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苏州市农业地方标准DB3205DB3205/T196-2011马铃薯—水稻周年高效生产技术规范2012-03-01发布2012-03-01实施江苏省苏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205/T196-2011I前言为丰富稻田冬季利用方式、提高经济效益,有效利用秸秆资源,实现规模化农田在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土地资源利用率,达到现代农业高产高效的有机统一,根据苏州市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编制了《马铃薯—水稻周年高效生产技术规范》。本标准编写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本标准由苏州市农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苏州市农业科学院(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长婴、沈明星、陈凤生、王海候、施林林、宋浩、吴彤东、周新伟。DB3205/T196-20111马铃薯—水稻周年高效生产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水稻周年生产的产量指标、马铃薯生产技术要求、水稻生产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马铃薯—水稻周年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4406种薯GB18133马铃薯脱毒种薯NY/T496-2010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5010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5116无公害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件DB32/T690-2004机插水稻软盘育秧技术规范3产量指标马铃薯:每667m2鲜薯产量在2000kg左右。水稻:每667m2产量在650kg以上。4马铃薯4.1产地环境应符合NY5010规定。4.2农药使用准则应符合GB4285规定。4.3肥料使用准则应符合NY/T496-2010规定。4.4栽培技术4.4.1备种及种薯处理4.4.1.1品种选择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和适应性强,耐寒、耐贮运、商品性好,适应市场需求的早、中熟品种。如克新1号、中薯5号等。种薯质量应符合GB18133和GB4406要求。DB3205/T196-201124.4.1.2种薯规格质量要求种薯表皮光滑,无病薯、烂薯、畸形薯,纯度≥95%,净度≥98%。种薯单薯重为50g~200g。4.4.1.3用种量每667m2大田用种量为100kg~150kg。4.4.1.4种薯晾晒种薯摊开晾晒1d~2d,同时剔除病薯、烂薯、杂种薯,以及芽眼突出、表皮龟裂等不符合种薯质量标准的薯块。4.4.1.5种薯切块切块时尽可能带顶芽纵切,每块有1个~2个芽眼。切到病薯及时剔除,同时用高锰酸钾溶液1000倍液或75%的酒精将切具消毒灭菌。切好的薯块摊放在阳光下晾晒至切面干燥为止,或随即放入新鲜的草木灰中。4.4.2田块准备选取爽水、保肥,排灌便利,理化性状良好、适合水旱轮作的田块。稻田免耕,在种植前1周机开沟,沟宽20cm,深20cm,相邻沟距(畦宽)80cm。4.4.3施基肥在排种前1周左右开沟时应一次施足基肥、不追肥。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1500kg,N、P、K总含量为45%的复合肥35kg,硫酸钾10kg。农家肥可施在畦面也可直接盖在种薯上,化肥则应施在行间、距种薯5cm~10cm,以防烧薯。4.4.4排种4.4.4.1排种期排种期宜在2月初。4.4.4.2排种密度每畦双排种植,株距30cm,行距35cm,畦边各留20cm以备覆盖地膜。4.4.4.3排种方法将经过预处理的薯块按株、行距排种,排种时拨开开沟碎土将种薯芽眼向上摆放,并将碎土覆盖其上。摆好种后及时盖稻秸秆,稻秸秆根部朝向二边垄沟均匀覆盖,稻秸秆厚度为8cm~10cm,稻秸秆应把整个畦面铺严实。铺好稻秸秆后覆盖地膜,覆膜时要达到“垄面要平,封膜要严、贴膜要实”的要求。4.4.5田间管理4.4.5.1破膜露苗幼苗出土后,及时破膜将苗挑出膜外。4.4.5.2摘除花茎现蕾期及时人工摘除花茎。4.4.5.3病虫害防治春马铃薯主要病害有病毒病、青枯病、晚疫病。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病毒病,每隔7d~10d喷一次,连喷2次~3次;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DB3205/T196-20113剂40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倍~1000倍液灌根防治青枯病,每隔10d灌1次,连续灌2次~3次;对晚疫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交替使用,每隔7d~l0d喷一次,共喷2次~3次。现蕾期如有徒长趋势,每667m2用15%多效唑30g兑水50kg喷雾。4.4.5.4采收5月20日左右,马铃薯植株大部分茎叶由绿转黄时采收。4.4.5.5结束5月底采收结束后,应及时清洁田园,为下茬作物生产作准备。5水稻5.1产地环境应符合NY5116规定。5.2农药使用准则应符合GB4285规定。5.3肥料使用准则应符合NY/T496-2010规定。5.4栽培技术5.4.1品种选择选择省级及以上审定并适宜本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水稻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要求。5.4.2育秧应符合DB32/T690-2004规定。5.4.3大田栽培5.4.3.1耕翻施肥及时清理前茬残物,耕翻晒垡。耕翻后每667m2施碳酸氢铵25kg加氯化钾5kg。旋耕后上水耙田平整待插秧。5.4.3.2栽期与密度在6月10日~15日机插;栽插密度:杂交粳稻每667m2穴数以1.6万穴~1.8万穴为宜;平均每穴2苗~3苗;基本苗以3.6万~5.4万苗为宜。常规粳稻每667m2穴数以2.0万穴~2.2万穴为宜;平均每穴3苗~4苗;基本苗以5.0万~7.0万苗为宜。5.4.3.3栽秧移栽秧苗不漂、不倒,栽插深度1.5cm~2cm,连续缺穴达3穴以上时,应及时进行人工补苗。5.4.3.4分蘖期管理a)机插结束后,总苗数达到预定穗数苗90%时开始分次轻搁,控制无效分蘖。b)分蘖肥于栽后3d~5d、15d每667m2分别施尿素5kg、8kg;7月15日前每667m2施尿素7kg、氯化钾5kg。DB3205/T196-20114c)栽后3d~5d,结合施分蘖肥进行化学除草,每667m2用尿素5kg拌10%的丁·苄微粒剂0.5kg撒施,用药时田间要有1寸左右水层,并保持水层3d~4d,同时用药田要做好平水缺,防止遇深水淹心叶而产生药害。5.4.3.5孕穗期管理孕穗期保持间隙灌溉,搁田复水后,坚持干干湿湿,待沟内水自然落干后再上新水。5.4.3.6成熟期管理在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齐穗后干湿交替,防止后期脱水过早,收割前7d灌一次跑马水。5.5病虫害防治5.5.1防治原则病虫害防治应符合GB4285的规定。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为主,用药安全间隔期不低于50d。5.5.2主要病虫害防治对象病害主要以水稻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和稻瘟病为主;虫害主要以稻飞虱、纵卷叶螟、大螟为主。5.5.3建议药种防治纹枯病可在纹真清、井冈·蛇床素、井冈·蜡蚜菌中任选一种;治虫药种宜选用吡蚜酮、噻嗪·异丙威、甲维盐、阿维菌素、丙溴磷·氟铃脲等合理组配应用。5.6收割籽粒黄熟后收割。机收割时留短茬。5.7结束收割后将稻秸秆收拢堆放于田边,清洁田园,为下茬作物生产作准备。DB3205/T196-20115《马铃薯—水稻周年高效生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针对长江下游稻田冬季利用方式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等突出问题,将田间管理简单、加工贮藏容易、商品性好、适于水稻土种植的马铃薯纳入稻田生产系统中,集成并规范稻秸秆还田、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稻季化学肥料减量施用等关键技术,通过本标准的制定及其推广应用,一是可控制高肥料用量的菜田土壤氮磷养分流失,并增加稻前土壤养分库容量,减少稻季肥料用量,进而降低种植周期内农田氮磷面源污染排放总量,实现农业生产的减投减排;二是通过稻秸秆全量还田,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避免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三是显著提高农田产出率和种植效益,实现高产高效的有机统一。苏州市农业科学院(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已往的工作基础上,结合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01)的实施,积累了丰富的科学数据,提出了冬春季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稻季化学肥料减量施用等关键技术,并在生产上进行了示范推广。另外,在编制过程中,查阅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报道,并多次实地调查了高淳县的马铃薯——水稻周年高效生产示范区,取得了较为翔实的调查数据。这些,对编制和完成本标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