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100—2009烟农19高产栽培技术规程2009-12-10发布2009-12-10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食品伙伴网—2009前言本标准编写格式按GB/T1.1的规格执行。本标准由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提出。本标准由安徽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召荣、马传喜、曹承富。本标准首次发布。食品伙伴网—2009烟农19高产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烟农19栽培中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及选择、产量指标及品质指标、土壤条件、生产方式、主要生育指标和栽培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淮北地区烟农19高产、优质商品麦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2715粮食卫生标准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GB/T17892优质小麦强筋小麦GB/T17893优质小麦弱筋小麦NY5332无公害食品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烟农19烟农19是烟台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以烟1933为母本、陕82~29为父本,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2001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1]001号。烟农19号属半冬偏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幼苗半匍匐,叶窄长,叶色深绿,苗壮;株型紧凑,叶片上冲,株高85cm~90cm;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每hm2成穗600万~675万;抗寒性好,耐瘠耐渍;后期活力好,熟相好;中抗白粉病、纹枯病;穗近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小穗排列紧,每穗结实30粒~35粒;籽粒饱满度好,角质,千粒重40g~42g,粗蛋白含量13.8%,湿面筋含量37.5%。该品种适宜于淮北地区早中茬种植。最佳播期10月5日-20日。一般亩产500kg~550kg,产量潜力为600kg~650kg。3.2强筋小麦胚乳为硬质,面筋数量较高、筋力较强、品质优良,适于加工制作面包、拉面和饺子等要求面粉筋力很强的食品。4产地环境及选择农田生态环境符合NY5332的规定。在生产过程中,按照无公害肥料、农药使用准则,施肥、用药。常年降水量为700mm~900mm,小麦生育期降水300mm~400mm。5产量指标及品质指标DB34/T1100—20095.1产量指标5.1.1产量指标每hm2产量为7500kg~9000kg。5.1.2产量结构每hm2穗数675万~720万;每穗粒数32粒~36粒;千粒重40g~42g。5.2品质目标5.2.1小麦商品质量符合GB/T17893的规定。5.2.2卫生标准符合GB2715的规定。5.2.3品质标准符合GB/T17892的规定。6土壤条件适宜在棕壤、砂姜黑土等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种植。耕层厚度>20cm,土壤有机质≥13g/kg,水解氮≥80mg/kg,速效磷≥10mg/kg,速效钾≥100mg/kg,速效硫≥16mg/kg。7生产方式一村一品,集中连片,规模种植,最好采用订单方式生产。8主要生育指标8.1冬前壮苗指标主茎叶数7叶1心~8叶1心,单株分蘖4~5个,次生根6~8条。8.2群体动态指标茎蘖数:基本苗180万~300万/hm2,越冬期1050万~1350万/hm2,拔节期1200万~1500万/hm2,挑旗期825万~975万/hm2,成熟期675万~720万穗/hm2。9栽培技术9.1播前准备9.1.1种子质量选用的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规定指标。种子纯度不低于99.9%,发芽率不低于85%,净度不低于98%,水分不高于13%。9.1.2种子处理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ml,加6%立克秀(戊唑醇)悬浮种衣剂30g或20%三唑酮乳油50ml,兑水2~3kg稀释,均匀喷拌小麦种子50kg。要求边喷边拌,拌后堆闷2~3h,待种子将药液吸收后,再凉干,即可播种。9.1.3底墒播前保证土壤含水量达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5%。若遇干旱,因地造墒,每hm2浇水675~750m3(播前有降雨30mm以上时,可不浇)。9.1.4精细整地打好播种基础是小麦高产的基本要求。适度深耕,耕深达20cm以上,不漏耕;耙碎耙透,达到田面平整,耕层深浅一致,表土细碎,上虚下实,无明暗坷拉;耕后耙碎保墒,秸秆直接还田的要粉碎。对旋耕和秸秆直接还田的地块,土质疏松,播种后注意镇压,力求一播全苗,壮苗越冬。DB34/T1100—20099.1.5施肥推广平衡施肥、氮肥后移和化肥深施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施肥采用农家肥与化肥结合,氮、磷、钾化肥配合。每hm2施优质农家肥4.5~6.0万kg、纯氮210kg~270kg、五氧化二磷112.5kg~120kg、氧化钾90kg~135kg、硫酸锌15kg~22.5kg。农家肥与磷、钾、锰、锌肥全部底施,氮素化肥的50%~60%底施,40%~50%在拔节期追施。9.2播种9.2.1播期播种期:10月5日~10月30日。最适播期:10月5日~10月20日。9.2.2基本苗每hm2基本苗(一般斤籽万苗):10月上旬180万~225万;10月中旬225万~300万。播量的确定还应根据整地质量和土壤肥力进行必要调整,播期推迟适当加大播量,土壤肥力水平较低时,也可适当增加播种量。9.2.3播种质量实行机条播,播种机预先调试,保证性能良好,行距20cm。播种深度3cm~5cm,播种要匀,播量准确,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深浅一致,覆土严密,地头整齐,确保苗齐、苗匀、苗壮。力求一播全苗,壮苗越冬。9.3冬前管理9.3.1壮苗标准烟农19进入育冬期的壮苗标准:主茎7叶1心到8叶1心,单株3个~4个分蘖,次生根6条~8条,蘖壮、叶色葱绿,总茎蘖数1050万~1350万/hm2。9.3.2管理措施9.3.2.1查苗、补苗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疏苗,确保苗全、苗匀,因播种机故障原因造成的个别缺苗断垄或漏播,及时浸种带水补种,杜绝缺苗和断垄现象。待麦苗长到4~5叶期,结合间苗,进行一次带水移栽补苗。9.3.2.2病虫草害防治及时调查蚜虫和红蜘蛛虫口密度,防治蚜虫可选用10%的吡虫啉225g~300g/hm2或3%的啶虫咪150g~225g/hm2兑水喷雾。麦蜘蛛可用阿维菌素类农药(如虫螨克、齐螨素等)或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1500倍液喷雾。防治纹枯病,可选用20%的井岗霉素750g/hm2或20%的三唑酮乳油750ml/hm2兑水喷雾。于冬前小麦分蘖期开展化学除草,阔叶杂草除草剂可选用75%巨星干燥悬浮剂15g~22.5g/hm2兑水450Kg喷雾,禾本科杂草除草剂可选用6.9%骠马乳油750ml/hm2兑水600Kg~750Kg喷雾。9.3.3中耕松土中耕划锄具有增温、提墒、破板结,促进根系发育和冬前分蘖的作用。对弱苗适当浅锄,促其转化升级;对肥水较高和有旺长趋势的麦田适当深些,以控制无效分蘖。9.3.4及时浇好越冬水小麦播种后30d~50d,依据土壤墒情、苗势强弱,浇足越冬水。对基施氮肥不足的地块和苗稀、苗弱地段,结合浇越冬水适量追肥。冬灌一般在“日消夜冻”时进行,灌水后适时中耕松土,既避免土壤板结,又有利于保墒。9.4春季管理9.4.1草害防除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的地块,小麦起身期-拔节前,进行化学除草。9.4.2化控降秆防倒DB34/T1100—2009烟农19抗倒能力较弱,要特别注意化控降秆防倒。一般在返青-拔节前,用450ml~600ml/hm2壮丰安,兑水375kg~450kg/hm2,进行叶面喷施,务求喷匀,也可结合化学除草进行。9.4.3追施拔节肥追肥时间一般掌握在群体叶色退淡,小分蘖开始死亡,分蘖高峰己过,基部第一节间定长时施用。群体偏小、苗情偏弱、茎蘖数不足的可适当提早施用,群体偏大、苗情偏旺的延迟到拔节后期至旗叶露尖进行施肥。追施氮肥用量为总施氮量的40%~50%,遇旱时要追肥与浇水相结合。9.4.4防治病虫防治纹枯病,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可选用20%的井岗霉素750g/hm2或20%的三唑酮乳油750ml/hm2兑水喷雾。麦蜘蛛可用阿维菌素类农药(如虫螨克、齐螨素等)或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1500倍液喷雾。9.5后期管理9.5.1一喷三防4月下旬小麦抽穗后,每hm2用粉霉灵1500g+10%吡虫啉或3%啶虫脒600g+迦姆活性肥600ml+磷酸二氢钾3750g兑水750Kg叶面喷施。9.5.2叶面喷肥叶面喷肥的最佳施用期为小麦抽穗期至籽粒灌浆期。每hm2用磷酸二氢钾3750g+20%三唑酮乳油900ml+尿素11250g兑水750Kg叶面喷施。可防白粉病,预防干热风。9.5.3防虫治病小麦生育后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的主要时期,重点抓好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穗蚜、红蜘蛛、吸浆虫的防治,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害对小麦生产的影响。防治纹枯病,可选用20%的井岗霉素750g/hm2或20%的三唑酮乳油750ml/hm2兑水喷雾。防治白粉病、锈病可选用20%的三唑酮乳油750ml/hm2兑水喷雾。防治赤霉病,提倡打安全药,开展扬花初期的施药保护,防治效果较好。在抽穗、扬花期用80%的多菌灵超微粉1500g/hm2,或40%的多菌灵胶悬剂2250ml/hm2兑水750Kg/hm2均匀喷雾,如果花期降雨多,第一次喷药后隔5d~7d再喷一次,能控制病情。防治穗蚜可选用10%的吡虫啉150g~300g/hm2或3%的啶虫咪150g~225g/hm2兑水喷雾。9.5.4适时收获收获适期掌握在腊熟末期,选用联合收割机收割。种子田收获前去杂去劣,做到单收、单贮,严防机械混杂和混收混放。收获后及时晾晒。入仓小麦籽粒含水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