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1185-2011 桑蚕微粒子病诊断技术规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65.020.30B47DB51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1185—2011桑蚕微粒子病诊断技术规程2011-01-25发布2011-03-01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1/T1185—2011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钢、蔡平钟、朱洪顺、谢忠良、张学清、马露芸。DB51/T1185—20111桑蚕微粒子病诊断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四川省桑蚕微粒子病诊断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桑蚕微粒子病的诊断。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20395桑蚕微粒子病病原鉴定方法DB51/T844桑蚕微粒子病防治技术规程3试剂3.1浓盐酸[w(HCl)=30%]。3.2氢氧化钾溶液[w(KOH)=2%]。3.3过氧化氢溶液[w(H2O2)=10%]。3.4分析用水按GB/T6682规定执行。4仪器、设备4.1普通光学显微镜、相衬(相差)显微镜,放大倍数15×40倍或16×40倍;生化培养箱(温控范围10℃~50℃)、冰箱;天平(感量:0.1g)、离心机。4.2离心管、无纺布滤纸;载玻片、盖玻片、测微尺;容量瓶、量筒、烧杯、二重皿;乳钵、乳棒;解剖剪、镊子、橡皮吸管;样品袋、冻存管(1.8mL、5mL)。5诊断5.1肉眼诊断5.1.1外观观察通过肉眼观察,蚕的不同发育阶段是否具有下列症状:a)小蚕期:收蚁后不疏毛、体色深暗、体躯瘦小、发育缓慢、重症死亡;群体发育不齐。DB51/T1185—20112b)大蚕期:表皮缩皱、体呈锈色;体壁出现微细不规则黑褐色病斑,以尾角末端、气门周围和胸腹足外侧部位较多;蜕皮困难,严重死亡;群体发育不齐。c)蛹蛾期:蛹表皮无光泽、反应迟钝、腹部松弛,体壁出现微细不规则黑褐色病斑,感病严重的不化蛾、死亡;蛾羽化展翅不良、鳞毛脱落、腹部膨大、节间松弛,交配能力差,产卵少。d)卵期:卵形不正,排列不齐、多重叠卵,卵产附差、易脱落,不受精卵和死卵多;催青期发育不整齐。5.1.2解剖观察将外观观察的具有上述大蚕期典型病症的病蚕,用解剖剪从背中线剪开,肉眼观察丝腺是否有乳白色脓疱状斑块。5.1.3判定通过外观观察,蚕的不同发育阶段出现5.1.1表述症状之一的,可疑似为蚕微粒子病;通过解剖观察,大蚕期病蚕丝腺出现可见的乳白色脓疱状斑块时,可确诊为蚕微粒子病。5.2显微镜诊断5.2.1样品采集采集5.1.1描述的典型症状蚕、蛹、蛾、卵。采集的样品置于样品袋或冻存管中,做好记载。5.2.2样品处置5.2.2.1样品保存采集的样品每份混合均匀后再分成2份,其中1份作为检样按照5.2.2.2制备检验,另1份作为备样,保存于0℃~4℃冰箱中,保存期30d~60d。5.2.2.2样本制备5.2.2.2.1不同发育时期的样品,按照下列方法制样:a)蚁蚕样品置生化培养箱于温度29℃±0.5℃、相对湿度≥85%条件下,放置2d~3d。b)小蚕期、大蚕期、蛹期、蛾期样品置生化培养箱于温度29℃~32℃、相对湿度≥85%条件下,放置2d~5d;大蚕期、蛹期经高温处置的样品,可用解剖剪沿背中线剪开,摘取其中肠,每1头~5头蚕或1粒~2粒蛹的中肠为1个样。c)卵期样品解除滞育后,在生化培养箱温度29℃±0.5℃、相对湿度≥85%的条件下催青;孵化后待其自然死亡。5.2.2.2.2将上述制备的样本每份分别置于1个乳钵孔中,每孔各放1个乳棒,磨碎;滴入4滴~10滴氢氧化钾溶液[w(KOH)=2%],再次研细。5.2.2.2.3按照乳钵序号,将磨碎液用乳棒点样至载玻片,盖上盖玻片,制成镜检样本。5.2.3显微镜检查5.2.3.1直接观察法将镜检样本,置于显微镜(15×40倍或16×40倍)下观察,每个样本观察不少于20个视野,观察有无微粒子孢子。DB51/T1185—201135.2.3.2离心沉淀法将5.2.2.2.2制备的磨碎液,用无纺布滤纸过滤后,将滤液移入离心管中,经3000r/min离心3min,倾去上清夜,沉淀物振荡制镜检样本,置于显微镜(15×40倍或16×40倍)下观察,每个样本观察不少于20个视野,观察有无微粒子孢子。5.2.3.3酸溶解法将检出有微粒子孢子的磨碎液吸取2滴,分别滴于载玻片两端,自然干燥后在其中1点加1滴浓盐酸[w(HCl)=30%],另1点作对照,在30℃生化培养箱中放置10min~20min后,盖上盖玻片镜检(15×40倍或16×40倍)。如果样本已干,可加无菌水1滴。经过酸处理的样本,微粒子孢子溶解消失,真菌孢子保持原状。5.2.3.4过氧化氢法将5.2.3.1、5.2.3.2镜检出有微粒子孢子原液吸取1滴,滴于载玻片上,再将过氧化氢溶液[w(H2O2)=10%]1滴~2滴滴于孢子液中,盖上盖玻片,经过10min~30min,相衬(相差)显微镜镜检(15×40倍或16×40倍),活微粒子孢子释放出极丝。5.2.4判定当镜检发现孢子呈长卵圆形,大小为3.6μm~3.8μm×2.0μm~2.3μm,呈淡绿色,折光性强,中间隐约可见1根黑色线状物,表面光滑,孢子活泼,多左右摆动,有时可见翻滚现象时,孢子则为蚕微粒子孢子(参见GB/T20395附录A微粒子孢子图),原样品确诊为蚕微粒子病。加浓盐酸作用后,被溶解的孢子为微粒子孢子,原样品确诊为蚕微粒子病。加过氧化氢作用后,活微粒子孢子释放出极丝,原样品确诊为蚕微粒子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