变容量(万千伏安)2)10千伏配变最大负载率分布按80%以上、80~60%、60~40%、40~20%和20%以下五档,统计线路条数占比。3)10千伏配变年运行平均负载率配变年运行等效平均负载率(%)=地区配电网年供电量/(配变容量×8760)(3)10千伏及以下配网线损率=(输入电量-输出电量)/输入电量输入电量:10千伏电压等级电厂上网电量+其它电压等级转入电量输出电量:10千伏及以下售电量+其它电压等级转出电量4、装备水平(1)设备(配变、线路)运行年限分布该指标表示设备自投运年至统计年的运行时间。设备主要包括变压器和线路。变压器按照台数占比统计(不包括用户变),线路按长度占比统计。该指标说明电网的主要设备资产年限。该指标按10年以下,10~20年和20年以上三个区段分别统计。(2)高损配变占比:该指标指10(20)千伏公用配电变压器中S7(S8)及以下型号配电变压器台数分别占总公用配电变压器台数的比例。S7(S8)及以下配电变压器台数占比(%)=S7(S8)及以下配电变压器数量(台)/配电变压器总数量(台)×100%(3)智能电表覆盖率该指标反映该地区智能电表覆盖情况。智能电表覆盖率=智能电表数/总表数5.供电质量(1)低电压户数占比低电压户数占比=地区低电压用户数(户)/地区低压用户数(户)(2)供电可靠率供电可靠率(RS-3)为不计及因系统电源不足而需限电的情况。RS-3(%)=(1-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平均限电停电时间)×100%统计期间时间(3)综合电压合格率该指标适用于各级配电网络,共分为A、B、C、D四类。其中,A类电压合格率为地区供电负荷的变电站和发电厂的10千伏母线电压合格率;B类电压合格率为35千伏、66千伏专线供电和110千伏及以上供电的用户端电压合格率;C类电压合格率为10千伏线路末端用户的电压合格率;D类电压合格率为低压配电网的首末端和部分主要用户的电压合格率。根据配电网电压等级的不同,高压配电网采用A、B类电压合格率;中低压配电网采用C、D类电压合格率。某监测点电压合格率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电压合格率(%)=(1—电压超限时间)×100%总运行统计时间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规定》(国家电网生[2009]133号)有关规定,综合电压合格率可由A、B、C、D类电压合格率通过下式计算得到:综合电压合格率(%)=0.5VA+0.5×VB+VC+VD3式中,VA、VB、VC、VD分别表示A、B、C、D类电压合格率。(4)各供电所10千伏线路故障跳闸情况统计全县、各供电分区、供电所10千伏线路中频繁跳闸的情况,停电次数等指标。(三)投入产出指标1.解决低电压解决低电压户数偏差率=(实际解决低电压户数-可研预期解决低电压户数)/可研预期解决低电压户数单位投资解决低电压户数偏差率=(实际单位投资解决低电压户数-可研预期单位投资解决低电压户数)/可研预期单位投资解决低电压户数2.边际投资输配电量边际投资输配电量(kWh/元)=配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