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最近在福建、广西、上海、北京等地采访发现,当前银行乱收费问题总体有所遏制,但贷款企业负担并未明显下降,一些银行通过“以贷转存”、购买理财产品、配套承兑汇票、商业贿赂等方式将银行涉企收费隐形化,从而“变相压榨”企业。2014年2月,发改委、银监会等部门为此专门颁布了《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且监管部门还先后多次开展专项清理检查。但从这次媒体披露情况看,银行乱收费行为没有丝毫收敛。乱收费为何得不到遏制首先,随着存款利率逐渐放开,银行传统存贷款利差进一步收窄,银行盈利水平下降。16家上市银行半年报利润下降就是明显证明,商业银行越来越倚重中间服务收费,倒逼银行大打政策“擦边球”,变着戏法增加服务收费项目或转为隐蔽收费,使服务收费陷入越减越多、越降越高怪圈。其次,各商业银行总行都有严厉中间业务增长考核要求,中间服务收费与员工业绩成长及福利待遇直接挂钩,基层银行为完成利润、中间业务等考核指标,不得已通过变相收费来达到目的。再次,监管部门面对庞大银行分支机构网点,力量过于单薄,监管鞭长莫及,无法对所有银行机构进行全面检查;即使被检查银行机构查出问题,由于处罚过轻,缺乏违规惩处威慑力,不足以引起全局警醒,便服务乱收费陷入“按下葫芦浮起瓢”尴尬局面。最后,银行经营市场化竞争程度不高,仍处强势垄断经营地位。凭借掌握全社会百分之九十以上资金资源优势,“霸王经营”思想没有消除。银行将来业务发展走向监管部门、公众媒体进行“背靠背”调查、暗访,将大量监管做到实处,严厉查处一批变相涉企乱收费银行,并在媒体上加以公布。并将银行不诚信行为纳入企业诚信记录,银行工作人员不诚信行为纳入诚信体系,强化惩罚力度,增强违规威慑力。加快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由单一传统存贷款业务向保险、证券、投资等混合经营业务发展,拓展银行收入渠道,增加盈利点,使银行业从过分依赖抬高中间业务收费转向到发展混合业务经营,为真正降低银行服务收费提供出路。同时,引导商业银行通过市场化、规范化的风险定价,而不是名目繁杂的乱收费来覆盖风险。打破银行部门条条监督模式,充分发挥地方纪检监察部门介入银行从业人员监督职能,使银行从业人员处于行业监管、地方纪检部门监察和社会民众全方位立体监督之下,铲除银行信贷从业人员权利寻租空间,减少企业交纳“特殊税费”。责任编辑:wq内部优惠券完!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