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 T 764-2007 针螺茶 成品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DB35/T764—2007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DB35/T764—2007针螺茶成品茶2007-09-28发布2007-10-15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5/T764—2007前言本标准的4.4卫生指标为强制性条款。本标准为《针螺茶栽培技术规范》、《针螺茶加工技术规范》、《针螺茶成品茶》系列标准之三。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三明市茶叶技术推广站、尤溪县农业局、福建省农业厅茶叶科。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杜起洪、林森知、余文权、张春良、蔡亦荣、刘钊、林乐全、张建华。ⅠDB35/T764—20071针螺茶成品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针螺茶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贮藏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以多毫品种为原料采制的针螺茶品质鉴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T5009.12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GB/T5009.19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B/T5009.20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B/T5009.94植物性食品中稀土的测定GB/T5009.103植物性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B/T5009.106植物性食品中二氯苯醚菊酯残留量的测定GB/T5009.110植物性食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残留量的测定GB/T5009.146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GB/T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8302-2002茶取样GB/T8304-2002茶水分测定GB/T8305-2002茶水浸出物测定GB/T8306-2002茶总灰分测定GB/T8310-2002茶粗纤维测定GB/T8311-2002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GB11680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NY/T787-2004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NY5017-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SB/T10035-1992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SB/T10037-1992红茶、绿茶、花茶运输包装SB/T10157-199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DB35/T763-2007针螺茶加工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针螺茶因原料鲜芽似针、成茶卷曲成螺、冲泡后呈现芽针而得名。系采摘多毫类品种单芽加工成卷曲呈DB35/T764—20072螺丝形或呈颗粒形的绿茶。3.2颗粒形针螺茶卷曲呈颗粒状的针螺茶。3.3螺丝形针螺茶卷曲呈螺丝状的针螺茶。3.4黑蒂在内质审评时芽叶基端呈红蒂或黑蒂,大多是由于采摘时用指甲掐或抽针时产生芽基部受损伤引起的。3.5带茎芽、空心芽、包心芽、初展芽按DB35/T763-2007的3.6、3.8、3.9、3.10执行。4技术要求4.1基本要求4.1.1品质纯正,具有针螺茶的品质特征,品质正常,无劣变、无异味。4.1.2不着色,不加任何添加剂。4.1.3洁净,不得含有非茶类夹杂物。4.2感官指标4.2.1级别螺丝形针螺茶分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共四个档次,颗粒形针螺茶分特级、一级、二级共三个档次,各档级茶感官品质应符合表1的规定。4.3理化指标针螺茶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规定。表1针螺茶感官指标品名级别外形内质特级紧细卷曲、白毫显露、银绿隐翠、鲜润匀整嫩香纯浓(或栗香浓郁)、味醇爽、汤色嫩绿鲜亮、叶底嫩绿鲜活匀整、全芽匀齐一级紧细卷曲、白毫显露隐绿、较鲜润匀整香高清纯(或显栗香)、味较醇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嫩绿匀亮、全芽较匀齐、有个别包心芽二级较紧细卷曲、白毫较显、尚鲜润匀整香纯正、味尚醇爽、汤色较绿亮、叶底绿亮、尚匀整、稍有黑蒂、有个别空心芽或带茎芽和初展芽,基本不含空心芽螺丝形三级较紧结卷曲、白毫尚显、夹有暗绿感,尚匀整香较纯正、味尚醇欠爽,汤色绿尚亮、叶底尚匀整、含有幼嫩单片、有少量黑蒂,有部分空心芽或带茎芽和初展芽特级紧结卷曲呈颗粒、白毫显露、洁白隐翠鲜润、颗粒匀整嫩香纯浓、味鲜醇、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嫩绿亮、鲜活、全芽匀整一级紧结卷曲呈颗粒、白毫显露隐绿、较鲜润、颗粒较匀整嫩香纯正、味醇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多芽绿亮较匀整、有个别包心芽或初展芽或空心芽颗粒形二级较紧结、卷曲尚呈颗粒、白毫尚显露、欠鲜润、带有青粒、颗粒尚匀整香较纯正、味尚醇爽、汤色黄绿较亮、叶底多芽尚匀亮、夹有个别包心芽或初展芽或空心芽或带茎芽DB35/T764—20073表2针螺茶理化指标项目指标/(%)项目指标/(%)水分≤7.5碎茶≤1.5总灰分≤6.5水浸出物≥38.0粗纤维≤12.04.4卫生指标针螺茶卫生安全各项指标应按GB2762-2005和GB2763-2005执行,详见表3。表3针螺茶卫生指标项目指标/(mg/kg)项目指标/(mg/kg)六六六≤0.2杀螟硫磷≤0.5DDT≤0.2氟氰戊菊酯(红茶、绿茶)≤20氯氰菊酯≤20氯菊酯(红茶、绿茶)≤20溴氰菊酯≤10铅≤5顺式氰戊菊酯≤2稀土≤2乙酰甲胺磷≤0.15试验方法5.1取样按GB/T8302规定执行。5.2感官品质按SB/T10157规定执行。5.3卫生指标检测5.3.1DDT、六六六按GB/T5009·19规定执行。5.3.2铅按GB/T5009·12规定执行。5.3.3稀土按GB/T5009·94规定执行。5.3.4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按GB/T5009·110规定执行。5.3.5杀螟硫磷按GB/T5009·20规定执行。5.3.6顺式氰戊菊酯按GB/T5009·110规定执行。5.3.7氟氰戊菊酯按GB/T5009·146规定执行。5.3.8乙酰甲胺磷按GB/T5009·103规定执行。5.3.9氯菊酯按GB/T5009·106规定执行。5.4理化指标5.4.1水分按GB/T8304规定执行。DB35/T764—200745.4.2水浸出物按GB/T8305规定执行。5.4.3总灰分按GB/T8306规定执行。5.4.4粗纤维按GB/T8310规定执行。5.4.5碎茶按GB/T8311规定执行。6检验规则6.1产品以同片园地、同一茶树品种、同期生产或外形内质品质一致的茶叶为一批。同批的品质规格和包装应一致。6.2交接验收(出厂)检验6.2.1出厂要求每批产品交接验收(出厂)前,生产单位应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并附有合格证的产品方可交收(出厂)。6.2.2检验内容交接验收(出厂)检验内容为感官品质,水分、粉末、净含量和包装标签。6.3型式检验6.3.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面考核,即进行型式检验。a)在新拓展区域开发生产或省内外引进的多毫品种试制型鉴定。b)工艺、机具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c)前后两次抽检差异较大。d)国家技术监督部要求时。6.3.2型式检验时,应按本标准技术要求的规定进行全面检验。6.4判定规则6.4.1检验结果全部符合本标准技术要求规定的产品,则判该批产品合格;如有一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规定,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6.4.2凡劣变、有异味或卫生指标中有一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产品,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6.4.3交收检验时,按6.2.2条规定的检验项目,其中有一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产品,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6.5复检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时,应对留存样进行复检,在同批产品中重新按GB/T8302规定加倍抽样进行复检,以复检结果为准。7标识已获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认证的针螺茶生产单位在包装上应有相应认证的索用标志,具体标准方法和内容按有关规定执行。包装标签应符合GB7718的规定。8包装、运输、贮存8.1包装8.1.1包装材料应干燥、清洁、无异味,不影响茶叶品质。8.1.2内衬材料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接触茶叶的内衬纸应符合GB11680的规定。8.1.3包装要牢固、防潮、整洁,便于装卸、仓储和运输。DB35/T764—200758.1.4箱式包装应符合SB/T10037的规定,小容量包装应符合SB/T10035的规定。8.2运输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运输时应防潮、防雨、防曝晒,装卸时轻放轻卸,严禁与有毒、有异气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8.3贮存产品应贮于清洁、干燥、阴凉、无异味的专用仓库中,仓库周围应无异气污染。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