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DB34备案号: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645—2006芦笋栽培技术规程2006-12-14发布2006-12-14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645—2006I目次前言………………………………………………………………………………………………………Ⅱ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产地环境……………………………………………………………………………………………………14.品种选择……………………………………………………………………………………………………15.育苗…………………………………………………………………………………………………………16.定植…………………………………………………………………………………………………………27.田间管理……………………………………………………………………………………………………28.病虫害防治…………………………………………………………………………………………………29.采收…………………………………………………………………………………………………………3DB34/T645—2006II前言本标准根据无公害蔬菜的要求,结合蒙城县岳坊芦笋蔬菜基地种植芦笋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由蒙城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徽省国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蒙城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徽省国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保真、王二辉、朱明照、杨洁、李书华、张万超、李小光。本标准自2006年12月14日起实施。DB34/T645—20061芦笋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芦笋栽培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芦笋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8406.1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T18407.1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3产地环境芦笋的生产,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块,以pH值为6~6.7的沙壤土和壤土较为适宜。环境质量应符合GB18406.1和GB/T18407.1的规定。4品种选择选用抗(耐)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杂交一代品种或组培脱毒品种。种子质量要求纯度≥95%,净度≥97%,发芽率≥80%,水分≤8%。5育苗5.1育苗时间3月至4月。5.2营养钵准备采用10cm×10cm的营养钵育苗。营养土一般按60%未种植芦笋的田土、40%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的比例配制营养土,每lm3营养土中再加入1.2kg过磷酸钙、0.3kg~0.5kg硫酸钾或氯化钾、100g50%多菌灵,充分拌匀并过筛。营养钵装入营养土后,于播种前1d浇足底水。5.3种子处理种子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溶液消毒2h,或者用50℃~55℃热水烫种15min;冲洗后在25℃~30℃的清水中浸种36h~48h,每天换清水1次~2次。5.4催芽播种种子吸胀后于25℃~30℃条件下保湿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翻动种子1次~2次。当20%-30%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每个营养钵点播1粒催芽种子,盖上1.5cm~2cm厚的营养土,浇足水,表面覆盖薄膜。5.5苗期管理DB34/T645—20062土温控制18℃~25℃,出苗时及时揭除营养钵表面覆盖薄膜。出苗后,加强光照,保持土壤湿润,气温控制20℃~30℃。苗高10cm时,结合浇水,每10cm2追施0.5kg尿素。苗龄60d~80d,苗高20cm~25cm时,即可定植。6定植6.1整地施基肥栽培用田深耕晒垡。定植沟宜南北向开挖,挖沟时上、下层泥土应分开,回填时将上层熟土填在底部,以利于芦笋根的发育。每667m2施3000kg~5000kg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50kg三元复合肥,土肥翻匀,打碎整平,做畦。行距1.3m~1.4m,定植沟宽20cm~30cm。6.2定植时间5月至7月。6.3定植密度行距1.3m~1.4m,株距25cm~35cm,每667m2栽苗1500株~1900株。6.4定植方法按株距在定植沟中将大苗、壮苗和弱苗分别集中带土移栽。栽苗深度12cm~15cm,覆土并浇透水。7田间管理7.1施肥定植20d后,每667m2施尿素30kg。定植50d后,每667m2施有机肥、三元复合肥50kg。以后每年初春培土前及采收结束后追肥,每667m2施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2000kg~3000kg。7.2中耕除草植株生长期间,应于开春、浇水及雨后及时浅中耕,保墒除草。7.3排灌采收期适当浇水,休眠期前浇一次透水。雨季注意排水。7.4清园冬季拔除枯萎的地上茎,生长期随时割除枯老、病弱枝,并带离田间销毁。7.5培土采收白芦笋者,应在初春嫩茎出土前培土成垄,保持地下茎上方土层厚25cm~30cm。采收绿芦笋者,也应适当培土,保持约15cm厚的土层。嫩茎采收结束时,应立即扒开土垄,晒根茎2d~3d,再整理畦面,回复原状。8病虫害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应用生物防治技术,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要科学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适期对症施药,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施用在芦笋上。农药安全使用应符合GB4285的要求,农药合理使用应符合GB8321的要求。8.1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8.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深耕晒垡,培育壮苗,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条件,增施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适量使用化肥,清洁田园。8.3物理防治温汤浸种,灯光诱杀,色板诱杀,银膜驱避。8.4生物防治DB34/T645—20063积极保护利用天敌,使用生物农药。8.5化学防治8.5.1主要病虫害芦笋的主要病虫害有褐斑病、茎枯病、根腐病、立枯病、锈病、斜纹夜蛾、蚜虫、小地老虎、蝼蛄、蛴螬等。8.5.2药剂防治严格按照GB4285和GB8321的规定执行。9采收一般于每年初春开始采收,第1年可连续采收20d~30d,以后逐年延长采收期,成年期可持续采收60d~80d,寿命约15年。采收白芦笋者,当垄土表面出现裂缝时,于清晨扒开表土,将笋刀插入笋头下17cm~25cm处采割,并填平孔洞。出笋盛期应早、晚各采割1次。采收绿芦笋者,当嫩茎高20cm~27cm、顶部鳞片未散开时,于清晨平齐土面采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