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5T 176-2009 辣椒早熟生产技术规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B05苏农业标州市地方准DB3205DB3205/T176-2009辣椒早熟生产技术规范2010-02-01发布2010-02-01实施江苏省苏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食品伙伴网前言本标准编写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本标准由苏州市农林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苏州市蔬菜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大龙、杨雪梅、陈虎根、董建明、胡素珍。食品伙伴网辣椒早熟生产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辣椒早熟生产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措施和生产档案。本标准适用于塑料大棚早春辣椒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1~9)-2000(2002、2006、2007、200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GB/T18407.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NY/T496-2002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3产地环境应符合GB/T18407.1-2001规定。4生产技术措施4.1栽培季节10月下旬~11月下旬播种育苗,1月下旬~2月中旬定植,4月中下旬开始上市。4.2品种选择选择早熟、耐寒、抗病和优质高产的品种。如苏椒5号、江蔬2号。4.3播种前的准备4.3.1育苗设施采用塑料大棚套小拱棚加电热温床等。4.3.2营养土配制营养土配比:田园土(避茄科)、腐熟有机肥、砻糠灰体积比为5︰2︰3,将配制好的营养土备用。4.3.3铺电热加温线冬春季育苗为提高苗床温度,可采用电加温育苗,选用800W或1000W电热加温线和相配套的温度自动控制仪。铺线前先在苗床上垫3cm~5cm的稻谷或木屑,铺线时床两侧稍密,中间稍疏,布线距离为6.5㎝~8㎝。线要拉直,不要打结、交叉,每根电热线之间应并联,往返趟数应为偶数,绕好线后,安装控温仪,电加温线上面再覆盖薄膜并铺垫4㎝~6㎝厚的营养土。4.3.4种子处理4.3.4.1浸种食品伙伴网将种子用55℃的温水浸种15min,水温下降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0min,进行种子消毒,再用清水浸种6h~8h。4.3.4.2催芽处理过的种子用湿布包裹置于28℃~30℃环境中催芽,每天用温水搓洗种子一次,待70%种子露白后播种。4.4播种浇足床土水分,每平方米播种量8g~10g,每666.7m2大田用种量50g。播后盖土0.7㎝~1.0cm,并覆盖地膜保温保湿,待70%种子幼苗顶土时及时揭膜。幼苗2叶1心时移植至直径8㎝~10㎝的营养钵中,移植后及时浇透水。4.5苗期管理4.5.1温度4.5.1.1播种至齐苗苗床以保温为主,白天棚内温度保持28℃~32℃,夜间15℃~20℃。播后7d~10d开始出苗,70%幼苗顶土时揭除地膜。4.5.1.2齐苗至进钵晴天可适当通风降温,苗床温度白天保持20℃~25℃,夜间15℃~18℃。4.5.1.3进钵至定植前秧苗进钵后要采用大棚多层覆盖进行保温,时间3d~4d,苗床温度白天保持25℃~30℃,夜间18℃~20℃,缓苗后的秧苗要防止冻害,保证夜间最低温度不低于5℃,白天可适当通风降湿,以防病害,定植前5d~7d进行炼苗。4.5.2水分播前浇足底水,湿润土层达10㎝。移入营养钵中浇足水,以后视墒情用时补水。4.5.3追肥苗期可根据秧苗生长势追施提苗肥,每666.7m2每次施浓度为0.2%的45%三元复合肥(N:P:K=15:15:15)5kg,追2次~3次。4.6壮苗标准茎杆粗壮,节间短,叶片厚,叶色深绿。具有8片~12片真叶,带花蕾。根系发达,侧根多,颜色白。植株发育均衡,无病虫危害。4.7定植前准备4.7.1茬口选择选择两年内未种植过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作物的田块。4.7.2整地施肥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2002的要求。定植前15d整地,晒垡,施足底肥,每666.7m2施优质腐熟有机肥2500kg,45%三元复合肥(N:P:K=15:15:15)50kg,撒施,耕深25㎝~30cm,每棚做4畦,畦宽100㎝,沟宽40㎝,畦高20㎝。食品伙伴网定植4.8.1定植时间大棚内白天气温达到20℃,夜间最低气温5℃以上,地温稳定在12℃以上时可定植。4.8.2定植方法做畦后覆盖地膜并按株行距打孔,每畦栽3行,行距40㎝,株距30㎝,每标准大棚定植1200株。定植后浇透定根水。4.9田间管理4.9.1温湿度4.9.1.1缓苗期:定植后扣小拱棚密闭3d,白天温度控制在24℃~28℃,夜间采取多层覆盖保温,温度不低于15℃。4.9.1.2缓苗期至开花盛果期:白天温度20℃~25℃,夜间温度10℃~15℃,通过适当通风,控制湿度在60%~70%。4.9.1.3结果期:白天温度25℃~30℃,夜间温度15℃~20℃,控制湿度在50%~60%。4.9.2光照缓苗后白天要揭去小拱棚农膜等覆盖物以增加光照。小拱棚揭膜前可先打开大棚膜换气,关闭后揭膜。4.9.3肥水管理定植3d后浇缓苗水,植株生长期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入盛花盛果期,可追1次~3次肥,一般每次每666.7m2施浓度为0.2%的45%三元复合肥(N:P:K=15:15:15)15kg。4.9.4植株调整在第一分杈以下的侧枝要全部摘除。4.9.5疏花与疏果对于生长势弱的植株,摘除第一、二杈的花蕾,座果后,及时去除小果、劣果。4.10病虫害防治4.10.1主要病虫害蚜虫、棉铃虫、猝倒病、立枯病、病毒病、炭疽病。4.10.2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原则。4.10.3防治方法4.10.3.1农业防治优化布局,合理轮作,培育壮苗,提高抗逆性,晒垡消毒,中耕除草,清洁田园。加强大棚出入管理,降低田间病虫基数。4.10.3.2物理防治大棚门帘及两侧通风口用防虫网避蚜虫。食品伙伴网化学防治使用化学防治应符合GB4285和GB/T8321.(1~9)-2000(2002、2006、2007、2009)要求。蚜虫:如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兑水2000倍,在蚜虫低龄若虫高峰期喷雾防治,每666.7m2每次用药量20克。棉铃虫:如用2%阿维菌素乳油50ml兑水1000倍,在低龄幼虫高峰期喷雾防治,每666.7m2每次用药量30克。猝倒病、立枯病:如在发病初期用绿亨一号2500倍液喷雾防治,每666.7m2每次用药量30克。病毒病:如在发病初期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隔7d~10d喷一次,连喷2次~3次,每666.7m2每次用药量80克。炭疽病:如在发病初期用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隔7d~10d喷一次,连喷2次~3次,每666.7m2每次用药量50克。4.10.3.4安全间隔期参照农药有效间隔期。4.11采收采收门椒、对椒要提早采收,防坠秧,盛果期可按市场需求及时采收。5生产档案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内容包括生产环境检测情况、田间生产技术、病虫防治、农业投入品使用和采收等。保存时间不少于2年。食品伙伴网《辣椒早熟生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任务的来历及工作简要过程辣椒是我市蔬菜的主栽作物,而春季早熟生产更是辣椒的主栽形式,在我市有很大的栽培面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无公害蔬菜的需求越来越多,生产无公害辣椒是形势所趋。对辣椒早熟生产的技术进行规范,培育优质壮苗,降低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防止各种污染,提高辣椒生产的产量和品质,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绿色蔬菜。2009年根据江苏省苏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农业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和修订计划,由苏州市农林局提出,苏州市蔬菜研究所负责起草了本标准,经对全市主要蔬菜生产基地深入详细的调查,在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次修改,于今年7月完成了《辣椒早熟生产技术规范》市地方标准审定稿的编辑,报请江苏省苏州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审定。二、进行的主要调查研究和试验验证为编制《辣椒早熟生产技术规范》,我们多次深入蔬菜生产基地,了解春季辣椒早熟生产的品种、育苗方式、育苗设施、苗期管理、大棚种植的茬口、布局、采收和销售等情况,并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组织专题研讨和总结。在多个生产基地示范验证,为顺利起草本标准奠定了基础。三、技术指标的依据及确定原则主要生产技术指标确定的原则是切合实际、措施具体、操作简便、科学规范、提高效益。四、预测经济效益应用此规范技术,可降低病虫害防治所用农药和人工成本,防止农药污染、促进无公害生产,提高辣椒单位产量和果实商品性,从而增加单产和价格。预测经济效益亩产可增5000元,促进了我市高效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五、贯彻标准的主要措施及建议本标准草案审定后,首先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让菜农了解本标准及其实施的意义。其次要组织有关农技人员、生产者、种植大户等进行技术培训,加快相关技术的普及。第三要组织科技人员,经常深入菜地进行现场指导和检查督促,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食品伙伴网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