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经济增长放缓、外部需求萎缩、企业经营困难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银行业资产质量下行压力较大。进入2015年,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加速,将进一步推进产能过剩企业去杠杆化,部分行业存量信贷信用风险将出现结构性释放,银行资产质量仍将受到拖累。不过,近日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5)》显示,银行体系对信用风险的抗冲击能力较强,这无疑给银行业吃了一颗定心丸。虽然银行业总体运行稳健,出现流动性危机的概率很小,但一些影响银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而利率市场化的到来,将迫使银行不得不将资产更多地投向高风险领域来消化负债成本压力,未来信用风险管理和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将不可避免地增大。以促进金融竞争为目标、满足经济结构转型需要为导向,此轮商业银行的转型改革面临着比以往更大的挑战。未来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创新,切实提高风险防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仍需“过关斩将”。央行日前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5)》透露,2014年底,央行组织28家资产规模在4000亿元以上的商业银行开展了2015年度金融稳定压力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水平较高,以28家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体系对宏观经济冲击的缓释能力较强,总体运行稳健。而银监会刚刚公布的一季度监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39%,较上季度末上升0.15个百分点,资产质量仍然保持在较好范围内。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下各类风险的加速暴露,我国银行业尚能保持资产质量总体稳定,一方面得益于各家银行的自身努力,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监管机构的大力督促与引导。重点领域风险得到缓释过剩产能行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这三大领域,被认为是影响银行资产质量的重点领域,因此也是银监会一直以来加强金融风险防控的重中之重。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若遭受轻度冲击,不良贷款率提高5个百分点;中度冲击下提高10个百分点;重度冲击下则提高15个百分点。“两高一剩”行业若遭受轻度冲击,不良贷款率提高10个百分点;中度冲击下提高15个百分点;重度冲击下提高20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方面,轻度冲击下房地产开发贷款(含土地储备贷款)和购房贷款不良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中度冲击下二者分别提高10个和7个百分点;重度冲击下二者分别提高15个和10个百分点。业内专家认为,尽管在重点领域银行资产仍承受较大风险压力,但央行压力测试结果也显示,面对不利冲击,银行业仍具备较强保持稳定的能力。“对于产能过剩行业贷款,银监会督促各银行建立健全行业风险监测预警机制,深入开展信用风险排查与防控,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有序化解和处置了风险。”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表外业务回归正途过去几年,一些急速膨胀的表外业务,特别是部分同业业务、理财业务和委托贷款,存在着大量风险隐患,受到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对于表外业务存在的风险,银监会一直以来都督促各商业银行积极采取多项措施予以防范化解。2014年5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127号文”)。同日,银监会印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治理的通知》(“140号文”),拉开了同业整顿风暴的序幕。理财业务方面,2014年7月,银监会印发《关于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组织管理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理财35号文”),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理财业务的内部组织管理体系,设立理财业务经营部门,负责集中统一经营管理全行理财业务,并按照“单独核算、风险隔离、行为规范、归口管理”四项基本要求规范开展理财业务,防范理财业务风险。在监管的力促下,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事业部制改革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流动性风险可控强化流动性管理,始终是监管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央行对流动性风险的压力测试结果表明,在压力冲击下,各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轻度、中度和重度冲击下,分别有1家、2家和4家银行的流动性比例不满足监管要求。业内专家认为,绝大多数银行能禁得住重度压力,表明前期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卓有成效。在流动性监管方面,银监会去年以来出台多项措施,以督促银行业切实提高流动性管理水平。如2014年1月,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引入巴塞尔委员会关于流动性风险监管的最新标准,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加强主动负债管理、现金流测算和压力测试,密切跟踪分析流动性风险状况。为适应我国银行业资产负债结构多元化发展趋势,去年6月,银监会还印发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对存贷比计算口径进行调整,既进一步释放信贷空间,也有利于促进银行加强流动性风险管控。责任编辑:wq美国购物网站完!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