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目标: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起,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条件正是经过长期实践的反复比较,党和人民选择了毛泽东作为自己的领袖,选择了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的过程1945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近代中国国情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在诸多的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要和中国名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名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①名族独立②人民解放领导革命的是无产阶级,指导革命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第二步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这是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革命过程。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从总体上说,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领导基础: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造时期改造完成后国体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与资产阶级民族/城市小资产阶级改造人民民主专政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经济国营经济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存在没收、土改、公私合营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文化文化水平低下,文化多元而混乱“扫盲”,引导与整顿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人民大众文化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论十大关系》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党在八大前后,特别是毛泽东在1957年2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4.初步探索的意义①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②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③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5.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第五章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①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十四年取得的巨大成就。③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深刻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进一步论述了邓小平对这一理论的创立作出的独创性贡献。④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邓小平理论载入了宪法。2.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3.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发展程度: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三大前夕,邓小平提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党的十五大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现代化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特征: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现代化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于对中国国情的准确把握,揭示了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重大发展和重大突破。③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检查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十二大,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概念。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④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要抓住机遇。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社会主义根本任务:①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②大力发展科学技术③坚持科学发展⑤“三步走”战略1987年4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⑥改革开放理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将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是一个大试验。1984年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开放也是改革,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外开放,包括对发达国家的开放,也包括对发展中国家的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的开放。它不仅是经济领域的开放,还包括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开放。实行对外开放要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对外开放要高度珍惜并坚决维护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实践和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有: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邓小平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方针。⑨“一国两制”⑩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4.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①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④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⑤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第七章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①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②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③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2.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2003年7月,胡锦涛在全面总结抗击非典斗争经验时明确指出:“我们要更好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更加自觉地坚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3.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中的“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第八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改革①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②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③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