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慎独”最早见《礼记》,它说:“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东汉人郑玄曾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对此,刘少奇同志曾解释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今天,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一、“慎独”出处•“慎独”其实是道德修养范畴的问题,强调自我审视,一旦法律失去作用时,“慎独”对人格操守的净化作用更为强大。二、小议“慎独”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三:“慎独”的例子“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扬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四: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1、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2、“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3、王顺友“慎独”的典范4、黄伟:他保护现金“平安”——地震众生相之银行职员“地震了!”我拔腿向外跑,心想要是房子坍塌了,这3万多元钱怎么办啊?我又跑回桌子前,抓起现金,飞快地跑到外面平坝上。黄伟难忘那一刻。他正和同事们清点某加油站的营业款,帮其存入银行。作为一名调款员,他每天都重复做着这相同的工作。突如其来的摇晃把他吓坏了,他一下子冲到加油站的平坝里,一手抱着3万多元现金,一手提着钱箱,看着如波浪般起伏的地面。这种责任感,如地震一样强烈。当小城陷入慌乱之中,他和同事们继续着收款工作,并将支行内数千万元的现钞转移到安全位置。•5、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6、医学院士吴阶平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自省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科学家们这种勤于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五“慎独”是一面盾牌1、“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辫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踏实做事。坦荡为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2、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的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和法律之事,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环节。同学们,慎独是悬挂在你心头一记警钟,慎独是阻止你陷入深渊的一道屏障,慎独是提升你自身修养去向一座完美殿堂的不二法门。而拒绝慎独,就像放任“病毒”在自己的体内蔓延滋长,最终结果就是毁灭自己。六、既要“慎独”,也要“慎聚”既要“慎独”,也要“慎聚”。生活中,人们强调“慎独”比较多。其实,“慎聚”也很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告诉我们:与纯洁高尚者常聚,人会变得纯洁高尚;而与龌龊卑微者频聚,人就易变得龌龊卑微。与秉性端正的人相聚,人会变得积极向上;而与那些秉性不够端正的人聚几次,人可能就会逐渐“变形走样”。既要“慎险”,也要“慎平”。“险处”人们谨慎小心了就会安然无恙,而“平处”一旦麻痹松懈了也会出问题。正如《泾溪》诗所说的那样:“泾溪石险人兢慎,终日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沉痛的教训告诫我们,面临“关键时刻”是一种考验,而风平浪静的环境更是一种长期的考验。既要“慎言”,也要“慎行”。《荀子》中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小结:总而言之,一时一域一事“慎”易,时时处处事事“慎”难。要坚守“慎”、践行“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