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家族读书笔记2000篇一: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一、历史背景及重要意义《神圣家族》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第一部作品。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回国,途径巴黎,会见了马克思,两人共同的见解促使他们的第一次合作。《神圣家族》这本书写于1844年9-11月间,1845年2月问世,主要是针对以《文学总汇报》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哲学”或“自我意识”哲学而写的。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把“自我意识”作为万物的创造者、宇宙的最高实体,把理论批判看作高于一切,认为随着观念的王国革命化,现实会站不住脚,断言一切现存的东西都应当成为他们毁灭性的批判的对象,企图单纯凭借理论批判的力量来改变现存世界。《神圣家族》就是针对当时德国唯心主义的这种表现形式所做的讽刺性的批判,这本书原名为《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驳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简称《神圣家族》。“神圣家族”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泰尼亚一幅名画的题名,画中的人物是圣母玛利亚抱着圣婴耶稣,旁边有玛利亚的丈夫圣约瑟及一些天使等人。这是德国人熟悉的圣经故事。马克思恩格斯借用《神圣家族》这个题目,来讽喻以布鲁诺·鲍威尔为首的青年黑格尔派。马克思恩格斯把布鲁诺·鲍威尔比作天父的独生子,而把他的兄弟和其他几个伙伴比作他的门徒,这是对布鲁诺·鲍威尔的极大讽刺。这些人把“自我意识”神圣化,把批判变成了超验的力量,而他们就变成了“神圣家族”。青年黑格尔派在德国曾经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他们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的批判做出过贡献,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形成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从1842年以后,青年黑格尔派却沿着斜坡向右滑下去,在哲学上也从黑格尔主义退回到了费希特主义。而马克思恩格斯从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上升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者上升为共产主义者,因而要对青年黑格尔派进行批判,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也借此机会清算自己从前的哲学信仰,阐述自己的新世界观。《神圣家族》由一个序言、一个结论和九章正文组成,全书第一、二、三章、第四章的一、二节,第六、七章各一节,是恩格斯写的,约占总篇幅的二十分之一,其余部分都是马克思写的。《神圣家族》的出版,在德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荣格在给马克思的信中写道:“您彻底粉碎了头脚倒置的思辨批判。”布鲁诺·鲍威尔坚持自己的唯心主义观点,在《维干德氏季刊》上反驳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硬说马克思恩格斯对他理解不正确。马克思恩格斯在《社会明镜》杂志1846年1月号上对布鲁诺·鲍威尔作了答复——“圣布鲁诺反对《神圣家族》的作者”,从此完成了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神圣家族》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许多重要原理,提出和论述了一些他们在以前的著作中尚未探讨过的新问题,如关于历史的发源地的思想、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思想、关于思想与现实关系的思想及关于唯物主义发展形态的思想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关于《神圣家族》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中的历史地位,列宁在《神圣家族一书摘要》中指出,马克思由黑格尔哲学转向社会主义:这个转变是显著的,——可以看出马克思已经掌握了什么以及他如何转到新的思想领域。列宁还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神圣家族》明确地强调指出了自己的全部世界观的基本原则,奠定了革命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基础。这些科学论断,揭示了《神圣家族》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作了充分的、直接的理论准备。《神圣家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中的一部重要著作,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新世界观思想体系的第一个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道路上树立了一个重要里程碑。二、内容讲解《神圣家族》这本书是围绕着批判哲学的内容来展开的,全书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序言,概括阐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写这本书的要旨和目的。它主要是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哲学和帮助广大读者识破思辨哲学的幻想。第一章,是对《文学总汇报》文体的批判。通过对赖哈特的批判,揭露《文学总汇报》的恶劣文风。恩格斯借此来嘲讽这位“哲学博士”。第二章,揭露法赫尔对历史特别是对英国历史的歪曲,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研究历史的唯心主义方法。第三章,批判《文学总汇报》的题材,通过对荣格尼茨写的《瑙威尔克先生和哲学系》一文的批判,揭露青年黑格尔派故弄玄虚,搞繁琐哲学。第四章,批判埃德加尔·鲍威尔用思辨的方法研究现实问题,以及对蒲鲁东和蒲鲁东著作的歪曲。第五章,批判施里加对欧仁·苏小说《巴黎的秘密》的思辨歪曲,通过对“思辨结构秘密”的解剖,揭露思辨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源。第六章,批判布鲁诺·鲍威尔的自我意识哲学,揭露他的“精神”和“群众”对立的唯心史观。第七章,是第六章批判“精神”和“群众”对立的展开和补充。第八章,对《巴黎的秘密》一书的分析和批判,是第五章的继续和展开。同时,揭露青年黑格尔派哲学的秘密。第九章,可以看作是一个简短的结束语。纵观全书,马克思恩格斯在揭露、分析和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的同时,从正面阐述了他们所创立的新世界观的许多原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主观唯心主义实质,阐明了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本书中深刻地揭露了青年黑格尔派世界观的主观唯心主义实质,认为青年黑格尔派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青年黑格尔派认为自我意识是“永恒的创造源泉”,“一切事物都起源于无限的自我意识,并在其中找到根源”。“实体只是自我意识的现象,暂时的体现”,“转瞬即逝的火焰”。马克思恩格斯尖锐地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哲学,把它称之为“儿子生出母亲,精神产生自然界”的头足倒置的哲学。马克思、恩格斯论证了有别于思维的存在,有别于理论的实践。指出了不是观念决定了人们的历史,而是人们的物质生产决定人们的历史。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他们也初步看到了只有在物质生产中才能理解人与人的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鲍威尔等人把“精神”和“群众”绝对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决定历史发展的是物质生产,不是自我意识。不去认识某一历史时期的工业和生活本身的直接生产方式,就不可能真正地认识这个历史时期。他们还对思想的作用做了唯物主义的说明,认为思想的能动的实际作用是受物质的社会关系、需要和利益所制约的。鲍威尔则宣扬自我意识的活动是一切历史行动的积极因素,只能用自我意识去捏造历史行动,这正好暴露了他们世界观的主观唯心主义实质。(二)对唯物主义基本形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第一次确立了马克思哲学史观的基本原则布鲁诺·鲍威尔认为,唯物主义的“真理”,就是唯物主义的对立面——绝对的、即至高无上、无拘无束的唯心主义。布鲁诺·鲍威尔宣扬自我意识建立了世界,建立了差别,并且在它自己所创造的东西中创造它自身。另一方面,布鲁诺·鲍威尔认为,法国唯物主义和自然神论是同时从斯宾诺莎学说中产生出来的,法国唯物主义是斯宾诺莎派。这个观点来源于黑格尔。因为,黑格尔把唯物主义看作斯宾诺莎的实体的实现,并把自然神论和唯物主义看作是导源于斯宾诺莎主义的两个哲学学派。为了回击这一观点,马克思专门对法国唯物主义的发展史进行了评述。马克思按照布鲁诺·鲍威尔的“批判的历史”提出的三个问题——法国唯物主义“为什么”产生?“来自何处”?“去向何方?”作为“顽强地研究的对象”。第一,法国唯物主义为什么产生的问题。马克思把法国唯物主义的批判的历史和法国唯物主义的世俗的历史作了对比,指出两者之间存在很大区别。马克思分析了两者的差别后,指出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不仅是从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宗教和神学的斗争,而且是从批判超感觉、超经验的形而上学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从而第一次揭示了哲学上的两个基本派别,说明哲学的历史发展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的过程。第二,法国唯物主义的理论来源。马克思揭示了法国唯物主义发展的两个主要派别,并说明了哲学的历史发展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关系,马克思认为,法国唯物主义有两个派别:一派起源于笛卡儿,一派起源于洛克。后一派主要是法国有教养的分子,它直接导向社会主义。前一派是机械唯物主义,它成为真正的法国自然科学的财产。这两个派别在发展过程中是相互交错的。笛卡儿哲学中的唯心主义即形而上学,受到了来自唯物主义方面的批判。其中有十七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学家和唯物论哲学家伽桑狄和著名的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伽桑狄和笛卡儿是同时代人,他们都是著名的科学家。但他们两人在哲学观点上,代表着17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哲学中的两条根本对立的哲学路线。伽桑狄继承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哲学,“把伊壁鸠鲁从禁书里拯救出来了”。他同笛卡儿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批判了笛卡儿的“形而上学”。这一争论,是当时法国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宗教神学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推动了17世纪法国唯物论思想的发展。法国唯物主义另一派起源于洛克。这一派把唯物主义和当时社会主义联系起来,从唯物主义学说中,直接导向社会主义。洛克的哲学具有明显的矛盾性质。一方面,他是唯物主义经验论的集大成者;另一方面,又保留了两个实体的观念,没有完全跳出“最后的神学藩篱”。所以,它也象笛卡儿的哲学一样,受到两个方面的批判和继承。洛克哲学中的唯心主义成分被后来贝克莱和休谟所利用,创立了主观唯心主义学说;他的哲学中的唯物主义成分,则为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狄德罗所继承和发展。总之,法国唯物主义有两个理论来源:一派来自笛卡儿,发展成为法国机械唯物主义,这派在发展中和自然科学结合起来,“成为真正的自然科学的财产”。这一派的代表人物大都是自然科学家,拉美特利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另一派,来源于洛克的唯物主义的感觉论,把唯物主义运用于社会生活,解释社会生活现象,建立了自己的社会理论,这一派”直接成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财产”。它的代表人物是爱尔维修和霍尔巴赫。这两派的发展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日益结合在一起的。第三,法国唯物主义的发展方向。源于洛克的法国唯物主义,必然要导向社会主义。马克思在这里提出了“唯物主义学说,同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有着必然联系”的思想。马克思从历史上分析了法、英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是同唯物主义联系在一起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平等派的杰出领袖、空想共产主义者巴贝夫,接受法国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提出铲除私有制,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平等共和国”。巴贝夫的共产主义是一种平均的共产主义,马克思称巴贝夫主义者是粗鲁的、不文明的唯物主义者。马克思还摘录了爱尔维修、霍尔巴赫和边沁的著作中特别具有代表性的段落,以便证明18世纪的唯物主义和19世纪英国、法国的共产主义之间的联系。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通过对近代西欧哲学史的叙述,第一次确立了马克思哲学史观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哲学发展史的巨大成果。因此,这本书在马克思哲学史观的形成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三)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全面探讨了唯物史观基本内容在《神圣家族》这一书,已经提到了很多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以下作简单归纳:1、提出生产方式的概念,揭示物质生产是历史的发源地布鲁诺·鲍威尔把自我意识视为万物的本原,认为决定社会发展的是人的自我意识。同时,布鲁诺·鲍威尔还宣扬“历史的发源地”是“在天上的云雾中”。与此相反,马克思恩格斯概括出物质生产是历史的发源地的重要论断,第一次提出生产方式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思想从来也不能超出旧世界秩序的范围:在任何情况下它都只能超出旧世界秩序的思想范围。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思想只是现实关系的反映,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必定使自己出丑。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历史运动离不开人的物质生产活动,离不开自然科学和工业,历史就是由于工业和生活本身直接的生产方式决定的,因而历史的发源地不在天上的云雾中,而在尘世的粗糙的物质生产当中。马克思恩格斯和布鲁诺·鲍威尔的分歧,实质上还涉及到究竟什么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布鲁诺·鲍威尔认为,人和历史所以存在,是为使真理达到自我意识,他宣扬自我意识是历史发展的动力。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