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事件频繁发生,监管政策持续收紧,面对处于风口浪尖的票据业务,今年上半年,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策略,已经出现明显分化。根据18家上市银行披露的2016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的票据贴现新增规模均比去年底增长18%以上,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银行该项业务更是增长一倍以上。与此同时,中信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的票据规模虽然略有增长,但占比却大幅下降,其中,中信银行的存量规模更是大幅下降了16%左右。出现这种情况,与各家银行的业务策略、信贷投放情况有关系。一位银行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上半年,信贷需求、投放不足,部分银行通过做大票据业务规模,以维持贷款增长。与此同时,由于票据案件频发,因监管要求和自身风控需要,各家银行都在强化内部流程规范,并加强对交易对手的审核。银行票据业务分化自去年底以来,尽管票据案件频发,但部分上市银行的票据贴现业务规模仍然出现迅猛增长。半年报数据显示,五大国有银行中,工行、建行、农行、交行的票据业务,均比2015年底时增长了18%以上。截至今年6月底,工行、建行票据贴现余额为6172亿元、5173亿元,比去年底的5220亿元、4331亿元分别增加952亿元、842亿元,增幅分别达到18%、19.43%,在贷款中的占比,从去年底的4.4%、4.13%,上升到5.3%、4.64%,分别上升0.9个、0.51个百分点。同期,农行票据贴现余额4236亿元,比去年底增加667亿元,增幅亦达到18.7%,在贷款中的占比,从去年的4%,上升到4.5%,上升0.5个百分点。此外,增长最快的交行,半年末票据贴现余额达1379亿元,比去年底增加265亿元,增长约23%,在贷款中的占比从3.16%,上升到3.46%。而中行票据业务虽然增长相对较少,但451亿元的新增规模,也比去年底增加了17%以上。除国有大行,部分股份制银行的票据业务,增速、新增余额甚至超过国有大行。根据半年报,截至今年6月底,招行票据贴现余额1830亿元,比去年底增加932亿元,增幅高达一倍以上,在贷款中的占比亦达到了6.05%。与此同时,截至6月底,平安银行贴现余额约399亿元,在贷款中占比2.94%,比去年底增加263亿元,而在去年底,该行贴现余额为136.6亿元,贷款中占比仅1.12%。据此,今年上半年该行票据业务增幅达到193%,占比则上升了1.82个百分点。华南某中小银行一位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虽然全国而言票据案件频发,某股份制银行今年的票据业务规模仍然大幅增长,今年以来的票据业务累计发生额已经达到五六千亿元的规模。尽管如此,受票据风险事件集中爆发的影响,银行的票据业务策略也出现明显分化。今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中,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的票据业务增长均较为缓慢,虽然余额有所增加,但占比出现大幅下降。今年1月,中信银行兰州分行发生票据大案,涉及金额达9.69亿元。在此情况下,该行上半年的票据业务出现明显收缩,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该行票据贴现余额741亿元,比去年底的872亿元,大幅减少131亿元,降幅约15%,在贷款中占比则从去年底的3.7%,降至2.9%,下降0.8个百分点。此外,兴业银行的票据贴现余额截至6月底为676亿元,比去年底减少约22亿元,降幅约为3%。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三家股份制银行,今年上半年的票据业务规模虽未收缩,但在贷款中的占比,却出现明显下降。根据半年报数据,截至6月底,华夏银行票据贴现余额320亿元,仅比去年底增加8.6亿元,在全部贷款中的占比为2.75%,下降0.19个百分点。同期,民生银行、光大银行票据贴现余额分别为820亿元、746亿元,比去年底增加30亿元、35亿元,其中,光大银行票据贴现在贷款中的占比比去年底下降0.31个百分点至4.39%。此外,浦发银行上半年855亿元的票据贴现余额,虽比去年底增加158亿元,但占比却从去年底的4.35%,下降至3.48%。三家上市较早的城商行中,北京银行、宁波银行票据贴现余额,6月末比去年底分别增加了110亿元、48亿元,增幅分别约43%、17%。只有南京银行增长较慢,票据贴现余额为107亿元,比去年底增加9亿元,增幅不到10%。“去年底,多起票据案件发生后,有些银行规范了业务流程,整体规模有一定收缩,但有些银行以前就是票据市场大户,需要通过票据业务冲贷款规模,所以仍然增长很快。”某股份行票据业务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股份行中,招行、中信、浦发都是票据业务大户,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此前在这方面并无优势,在票据案件频发的背景下,可能进一步放缓这部分业务。借票据冲贷款规模实际上,建行、农行、招行等上市银行在上半年的票据业务规模仍然快速增长,与其自身的资产结构、信贷需求变化有很大关联。“总体来看,上半年信贷需求、投放都是不足的,有些银行的信贷投放甚至还在收缩,要通过票据来冲贷款规模,甚至成为新增贷款的主要来源。”上述股份行人士说,这也是在票据大案频发的背景下,部分银行票据业务仍然快速增长的原因。事实也是如此。从上述银行半年报数据来看,票据贴现已经和房贷一起,成为上半年贷款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截至6月底,建行境内公司类贷款和垫款余额5.84万亿元,仅比去年底增加627.96亿元,增幅为1.09%;境内个人贷款和垫款3.89万亿元,较去年底增加4186.41亿元,增幅为12.08%。842亿元的新增票据贴现余额仅次于同期4077亿元的新增房贷业务规模。上半年,建行贷款总额11.13万亿元,比去年底增加6527亿元,增幅为6.23%。据此计算,其票据贴现新增余额占到同期新增贷款近13%,在各类贷款中位居第二。同期,农行贷款余额为9.4万亿元,比去年底增加4859亿元,增长5.5%。其中,公司类贷款约5.5万亿元,比去年底增加1175.58亿元,增长2.2%;个人贷款3.04万亿元,较去年底增加3190亿元,增长11.7%。在境外及其他贷款比去年底减少173.44亿元的情况下,票据业务在该行新增贷款中的规模占比达到了14%左右。18家上市银行中,招行今年上半年的票据贴现余额,不仅远远超过建行、农行,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也是“遥遥领先”。上半年,招行新增贷款约2000亿元,而其932亿元的票据贴现新增规模,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已经高达46.6%。探索商业模式变革尽管部分银行票据业务增长迅猛,但自去年以来,频发的票据风险事件,已经给各家银行敲响了警钟。近期,工行、广发银行再度爆出票据案件。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监管,还是各家银行内部,都将进一步收紧票据业务。“监管9月中下旬要进场检查,现在大家都忙着自查。”上述华南某中小银行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对于监管要求、风控需要,各家银行眼下一方面强化、规范业务流程,加强票据业务审核的同时,也在加强对交易对手的审核,以减少票据业务的交易环节,提高业务透明度。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认为,除了监管、银行内部业务收紧,信贷市场的变化也令票据市场出现转变。在此之前,票据业务层层转手的交易模式,主要是因为信贷需求旺盛,部分企业无法直接获得银行贷款,需要通过票据业务,实现信贷业务出表;然而,随着信贷需求的下降,银行要借助票据冲信贷规模,已经无需设置复杂的交易环节,票据业务环节自动缩短,透明度也有所提高。“监管、银行内部都在强化风险防控,下半年票据市场仍然不容乐观,规模估计还会进一步下降。”上述华南中小银行人士说,由于信贷需求、投放不足,估计部分银行还会继续通过票据做大信贷规模,但整个市场规模将呈下降趋势。根据央行统计数据,截至6月末,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4.58万亿元,减少约1.28万亿元,同比下降34.1%。7月,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继续大幅减少5122亿元,成为当月社会融资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由于资金成本相对较低,企业越来越多地将商业汇票作为远期支付和短期融资的工具使用,而商业银行则将其作为解决资产出表、减少资本占用的手段。在此情况下,以商业汇票为基础资产的票据贴现得到飞速发展。从实际情况来看,出问题的恰恰又是商业汇票。为了解决交易环节过多、企业支付能力不足等引发的风险问题,商业银行也开始探索新的票据业务模式。7月4日,由徽商银行发行的“徽德一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成立。此前,3月底,江苏银行发行了票据收益权资产证券化产品。“商业汇票之所以能大行其道,主要还是在于银行的信用背书,导致了很多案件发生。”上述华南某中小银行人士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探索持票人、直接发行以票据作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以解除银行信用背书、实现直接交易的商业模式。完!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