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设题角度:1、内容情感比较2、手法技巧比较3、意象意境比较4、语言赏析比较(2012年高考题)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答案】1、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2分)2、不同点:手法和内容情感不同。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2分)(冲刺训练3)1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越调]凭栏人·江夜张可久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搊玉筝?隔江和泪听,满江长叹声!(1)请联系全曲赏析“江上何人搊玉筝?”的表达效果。①用问句将注意焦点集中到人物和主要事件上,②到底是“何人”,最终无法了解,这为美妙动人的音乐增添了距离感、神秘感、朦胧感;③对于“何人”的追问强化了读者对美妙音乐的印象。【答对其中两点即可】•(冲刺训练3)1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越调]凭栏人·江夜•张可久•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搊玉筝?•隔江和泪听,满江长叹声!(2)将此曲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作比较,说出他们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处。①都描写了“江”“月”等景物为音乐作烘托,②都描写了听众反应来突出音乐效果(侧面描写)。③都以实写虚,主人公虽然没有出场,但其技艺却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较鉴赏基本原则整体把握,求同存异,辨同析异。基本方法:求“同”关键词;求“异”关键词比较思想情感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江宁夹口三首(其三)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舟下建溪宋·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辽宁卷17.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原则:整体把握,求同存异。船舟店店无灯无灯枫半死枫半死帆航答案:“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方法: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等,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步骤一:总论。步骤二:归纳意象,品味意境。步骤三:体味情感1、求“同”关键词: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等北京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8分)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③、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4分)比较思想感情异同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②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比较情感异同答案:答案: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①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①“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②“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1、求“同”关键词:2、存“异”关键词:自许;鬓虽残、衰鬓斑谁知、心未死;空、衰、斑比较表达技巧方法:分清类别,解析诗句,明确效果原则:整体把握,求同存异,求同析异福建卷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更妙为什么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答案:“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步骤一:总起。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更新颖。步骤二:解析诗句。步骤三:总结。比较思想情感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整体把握,求同存异,辨同析异比较表达技巧分清类别,解析诗句,明确效果。小结诗歌鉴赏比较原则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比较两首边塞诗的思想感情。(2)比较两首诗的表达技巧。(3)比较两首诗的语言。(4)内容、技巧上的相同之处。1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进行比较。(8分)典型试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比较两首边塞诗的思想感情。高诗写景,表现将士牧马归来、胡马北还的和平宁谧;写笛声,表现盛唐豪情和些许怀乡之情。李诗写景,表现边塞环境的险恶和景象的荒寒;写笛声,表现怀乡的迷惘和悲凉。1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进行比较。(8分)典型试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2)比较两首诗的表达技巧①修辞手法角度:高诗妙用通感,将《梅花落》笛曲的听觉转化为梅花飘落的视觉,边地无梅引发对故乡梅的联想。李诗恰切比喻,“沙似雪”、“月如霜”,写出边塞环境的险恶和荒寒。②抒情手法角度:高诗寓情于景,和平宁谧和思乡之情蕴于“雪净”、“牧马”、“月明”、“羌笛”和“梅花”的意象中。李诗写景兼抒情,前三句写景、写声,后一句抒情。③表现手法角度:高诗虚实结合、象征暗示,“雪净”写春来,象征危机化解,“月明”暗示边塞安静,“牧马”暗示胡马北还和将士牧归。“羌笛”暗示边烽暂息的安闲;前两句实写表现边塞和平生活,后两句虚写边塞梅花满关山的景色。李诗烘托铺垫,“沙似雪”、“月如霜”渲染环境艰险,衬托悲凉的思乡之情。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3)比较两首诗的语言。①炼字角度:高诗一个“满”字,既写牧马时节梅花该落的合情合理,也洋溢“埋骨岂需桑梓地”的盛唐豪情,更隐含全体将士怀乡的不伤之思。李诗的一个“尽”字,写了将士怀乡的无一例外和绵绵不尽的乡愁。②语言特点:高诗苍凉高壮,不以文采华丽见长,虽有思乡之情,却不低沉哀婉,充满慷慨昂扬的基调。李诗简洁清空,不事雕琢,以神运笔,不落行迹,进入诗中的内容无不是具有塞上特点的事物。典型试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4)内容、技巧上的相同之处。(1)征人思乡的主题相同;(2)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相同;(3)乐声传情的表现手法相同;(4)明月寄情的手法相同。典型试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阅读下面的元曲,联系王维的《山居秋暝》,完成后面的题目。[仙吕]后庭花赵孟頫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相同点:都描绘幽美入画的山水自然,赞美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流露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由衷向往。不同点:王维诗的结尾直接写出归隐的意愿,而这首散曲则含而不露,只用“归去休”三字作了点暗示。水乡秋雨来时充满动感的暮色:全幅造境,以水为主,写的是水乡景色,水乡风情。(1)赵孟頫与王维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人都精通诗画。而王维的《山居秋暝》和赵孟頫的《后庭花》都是诗中有画。《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撒满宁静的月夜:三联写景,有山有水,写的是空山景色,村民生活。《后庭花》描绘了(2)这首散曲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在思想情感的内涵和抒发上,有很多相似支出,也有不同的的地方,请你说说它们的异同。(2012年)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答案】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2分)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2分)(2012年)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答:_________________【答案】“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2分)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2分)(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2分)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2分)课堂练兵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齐安郡中偶题暮热游荷池上杜牧杨万里两竿落日溪桥上,细草摇头忽报侬,半缕轻烟柳影中。披襟拦得一西风。多少绿荷相倚恨,荷花入暮犹愁热,一时回首背西风。低面深藏碧伞中。(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2)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