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20.20B39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DB51/T1054—2010出口双孢蘑菇室内生产技术规程StandardizedprocessofproductiontechnologiesinhourseforAgaricusbisporus2010-2-10发布2010-3-1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T1054—2010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错误!未定义书签。3术语和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4栽培环境及设施......................................................................15生产流程............................................................................26生产管理技术........................................................................27采收................................................................................48病虫害防治..........................................................................49建立生产档案........................................................................510菌渣处理............................................................................5附录A..............................................................................6附录B..............................................................................6DB51/T1054—2010II前言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本标准由四川省食用菌开发研究中心、四川农业大学、蓬溪县农业局、四川兰田工业食品有限公司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勇、唐利民、黎金龙、张思林、黄国栋、杜廷荣、温清华。DB/T1054—20101出口双孢蘑菇室内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出口双孢蘑菇生产的术语和定义、栽培环境及设施、生产流程、生产管理技术、采收、病虫害防治、建立生产档案及菌渣处理。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出口双孢蘑菇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9171双孢蘑菇菌种NY5095无公害食品食用菌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NY5358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NY/T5333无公害食品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DB51/336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DB51/337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DB51/338无公害农产品肥料使用准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出口双孢蘑菇指产地环境条件清洁,按照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生产,限定限量限时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将有害物质控制在出口标准范围内,经相关专门机构认定并许可,产品质量安全有可靠保障的双孢蘑菇鲜菇及其加工产品。3.2栽培种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常以玻璃瓶、塑料瓶或塑料袋为容器,栽培种只能用于栽培,不可再次扩大繁殖菌种。4栽培环境及设施4.1栽培环境条件栽培环境应符合NY5358的要求。4.2生产用水培养料配制用水应符合DB51/336灌溉水质量的规定,出菇管理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DB51/T1054—201024.3菇房(棚)建设用砖、竹、木、塑料薄膜、遮阳网、稻草、水泥石棉瓦等建筑材料搭建菇房,用楠竹、斑竹、水泥立柱、实木立柱建出菇架,菇房应具备门、通风口、外源加热等装置。其结构参见附录A。5生产流程以四川盆地为例,基质原料准备(头年11月至翌年6月)→菇房维修与消毒(6月~7月)→培养料堆制(8月上旬~9月上旬)→二次发酵(8月下旬~9月中旬)→播种(9月上旬~9月下旬)→覆土(粗土9月15日~10月5日;细土10月10日之前)→秋菇采收(10月上中旬开始采收,主产期10月中旬至12月上旬结束)→越冬管理(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中旬)→春菇调水(2月中旬)→春菇采收(2月下旬至5月中下旬)。其他地区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安排生产。6生产管理技术参照NY/T5333执行。6.1培养基质以稻草、麦秸、玉米秸、畜禽粪、饼肥、尿素、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石膏粉、石灰等的发酵料为培养基质。农作物秸秆要求新鲜、干燥、无虫、无霉变。所有原辅材料经检验合格后使用,应符合NY5099的规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肥料应符合DB51/338的规定。6.2配方培养料配方参见附录B。6.3培养料堆制发酵采用二次发酵方法进行培养料处理。6.3.1室外一次发酵6.3.1.1建堆时间8月上旬至8月中旬建堆发酵。建堆前2d~3d,粪草需预湿,预湿中要干湿均匀。原料中的麦秸、玉米秸需进行破碎处理,如与稻草同时使用,应提前7d单独预堆,麦秸可加0.5%的碳酸氢铵,促进软化。6.3.1.2发酵方法建堆:一层草料、一层配料,堆6层~8层,边堆边踩,每层草料厚20cm左右,建堆过程中,每层浇清水或沼液等,下层少浇,上层多浇,掌握在建堆后有少量水流出为宜。堆形:料堆宽2.0m~2.5m,高1.5m~1.8m,长度不限,料堆顶部呈龟背形。翻堆:翻堆间隔应以温度为主要依据,当堆温由70℃~75℃开始下降时,就要及时翻堆,一般翻堆3次,每次翻堆后的料堆高度不低于1.2m。第一次翻堆时,可根据情况用清粪水调节草料干湿度,第二、三次用pH12以上的石灰水调节,翻堆间隔参考天数为:5d~6d、4d、3d。6.3.1.3一次发酵培养料腐熟要求腐熟程度五至六成,颜色呈浅咖啡色,草料有较强的抗拉力,弹性足,略有氨气味,草料的含水量约65%~70%,pH值8.0~8.5。6.3.2二次发酵6.3.2.1发酵方法DB/T1054—20103把堆制好的一次发酵料尽快搬上出菇架,最下一层不堆料,封闭菇棚(房),让其自然或人工升温至58℃~62℃,维持6h~8h。然后通风降温,在12h内逐步将温度降至52℃,封闭菇棚(房),输入热蒸汽,维持温度48℃~52℃,持续3d~5d。6.3.2.2二次发酵培养料腐熟要求料层布满白色放线菌,料呈深咖啡色,无氨臭气,无虫,有略带甜面包气味的香味,草有弹性,含水量60%~65%,pH值7.0~7.5。6.4播种及管理6.4.1品种选择选用抗病虫、适应性强、优质高产、商品性能好的品种,以满足生产出口双孢蘑菇质量的要求。6.4.2菌种来源菌种应来自经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具有资质的菌种生产经营者。6.4.3菌种质量选用纯度高,菌丝浓密旺盛,生命力强,有浓厚的蘑菇香味,不吐黄水,无杂菌虫害的菌种。菌种质量应符合GB19171的要求。6.4.4铺料将二次发酵料摊开均匀铺放在出菇架上,料厚20cm~25cm,中间稍高、两边稍低,稍加拍紧。将出菇架、地面打整干净,准备播种。6.4.5播种方法播种时料温应在24℃~28℃为宜。先把2/3的菌种均匀撒于料面,轻轻抖动培养料使菌种颗粒渗入料内,再把剩余1/3菌种撒于料面,然后轻轻拍压。每平方米用栽培种1瓶~1.5瓶(750ml菌种瓶)。6.4.6发菌管理播种后3d~5d,关闭门窗,保持料温22℃~28℃、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促使菌种萌发定植,若料温超过28℃时应适当通风降温。3天以后菌丝开始长出料面时,通风量应逐渐加大,菇房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左右,菌床表面上保持干燥。6.5覆土及管理6.5.1覆土材料选择上年未种过食用菌,当年未施用过食用菌菌渣的田地表层以下15cm的土壤,或用泥炭土、草炭土。要求土质疏松、富含腐殖质,保水、透气、酸碱度中性偏碱,未被农药、化学药剂和重金属污染。土壤质量符合GB15618中二级标准值的规定。6.5.2覆土制备按50m2菌床取土1500kg,取土后先暴晒至发白,加工成直径为1.5cm~2.0cm和0.5cm~1.0cm两种粒径的土粒,再用符合DB51/337规定的杀虫杀菌剂处理,覆盖薄膜2d~3d后散堆。拌入1%~2%的石灰粉,将土壤pH值调至7.5~8.0,可同时喷洒清水预湿,预湿后土壤含水量为以手握成团、落地能散为宜。6.5.3覆土时间当菌丝大部分已生长到菌床底部时,即可覆土。DB51/T1054—201046.5.4覆土方法覆土分两次进行,先覆粗土,厚度2.5cm~3.0cm。待菌丝爬满粗土,再覆细土,厚度1㎝左右。6.6秋冬菇管理蘑菇从覆土到头潮菇采收,一般需18d~25d,秋冬菇可收3潮~5潮。6.6.1温度出菇温度控制在12℃~18℃,超过22℃应采取遮荫、通风、喷水等降温措施;低于10℃要采取保温措施,防止冷风侵入。6.6.2水分当菌丝长到距表土1㎝左右,温度降到20℃以内,及时喷结菇水,喷水要足,但不能渗入料内。喷水宜在早晚进行,喷水时打开门窗通风,停水半小时后减少通风量。现蕾后,以调节空气湿度为主,保持表土湿润,空气相对湿度85%~95%。6.6.3通风换气出菇期间,要求菇棚内空气新鲜,一般每天通风1次~2次,每次1h~2h。气温低于10℃时,中午通风;气温高于22℃时,早晚通风。6.7春菇管理春季蘑菇一般还可采收3潮~4潮,管理上注意水、温、气、肥四个方面:调水原则2月要准,3月要稳,4月~5月要狠;整个菇床温度必须控制在22℃以下;勤通风换气;追肥采用喷施1︰50~100菇根汤、1︰100糖液、1︰500~1000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尿素与磷酸二氢钾比例为1~2︰1)、100g酵母兑水斤100kg的酵母液等方法。7采收当菌盖长至2.5cm~5cm,菌膜未破之前采收。采菇时,采收人员应戴一次性卫生手套,抓住菌柄轻轻扭下,一边采收一边用小刀切去菇柄基部,切口平整。鲜菇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机械损伤。采收完毕,及时分级包装或加工。产品质量要符合NY5095的规定。8病虫害防治8.1主要病虫害种类8.1.1主要病害主要病害有绿霉、青霉、根霉、毛霉和疣孢霉等。8.1.2主要虫害主要虫害有菇蚊、菇蝇和螨虫等。8.2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重点抓好菇房消毒、培养料发酵、覆土材料和器具消毒。要严格控制化学药剂的使用,药剂防治要符合DB51/337的规定。8.3预防措施8.3.1菇房清理、消毒新建菇房或旧有菇房都必须进行一次消毒。消毒方法是将菇房封闭,用杀虫杀菌剂喷洒或熏蒸消毒,使用之前开门窗通风3h~5h。8.3.2器具消毒DB/T1054—20105接种器具及接种人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