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1824T 3-2011 A级绿色黄果柑病虫害综合防治(IPM)技术规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A级绿色黄果柑病虫害综合防治(IPM)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A级绿色黄果柑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石棉县黄果柑种植地。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应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3术语和定义3.1农业防治因地制宜,选用抗病、抗逆品种和砧木,种植防护林,科学修剪和施肥,合理使用间作和生草等栽培技术,提高树体自身抗病虫能力;实施翻土、冬季清园、树干刷白、排水、彻底疏果、剪除病虫枝等措施,减少病虫源,减轻害虫危害。3.2物理防治采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灯光设施诱杀具驱光性的害虫;在糖、醋液中加入农药诱杀趋化性害虫;可用黄板诱集蚜虫;应用粘着剂、防虫网、树干缠草把方式诱杀害虫。3.3生物防治改善果园生态环境,人工引移、繁殖释放天敌;人工捕捉害虫;集中种植害虫中间寄主或利用有益微生物诱杀害虫;使用性引诱剂防治。3.4生物源农药指直接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从生物体提取的物质作为防治病虫草害的农药。3.5矿物源农药有效成分起源于矿物的无机化合物和石油类农药。3.6有机合成农药由人工研制合成,并由有机化学工业生产的商品化的一类农药,包括中等毒和低毒类杀虫杀螨剂、杀菌剂,可在A级绿色食品生产上限量使用。3.7活体微生物农药指真菌剂(苏云金杆菌、蜡质芽孢杆菌等)、桔抗菌剂、昆虫病原线虫、微孢子和病毒(核多角体病毒)。3.8动物源农药DB511824/T3—201123.8.1昆虫信息素(或昆激素):如性信息素。3.8.2活体制剂:寄生性、捕食性的天敌动物。3.9植物源农药3.9.1杀虫剂:除虫菊素、鱼藤酮、烟碱、植物油乳剂等。3.9.2杀菌剂:大蒜素。3.9.3拒避剂:印楝素、苦楝、川楝素。3.10无机杀螨杀菌剂3.10.1硫制剂:硫的悬浮剂,可湿性硫,石硫合剂等。3.10.2铜制剂:硫酸铜,氢氧化铜,波尔多液等。4防治原则4.1农业防治优先原则绿色食品生产应从作物一病虫草等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优先采用农业措施,通过选用抗病虫品种,非化学药剂种子处理,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秋季深翻晒土,清洁田园,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一系列措施起到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还应尽量利用灯光、色彩诱杀害虫,机械捕捉害虫,机械和人工除草等措施,防治病虫草害。4.2必须使用农药时,应符合NY/T393的规定。5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5.1疮痂病疮痂病又称“疥疙病”,是柑橘的常见病,能为害柑橘新梢、叶片、幼果等幼嫩部分。为害严重时能造成落叶、落果、嫩梢枯死和果实畸形,品质变劣。5.1.1危害症状春梢初展时即发生,叶片上最先发生水渍状小斑点,后变为淡黄色,最后叶的正面突起,背面凹陷,并逐渐变为黄褐色,病斑周围并有水渍状晕环。随着叶片生长,病斑扩大,顶端逐渐木栓化,叶片畸形扭曲或早期脱落;幼果受害,果皮上形成突起的病斑,早期脱落或发育不良,果实变小、皮厚、汁少、果皮粗厚。5.1.2病源病原菌SphacelomafawcettiJenkins.属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有性世代Elsinoefawcettz(Lenk)Bit.etJenk.属子囊菌亚门。5.1.3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枝、病叶和病果上越冬。春季阴雨多湿,气温上升到15℃以上时,越冬病菌开始活动,产生分生孢子,经风雨或昆虫传到当年的新梢和嫩叶上,开花时能侵害花瓣和花托,以后又侵害幼果。气温在15~25℃,多雨潮湿时容易发生蔓延;当气温超过25℃时,病菌生长便受抑制,因此,夏、秋梢一般发病轻。苗木及幼树因抽梢多,抽梢时期长,发病较重;壮年树发病轻。柑橘不同种类和品种对疮痂病感病程度有一定差异,一般以橘类最感病,柑类、柚类、柠檬中度感病,甜橙类和金DB511824/T3—20113柑抗病性最强。5.1.4防治方法5.1.4.1农业防治品种安排提倡适地适树,安排抗性品种,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健壮树势;删剪过密枝条,保持通风透光的树形;结合春季修剪,剪除病枝和病叶,并清除田间落叶,加以烧毁,减少病源。5.1.4.2药剂防治该病只侵染幼嫩组织,喷药保护的目的在于保护新梢和幼果不受侵害,防治的重点在于前期的药物保护,一般喷药1次。第一次在4月上中旬,春芽长1.5~2.0cm时;第二次在5月中下旬,花落2/3时。常用药剂有50%多硫胶悬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900~1200倍液;或77%可杀得干悬浮剂600倍液;在冬季还可用0.8~1.0波美度石硫合剂,夏季(避开午间高温及烈日,防止发生药害)也可用0.1~0.2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保护还可用益植灵1200~1500倍液,或12%绿乳铜600~800倍液等绿色农药进行防治。5.1.4.3苗木检疫新园要尽量使用脱毒苗,病区的接穗用50%苯来特800倍液处理30min,有很好的预防效果。5.2炭疽病炭疽病能为害柑橘的枝、叶和果实,造成橘树大量落叶、落果和枝梢枯死,在苗圃中能造成极严重为害,还能导致贮运期间果实腐烂。5.2.1危害症状叶片受害,由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黄褐色病斑,扩展成不规则状,病斑周围有明显的褐色轮廓,病斑干枯后呈灰白色,表面密布黑色小点(病菌分生孢子盘)。枝梢发病呈浅褐色,由上而下逐渐枯死,后变灰白色,上生小黑点,天气潮湿时有粉红色霉层。大枝上的病斑多为长梭形,边缘较整齐,病部干枯后,病皮多翘起脱落。果梗受害后,造成蒂枯,引起落果。果实受害后,如气候条件比较干燥,则病斑较小,边缘明显,呈黄褐色凹陷干斑,一般不害及瓤瓣;气候潮湿时、病斑多从蒂部或近蒂部开始,逐渐扩展,致全果腐烂,有时病斑表面长出荫丝和分生孢子盘。5.2.2病源病菌属半知菌亚门的有刺炭疽孢属。5.2.3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病部组织内越冬,病枯枝梢是病菌主要的侵染来源,次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由风雨或昆虫传播。高温多雨的季节发生严重;冬季冻害较重及早春气温低、阴雨多的年份发病也较重;受冻害和栽培管理不善、生长衰弱的树发病严重;过熟、有伤口及受日灼的果实容易感病。5.2.4防治方法5.2.4.1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避免偏施氮肥,预防冻害,提高抗病能力;冬季剪除病枝病叶,收集烧毁,消灭越冬病原。5.2.4.2药剂防治在各次梢抽梢期及幼果期定期喷药保护。药剂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7%杀得干悬剂6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5.3树脂病(流胶病)DB511824/T3—20114柑橘树脂病是柑橘重要病害之一,因发病不同部位而有多种名称,发生在树干上称为树脂病或流胶病,发生在果实上称为褐色蒂腐病,发生在叶片上称为沙皮病。5.3.1危害症状危害树干(主干)、果实及叶片。主干受害时,病部呈灰褐色,稍下陷,并渗出黄褐色黏液。在高温情况下,病势发展缓慢,病部逐渐干枯下陷,病势停止发展,病斑周围产生愈合组织,已死亡的皮层开裂剥落,木质部外露,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果实受害时,初时在环绕果蒂部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后逐渐变为深褐色,边缘呈波纹状,由于病果内部腐烂较快,先是果心腐烂,最后可使全果腐烂,故有“穿心烂”之称,病果皮较坚韧,有革质柔韧感,幼果上粒点边缘多有裂缝,与健部分界明显。新叶、嫩梢受害时,病部表面产生黄褐色或黑褐色硬胶质小粒点(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散生或密集成片,称为“沙皮”。5.3.2病源病原DiaporthemedusaeaNitschke[Diaporthecitri(Fawcett)Woif]为子囊菌亚门,球壳菌目;其无性世代属半知菌亚门,球壳菌目。其病原菌的无性阶段称为柑橘拟茎点霉菌,在枯枝上的黑色小粒点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卵形、无色、单孢;另一种丝状或钩状、无色、单孢。5.3.3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枯枝、病树干或病树皮上越冬,这是第二年病害的主要来源,病菌寄生性不强,必须在寄主植物生长衰弱或受伤的情况下才能侵入为害,这是柑橘遭受冻害后,容易诱发此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沙皮或黑点的形成是由于大量的病菌侵入寄主幼嫩组织,但幼嫩组织有较强的活力,能够产生保卫反应。阻止病菌继续深入,因而长成许多沙皮或胶质的黑点。5.3.4防治方法5.3.4.1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在秋季及采果前后及时而适当地增施肥料以增强树势,冬季温度较低的地区,要注意做好防寒工作,夏天树干涂白,防止日灼伤。5.3.4.2病树治疗春季发现初病树,及早把病部刮除,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2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倍液,1%硫酸铜,4%~10%冰醋酸或食用碱水(1:4)涂刷伤口。5.3.4.3喷药保护落花2/3及幼果期各喷一次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4煤烟病柑桔煤烟病又称煤污病、煤病,是由多种真菌引起的。煤层覆盖在柑桔叶片、枝梢、果实表面,严重发生时阻碍光合作用,削弱树势,开花少,果品低劣。5.4.1危害症状发病初期,在叶片、果实和枝条的表面出现暗褐色小霉斑,逐渐扩大形成绒毛状的黑色或暗褐色霉层,后期在霉层上散生黑色小粒点状的分生孢子器、子囊座或闭囊壳。煤怠性菌的霉层为黑色薄纸状,易剥离或自然脱落,刺盾炱属霉菌的霉层似锅底灰,用手擦之即成片脱落,多发生于叶面,两者的霉层扩大均匀布及全面,散于叶面及叶背,霉层不布及全面,严重时一片叶上常达数十个乃至上百个小霉斑,此属菌的菌丝产生附着枝,紧贴于受害组织表面,不易剥离。发病严重的柑桔园,霉层覆盖大量枝叶,并分泌毒素使植株组织中毒,造成树势衰退,叶片卷缩褪绿或脱落,花少果小,或幼果腐败。5.4.2防治方法DB511824/T3—201155.4.2.1农业防治加强桔园管理,适度修剪,以利通风透光,降低湿度,造成不利于发病的环境。5.4.2.2药剂防治加强防治蚧、蚜、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选用代森锰锌、松脂酸铜等在4月下旬至8月下旬交替多次使用。6主要害虫及防治方法6.1红蜘蛛此虫又名瘤皮红蜘蛛、橘全爪螨,属蜘蛛纲蜱螨目叶螨科,是我国各柑橘产区最主要的害螨,对柑橘结果及安全越冬影响极大。6.1.1分布和为害症状能为害柑橘叶片、嫩枝和果实,同时可为害梨、桃和桑等。它吸食柑橘叶片、嫩梢、花蕾和果实汁液,尤以嫩叶受害最重。叶片受害处初呈淡绿色后变灰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呈灰白色而失去光泽,叶背面布满灰尘状蜕皮壳,引起落叶落果。受害幼果表面出现淡绿色斑点,成熟果实受害后表面出现淡黄色斑点,使其品质差,因果蒂受害而大量落果。6.1.2形态特征雌成螨体长0.3~0.4mm,长椭圆形,红色至暗红色,背和体侧有瘤状突起,上生白色刚毛,足4对。雄成螨体略小而狭长,腹末尖削,鲜红色,足较长。卵近圆球形,初为橘黄色后为淡红色,中央有一丝状卵柄上有10~12条呈放射状丝。幼螨近圆形淡红色,足3对。若螨似成螨,足4对。幼螨经第一次蜕皮而为前若螨,第二次蜕皮变为后若螨,第三次蜕皮后为成螨。每次蜕皮前均有一静止期。6.1.3生活习性每年可发生12~20代,田间世代重叠。冬季多以成螨和卵在枝叶上活动,多数地区无明显越冬阶段,成虫在越冬期间仍能为害。雌虫寿命冬季一般50余天,夏季一般10天左右,交尾后2~4天交卵;卵期冬季可长达61天左右,夏季只要4~5天;其他虫态冬季平均2~12.5天,夏季平均0.5~1天,所以在夏季完成一世代只需14天左右。气温在12℃时虫口开始增加,10℃时盛发,20~30℃和60%~70%相对湿度是其发育和繁殖的最适宜条件,低于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