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DB34备案号: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804—2008抗虫杂交棉栽培技术规程2008-06-25发布2008-06-25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804—2008I前言本标准中棉花的采收执行了GB1103-1999《棉花细绒棉》DB34/T688-2007《沿江棉区高品质杂交棉花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中的有关规定。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安庆市种植业局、宿松县汇口农技站、东至县、枞阳县、宣州区、芜湖市农技推广中心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吴宁、胡群文、王斌、邵志刚、郑玉华、姚大益、程东方、万贤宗、袁庆玲、朱烨倩。DB34/T804—20081抗虫杂交棉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抗虫杂交棉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管理措施。本标准适用于安徽全省棉区,主要针对安徽沿江棉区和淮北棉区。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DB34/T688-2007沿江棉区高品质杂交棉栽培技术规程DB34/T689-2007棉花化学调控栽培技术规范3术语定义本规程中抗虫杂交棉指染色体中含有BT基因的,对棉铃虫有一定抗性杂交棉的F1。4生产目标和产量构成每667m2皮棉单产100kg以上,霜前花率80%以上,总铃数每667m26~6.5万个,平均单铃重5.0g以上,衣分38%~42%。5产地条件产地要有利于实现棉花优质、高产、高效的生产的基础条件。土壤肥力中等以上,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缺素现象和盐碱程度较轻;土壤中无黄萎病病菌或发病程度较轻;4-10月平均温度21-24℃,≥15℃积温4000-5500℃,≥10℃持续日数220-270天;年降水量1000-1600mm,具有较好的灌排条件,旱能灌,涝能排;年日照时数1500-2500小时。6主要生育期群体指标6.1生育进程育苗移栽棉花4月上中旬播种,5月中下旬移栽,6月初现蕾,7月初开花,8月底9月初吐絮,生育期125~130天。移栽地膜棉3月下旬~4月上中旬播种。6.2群体指标6.2.1株高现蕾期株高20cm~25cm,开花期株高50cm~60cm,盛花期株高80cm~90cm,昀终株高100~120cm左右。6.2.2叶面积系数现蕾期0.3~0.4,初花期3.0~3.2,盛花期4.0左右,吐絮期3.4~3.5。6.2.3果枝数DB34/T804—20082蕾期6月中旬~7月初,植株果枝10~11台/株,花铃期-盛花期15~16台/株,盛花期-吐絮期18~20台/株。6.2.4果节数蕾期单株果节30~35个,花铃期-盛花期60~80个/株,盛花期-吐絮期80~120个/株。6.2.5成铃率盛花期-吐絮期,成铃18~25个/株以上,吐絮期成铃35~40个/株,成铃率达40%左右。7高产栽培技术7.1抗虫杂交棉要求集中连片种植在杂交抗虫棉种植区内不得种植其他非抗虫棉花品种。7.2抗虫杂交棉育苗和露地移栽技术参照DB34/T688-20077.3抗虫杂交棉地膜覆盖移栽技术7.3.1品种选择结铃性强,特别是中上部成铃潜力大、主茎节间较紧凑、果枝较松散、结铃性好,铃重、衣分高,抗枯萎(耐黄萎)病的抗虫杂交棉品种。7.3.2移栽期与密度一熟棉田在4月下旬至5月初移栽,两熟套种一般在5月上中旬移栽为宜,麦(油)后移栽棉移栽期应(5月下旬昀迟6月初)抢栽。每667㎡沿江棉区栽1500~1800株,淮北棉区栽1800株左右。7.3.3整地覆膜前清除杂草、杂物,整平地面,旱情严重要补墒再覆膜。7.3.4施肥、覆膜基肥开沟撒施每667平方米施饼肥50千克、过磷酸钙25~30千克、氯化钾10~15千克、碳铵20千克、硼肥锌肥各1千克(硼锌肥也可做追肥施)。用0.7~0.8千克绿麦隆或乙草胺70毫升加水60千克在平整的畦面上均匀喷雾进行芽前除草,后覆膜。地膜选用0.004~0.006毫米厚度超薄膜。沿江棉区一般采取等行距种植,行距一般1米,宽行窄株;淮北棉区行株距配置组合在1.5米,麦幅0.6~0.66米,占地40%~44%,大行距0.83~1米,小行距0.5~0.66米,选择70~80厘米宽的地膜覆盖。整地后按膜宽两侧拉绳开沟覆膜。畦面平整,中间略高呈公路形,地膜拥实铺平。7.3.5移栽移栽按既定的密度定距,打宕器打宕。宕深比营养钵体高1.5~2厘米。打宕时要防止损伤和拉动地膜。移栽时浇营养泥浆。营养泥浆的配制:每667平方米75~100kg土,10~25kg腐熟人畜粪(或5kg碳铵),5~7.5kg磷肥、3kg钾肥,搅拌均匀。移栽时加1倍的水搅成泥浆。打宕后浇灌半宕营养泥浆,再把苗钵放人宕内,轻按到底,再用碎细土壅钵培土、覆土、保墒。不施用营养泥浆的地方,每667平方米用优质复合肥5kg,施入宕内覆少量细土,再放入苗钵,使肥钵隔开,浇足活棵水,复土、壅钵、保墒。昀后将膜面细土扫净。7.3.6揭膜7月上旬揭膜,揭膜要注意回收残膜。7.3.7肥水运筹第一次花铃肥(促花肥)在盛蕾初花期,每667m2施饼肥50Kg,尿素8.5Kg-12.5Kg,过磷酸钙20Kg~25Kg,氯化钾15Kg~20Kg。底肥没有施微肥的,此刻施入硼肥1Kg,锌肥0.5Kg。第二次花铃肥(保铃肥)DB34/T804—20083棉株进入盛花期,每667m2施尿素17.5Kg~22.5Kg。长桃肥(盖顶肥)棉株大量成铃时,每667m2施尿素10Kg。根外追肥8月中旬后结合治虫用2%尿素、0.2-0.5%磷酸二氢钾溶液交替进行根外追肥,一般喷2~4次以防止早衰。7.3.8抗旱排涝揭膜后,沿江棉区处于梅雨季节,清理好棉田的“三沟”,结合清沟沥水搞好壅根培土。花铃期,土壤含水量下降到田间持水量60%时要及时灌溉。宜采取沟灌、喷灌,有条件可采取滴灌,忌大水漫灌。7.3.9化学调控参照DB34/T689-2007。7.4杂交抗虫棉地膜直播栽培技术7.4.1蓄水保墒秋冬深耕平整土地,拣去根茬砖瓦、粗大秸秆等,施有机肥。春季整地做畦。畦高10~12厘米,在灌水或降雨以后,做好保墒和破除板结的工作。及时耙耱保墒。7.4.2施足底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互相配合。底肥用量每667m2用50kg饼、30kg过磷酸钙、10~15kg钾肥,10kg碳酸氢铵。氮、磷、钾复合肥,人粪尿或其他细肥,要单沟深施。用作底肥的腐熟饼肥、磷肥、农家粗肥和其他有机肥在整地时边耕边耙翻压下去。7.4.3密度、行株距配置抗虫杂交棉高肥力田块一般密度1500—1800株/667平方米。行株距配置等行种植为好,如宽、窄行配置,窄行不得少于55厘米。东西行向种植。地膜覆盖度以60%~70%覆盖度,地膜应选择白色透明膜,厚度0.004~0.008毫米。7.4.4选好种子,适期播种品种:选择不易早衰、茎秆粗壮、抗逆性和中上部结铃性强的抗虫杂交棉花品种。足墒下种:沙性土壤含水率应达16-18%,不宜低于14%。播种方法:先开主侧两沟。2行间开一侧沟,施肥后复土。主沟浇水后定点穴播,盖土4~6厘米,畦面用地膜封平。苗期多雨地区不宜留播种沟,少雨的地区可以留浅沟或穴。播量:每667平方米用种量用棉花包衣籽1~2千克,每穴播2粒左右。盖膜做到纵拉直横拉紧,两边压平(各入土6厘米左右),春季多风的地区,膜上要间隔压土,防止大风揭膜。要保持膜面清洁,增加透光度,提高增温效果。适期播种:一熟地膜棉在4月上旬大播,中旬初出苗,齐苗后打孔放苗,及时封口压膜。7.4.5及时放苗放苗孔要小,放后压土封口,洒水固膜。齐苗后及时查苗补秧,1、2叶时间苗,3叶期定苗。两熟套种或两熟连作的地膜棉,播种多在4月中下旬,先盖膜再打洞播种,可以避免烫苗。7.4.6合理肥水运筹基追肥的比例为3:7。第一次花铃肥:结合铺地膜每667平方米施棉饼50~60kg,三元复合肥30kg。第二次花铃肥:7月20日左右,每667平方米用尿素22kg左右,开沟深施或穴施。干旱结合灌溉,加速肥效的发挥和根系的吸收。第三次花铃肥(盖顶肥):时间在立秋前后,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2.5kg左右。DB34/T804—200848月~9月结合治虫对叶面轮流交替喷施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和一些营养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叶片补充养分和能量,协调棉株对营养元素的需要。7.4.7系统化学调控参照DB34/T689-2007。8抗虫杂交棉病虫草害综合防治8.1抗虫杂交棉主要虫害防治见附表18.2抗虫杂交棉主要草害防治方法见附表2附表1抗虫杂交棉主要病虫害防治指标及方法单位:667㎡病虫害名称防治指标防治方法小地老虎定苗前被害株10%;定苗后被害株5%90%晶体敌百虫50~100g兑水5~10kg稀释后喷拌在50kg麦麸或炒香的棉饼粉中,撒施在棉苗周围;或选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0倍液喷施棉苗周围地面。棉蚜3片真叶前卷叶株率5~10%,百株蚜量达1000~1500头;伏蚜卷叶株率10~20%或百株三叶蚜量达5000~10000头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棉叶螨有螨株率达10%挑治,有螨株率达20%普治。防治药剂:哒螨灵类杀螨剂或阿维菌素及其复配剂。1.8%阿维菌素8000~10000倍或15%哒螨灵乳油40-60g兑水50kg喷雾。棉蓟马有虫株达5%或三叶前百株虫量达10头、三叶后百株虫量达30头。选用吡虫啉类农药或有机磷类农药(毒死蜱)混用防治,防治部位以上部嫩叶背面和花为主。如50%辛硫磷乳油100ml,喷施浓度:1000~1500倍或10%吡虫啉可湿兴粉剂15克兑水50kg喷雾。棉盲蝽茎尖被害株率3%或百株有成虫1~2头。选用氟虫晴、有机磷类农药毒死蜱(乐斯本)等药剂防治,如35%硫丹(赛丹)乳油100~170m或5%氟虫睛悬浮剂20~30ml兑水50kg喷雾。斜纹夜蛾每百株有初孵群集幼虫苗期3窝、中后期5窝。摘除卵块和虫窝,捕杀大龄幼虫;幼虫3龄前,5%的氟虫腈悬浮剂15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300倍液、2.5%的氟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5%的抑太保乳油1000倍液,选用兼有触杀和胃毒功能的有机磷农药;或有机磷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复配剂、生物农药(核型多角体病毒)、昆虫生长调节剂(如氟啶脲、甲氧虫酰肼),单独或交替使用,午后或傍晚喷施。棉铃虫二代百株3龄幼虫20头;三代百株3龄幼虫10~15头;四、五代百株3龄幼虫10头。抗性未丧失的条件下二代一般不进行化学防治;三代选用拟除虫菊酯类单剂或硫丹、辛硫磷进行防治;四代重点选用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单剂或混配制剂轮换使用。五代防治为晚发棉田。三代用5.7%氟氯氰菊酯乳油28~44ml或用35%硫丹乳油100~166ml;四代用48%毒死蜱乳油65~125ml或20%丁硫克百威乳油30~60ml或2.5%氟氯氰菊酯乳油20~60ml;五代用1%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50~75ml,24%甲氧虫酰肼(美满)悬浮剂56~83ml或5%氟啶脲(抑太保)乳油50ml兑水50kg喷雾。DB34/T804—20085附表1(续)单位:667㎡病虫害名称防治指标防治方法棉花枯萎病种植抗病品种;实行水旱轮作;种子消毒(在55~60℃402抗菌剂2000倍液中浸闷30分钟);土壤消毒(病株率在0.1%以下的零星发病区和田块,病株统一拔除,就地烧毁,病点周围1平方米内的土壤打孔25个,孔距和孔深均为20厘米,每孔灌氧化苦药液5毫升,立即盖土踏实并浇水一粪勺);药液灌治(用12.%治萎灵200~300倍液灌浇病苗,每株10~20毫升)。附表2抗虫杂交棉主要草害防治方法单位:667㎡防除时期防治对象防治方法苗床播种前或大田移栽前播种前的杂草亩用20%百草枯(克无踪)水剂100-140克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