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金融崛起:重构银行服务格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在移动金融进入爆发式增长之际,央行表示了对这一新兴领域的鼓励。1月13日,央行发布《关于推动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移动金融技术创新的方向性原则,促进移动金融技术的健康发展,推动移动金融的广泛应用。央行的这一表态,预示着移动金融发展的重大机遇期正在到来。刚刚过去的2014年,互联网金融的竞争迎来了更为激烈的“下半场”,主战场向移动端转移趋势明显,移动金融进入井喷发展。而移动金融的快速发展,已经给金融服务的业务基础带来了革命性改变,其渐成主流的态势将重构金融服务方式的格局。移动金融“爆发”2014年年初的微信“抢红包”和“手机打车”大战,已经预示了2014年将会是移动金融崛起之年。对于传统银行而言,继电子银行超越柜台业务之后,移动金融成为银行未来服务的主要渠道趋势日渐明晰。根据央行的数据,2014年第三季度,全国银行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12.84亿笔,金额6.1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7.81%和112.70%,呈现井喷之势。对于移动金融迅猛发展的原因,业内的普遍观点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对传统PC互联网的替代趋势越来越明显,以移动支付、手机银行等为代表的移动金融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去年年底举行的中国移动金融论坛上,监管层更加鲜明地表示,2015年将成为移动金融的普及年。去年以来,商业银行在移动金融领域频繁发力。浦发银行(600000)、民生银行(600016)分别提出了打造移动金融领先银行和打造综合移动金融服务体系的目标。工行上线了“融e联”客户端,与手机银行、“融e购”形成协同效应,从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电子商务角度构建起工行的移动互联网金融生态圈。中行推出了“中银易付”手机应用,使手机变身“移动钱包”。银行在移动端推出的产品也越来越丰富,在升级自身手机银行的基础上,各家银行还通过与既有的移动社交软件平台合作加强业务模式创新。银行还开始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积极打造移动终端的各种业务服务平台,将优质金融服务与手机等移动智能设备相嫁接。2014年,各家银行的手机银行活跃度增势明显。据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发布的《2014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个人网银用户比例为35.6%,同比增长10%;个人手机银行用户比例为17.8%,同比增长50%,连续4年呈指数增长趋势。重构银行服务移动金融的普及,对于银行传统的金融服务方式而言,改变无疑是革命性的。业内不少前瞻性的观点认为,移动金融代表着移动信息技术的进步,有着泛在性、及时性、便利性等特点,从基础上改变了银行的业务环境。银行通过移动网络提供金融服务将成为发展趋势,未来银行的一个支行就是一部手机,一部手机就是一个银行网点。“移动金融并不仅仅是将传统的结算、支付业务简单地复制到移动终端上。”一位银行电子银行部人士表示,移动互联网彻底打破了银行业网点固化的服务模式,也对其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调查,2014年个人手机银行用户使用最多的功能是账户查询、转账汇款和手机支付。这说明,个人手机银行用户比例虽增长迅猛,但还只是重要的互补型电子渠道。换而言之,培育用户习惯是银行发展移动金融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去年银行在移动金融上的创新中,线上线下一体化是亮点之一。去年各银行纷纷拓展应用场景、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移动端服务种类日渐增多。如交行手机银行推出了二维码取款;工行在今年年初在西单智能银行推出O2O体验活动,通过融e购客户端购买,线下取货;中行也在去年推出了O2O体验店,可以通过“中银易商”客户端实现现场体验、线上购买、当场提货。“支付+场景的应用对于客户最有黏性,银行如何把线下网点优势跟线上开放平台和网络金融优势很好地结合,打造移动金融生活平台显得尤为重要。”上述人士强调。除此之外,去年不少银行还纷纷试水手机社交,包括手机充值、特惠商户、网点预约、优惠促销等,在吸引客户使用、扩大流量的同时,也能增强客户粘性。创新步入“起飞期”随着网络技术进入4G时代,移动金融的功能、产品、服务范围大大拓展。业内预计,手机银行发展已经步入创新“起飞期”,2015年手机银行用户比例将达到24.1%左右,这将极大地激发银行借助手机银行打造移动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的动力。从各家银行的战略规划来看,不少银行已经把移动金融作为互联网金融战略的重要一部分,提升移动金融的战略高度,有效融合物理渠道、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利用大数据对用户进行精准化分析,开发更贴近客户需求的产品。不过,显然银行在这片蓝海的探索中才刚刚起航。“去年移动金融领域竞争激烈,银行移动端产品虽然数量众多,但各功能雷同,用户体验也有待提高。”上述人士表示,另外有些制度也需要突破,比如有些业务需面签,比如像贷款类业务很难复制到移动端,因为银行贷款类业务的限制最多,在移动端普及的话,涉及到很多流程要改。”事实上,更多的金融业务登上移动互联网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业内观点认为,未来的移动金融产品将以移动支付为基础,逐步推动移动理财、移动信贷、移动商城的建设,围绕客户生活构建移动生态圈。在技术领域,新技术包括二维码、声波、蓝牙、指纹、虹膜、人脸识别等都将应用于移动金融,而任意一项都可能带来突破性影响。但是任何技术的革新都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用户对安全性的疑虑。央行《指导意见》也强调重点关注移动金融的安全,要求金融机构和银行卡清算机构优先采用自主可控的产品及密码算法,加强移动金融账户介质标准符合性管理,增强移动金融安全可控能力。(责任编辑:HN025)责任编辑:xcp美国购物网站完!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