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境工作总结范文(三篇)第一篇范文:花开之境花开之境陈歆耕《人民日报》(2021年09月02日20版)从常州花博会场馆采访归来,一直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去写那些“花儿”。花儿如此常见,谁没有见过“花儿”呢?对于写作者来说,有两样“东西”最具诱惑,又最难写:一是爱情,一是花儿。从古到今,写爱情的各类文学作品该有多少?大概可以堆成山了吧?再说写花,大概世上写过文章的人,人人笔下都免不了要写写花,各种各样的花。皆因这世界上如果没有花,该是如何地黯淡、单调、无趣?一写花,文人墨客便文思泉涌,美词丽藻纷至沓来……不过,古今文人写花,不外乎注入个人对人生的感喟、情感,因而描述对象因每个人的人生遭际不同而呈现出独特的色彩。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所谓“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所谓“恨别鸟惊心,感时花溅泪”……但想想看,花会因诗人感时落泪而落泪吗?如果花儿因人的悲欢离合而情动于衷,那花儿每天该是笑,还是哭?该是喜,还是悲?因此,历代文人笔下的花儿,大多是文人自己情感的承载体,而非花儿自身。子非“花”,安知“花”之乐或悲?正当我的思绪处于板结之际,倏然收到湖州铁佛寺发来的一条手机短信。自从前年有一次在湖州铁佛寺与方丈智根一起喝茶说禅后,手机就经常收到从铁佛寺发来的短信,内容皆为与佛学有关的人生感悟、警示短语。这回短信的内容是什么呢?打开一看,信中说:“一叶知秋意,花开即菩提。明天是农历七月十五,祝六时吉祥,福慧增长!”我的脑中忽地灵光一闪,无数种花儿的形象,似乎一下子在我的脑海里清晰地呈现出来。“花开即菩提”,说得太好了。花开的境界,正是“菩提”所包含的人生顿悟后而抵达的至高境界。你看她们,只是默默地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呈现在世人眼中,从来不会在盛开时大声喧哗;春兰秋菊、夏荷冬梅,花儿们一年四季次第开放,使得世人时时都能感受到她们美的身姿;她们没有世俗的所谓喜怒哀乐,完全处于宠辱不惊、物我两忘的境地;她们顺乎四时气节,随风飘曳,该开放时开放,该衰落时衰落;她们用缤纷的美,装点着世界,使得人们不会因污泥浊水、沙尘雾霾而失去生存的希望……如果要让我从所有花中选出一位抵达“菩提”境界的“形象大使”来,我首推莲花,她集中了花的所有美的品质。她不仅仅如周敦颐所赞美的那样,“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更为动人的是,花落之后又结果实有莲子,根部又长出莲藕,用她孕育的果实,滋养着生命,简直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贡献给了这个世界,难怪佛家打坐的地方总是用莲花瓣图形来装饰。吾辈浊物,面对荷花之境界,只会感到卑微和羞惭。据花博会的工作人员介绍,在第八届花博会专题展区,有一处叫“荷园”,流连其中,观者可以感受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意境。更让人惊奇的是在水生植物馆,可以看到一种原产于亚马逊河湾的“大王莲”,在她盛开时叶子直径可达到两米之巨,上面可以站立五六十斤重的孩童而不会下沉。站在花儿的“形象大使”面前,我突发奇想,花博会也应该有个“形象大使”的。那么,在常州本地从古到今的贤人中,该选谁呢?我最先想到的是常州历史上的人文始祖季札。他被誉为中国最讲诚信的第一人,是春秋时期的圣人,孔子称他为“延陵君子”。在他言行中所体现出的诚信、仁义、礼让、睿智等美德,被千古流传。有如此美德的圣人,难道不是花博会“形象大使”的最佳人选?我期待花博会不仅仅办成花卉园艺的博览会,而是向人们传递美的哲思和理念的盛会;我希望这样的展会,能够成为净化人们灵魂的强大的美的场所;我希冀花儿的“菩提”境界,能够使所有观者都感受到。在人面百花交相辉映的盛大花苑里,人如花,花如人……大概花博会的工作人员想不到,最打动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那些造型各异、缤纷多姿的场馆,也不是他们引为骄傲的“五个最”——最大规模、最长展期、最多参展单位、最多异型建筑、最多花卉品种,而是发生在我入住的酒店的一个小小细节。这天晚上,劳累了一天回到酒店客房时,意外地发现床头柜上,我昨晚睡前读过的一本卷着的书籍上,多出了一张非常漂亮的书签,书签画面是一位正在展卷读书的古典美人,在她的身边是飞舞的花瓣和飞翔的小鸟……这书签是从哪里来的?一张粉红色的信笺上,服务员用稚嫩的笔迹写着留言:“尊敬的陈先生,您好!我是您的客房服务员小张,下午进门打扫时,发现您床头柜上有一本打开的书,特为您准备了一张书签,方便您使用……”工作多年,四海奔波,很少碰到过如此细致入微的温馨服务。这让我感到意外、惊讶,也不禁怦然心动。在这里,花儿的气质已经渗进人的心里了。“照镜子”重在找到差距——如何落实十二字总要求之一本报评论员《人民日报》(2021年09月02日01版)“召开一次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这是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的重要内容。如何开好这个会?“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4句话、12个字的总要求,给出了根本遵循。这其中,“照镜子”既是关键步骤,又是重要方法,决定着活动能否取得实效。宗旨意识是否坚定?工作作风是否端正?廉洁自律是否够格?只有以党章为镜、以廉政准则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才能聚焦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在活动中找准靶子、有的放矢。坦率地说,在一些地方,照镜子不大受欢迎。有的同志自我感觉良好,懒得照镜子,动辄曰“寡人无疾”,两眼蒙蒙,双耳聩聩;有的明知自己有问题,害怕照镜子,担心光可鉴真,讳疾忌医;有的只愿看自己光鲜的一面,习惯盛妆出镜,言必谈功劳成绩,自我膨胀、自欺欺人;还有的喜欢拿着镜子照别人,认为自己美得不得了,看到的都是别人的缺点问题。这样的认识,不符合“照镜子”的本意,只能是“闭塞眼睛捉麻雀”,把不住问题的脉、点不到矛盾的穴,让活动成了花架子、批评成了走过场。照不好镜子,或是不愿照镜子,反映出一些同志还存在不以为然的思想,怕照出差距有压力、照出不足挨批评、照出问题被处理。“丑媳妇总要见公婆”。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对我们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必须有敢照镜子的勇气、照好镜子的决心。藏着掖着,只能把小病拖成大病。敢照镜子、勤照镜子,特别是对缺点和错误多往深处照、细处照,使之纤毫毕现,“找出差距”的要求才不会落空,“修身正己”的初衷才能够达到。照镜子,关键是要找准镜子。照什么样的镜子,决定着能看到什么样的问题。如果照的是哈哈镜,自然变形走样、难见真章;如果照的是朦胧镜,云里雾里“看起来很美”,也难以反映实际问题。镜子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才能把缺点看得清清楚楚、把问题看得真真切切。对照党章,增强党员意识;对照廉政准则,增强廉洁意识;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增强自律意识;对照群众期盼,增强公仆意识;对照先进典型,增强先锋意识。这样照镜子,才能搞好教育实践活动,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照镜子、亮底子,是活动要求,更是思想考验。有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勇气,有动真碰硬、敢于交锋的精神,才能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要求,以实际行动密切血肉联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这样的“第一课”更养心邓闽军9月1日晚上,中央电视台向全国中小学生播出了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节目,主题为“乘着梦想的翅膀”。今年的主讲嘉宾,一半都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普通人的讲述其实对学生更有用处。走别人的成功之路,可能并不一定成功,而不走别人的绕弯之路,却可以避免重复前人的失败。对于学生来说,学会构筑一个符合自身的梦想很重要,而学会怎样解决实际问题更加重要。此前激励学生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高考状元,而普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差等生”的人生经历,总是无人喝彩。廖智、王亚平、邓亚波、潘其华,这些在平凡中实现梦想的普通人,他们讲述的梦想与实现梦想的道路、面对困难的经验,除了励志,相信一定会带给孩子们不同的启迪、给他们的心灵以温润的滋养。讲课,一定不要局限于提高学生知识和成绩。怎样培养特长爱好?怎样孝敬长辈?甚至怎样对待早恋?方方面面都可以作为切入点。开学了,第一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设身处地解决好学生的实际问题,定能为孩子们的新学年乃至整个人生奠定良好开局。楷模标注“共同价值观”(今日谈)叶琦《人民日报》(2021年09月02日01版)“B超神探”贾立群缝死衣兜拒红包,视病患为亲人;守林人刘真茂甘忍30年孤独,悉心守护“生命绿洲”……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启动以来,触发无数感动,网络投票已超过1亿人次。公众热议、社会追捧,源于318位候选人身上崇高的道德力量。他们是我们时代的道德象征,他们展现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都是整个社会所应坚守的“共同价值观”。从“小悦悦事件”到“孕妇助夫性侵杀人事件”,一些极端个案,让少数人抱怨道德失守、文明失范。但无论是日常坚守还是生死抉择,众多道德模范用自己的行动,回答着时代的道德考题,形塑着社会的价值观念,为转型期的中国构建起心灵的支撑。“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这些道德楷模让我们每个人感受公益的高尚、反思私欲的狭隘,从他们跳脱一己的高尚德行中获得道德勇气。雷锋、徐虎、郭明义……不管是哪个时代,道德模范都是价值的整合者、道德的提升者,描画着精神与信仰的天际线。相信,他们在拨亮公众心中道德之光芒的同时,也必将汇聚起社会进步的强大正能量。把这篇大文章继续写精彩——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冷溶《人民日报》(2021年09月02日07版)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怎样继续写好这篇大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这个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内容丰富,精辟深刻。有几个思想观点,印象尤深。“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习近平同志为党的总书记。承继伟业、不负重托,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习近平同志坚定地表示:“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一个是坚持崇高信仰,一个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两个最根本的问题。在理想信念问题上,习近平同志非常坚定、非常鲜明。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理想的旗帜”。“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他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坚定理想信念,是对高级干部第一位的要求,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第一位的任务,是加强青年教育的关键和根本。强调坚定理想信念,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面对快速发展、开放多元的时代,面对相互激荡、形形色色的思潮,面对社会生活的复杂变化、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受着冲击。还要不要坚持、能不能坚持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这个问题尖锐地摆在了每一个共产党员面前。信仰动摇,政治上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变成利己主义、实用主义。习近平同志认为,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因为缺乏理想、缺少信仰、精神迷失。“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我们必须站在理想信念这个制高点上来抓党的建设,首先要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对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明确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就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同时,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志存高远,才能立场坚定,才能一往无前。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最高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