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20200627062736)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无)第二章1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2描述性功能: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3解释性功能: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4预测: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包括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含义。5规范性研究: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6社会批评:社会学参与社会的另一方面,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7问卷调查:以文体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8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9参与观察: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一种观察方法。10个案研究:对某个社会单位的生活全过程或关于它的某个方面的个别实力和整体相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11科学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12非介入性研究:它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收集所需资料,而是通过收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13定性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14定量方法: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第三章1社会:以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2角色: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利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合而产生出来而且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3社会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和。4结合关系:人们在感情和行为诸方面相互结合,以达到共同目标的关系。5对立关系:人们的相互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对立或相互否定的一种社会关系。6社会结构:社会主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27人口资源:在特定地域内具有一定数量,质量和关系的人的总称。8人力资源: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体现了包含在人体内的产生生产能力。9人口数量:对人口资源的量的规定性,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有生命的个体总和,通常人口数量指的是人口规模。10人口质量:人口素质,使对人口资源的质的规定性,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等。1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12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和机会构成危害的发展。第四章1文化:(广义)人们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狭义)专指精神文化,文学艺术,音乐体育等。2文化特质: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也称文化元素。3文化集丛:功能上相互整合的一组文化特质,他们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一项功能,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这些文化特质就组成一个文化集丛。4文化模式:由许多文化集丛结合而成的一个文化整体,而与其他文化模式互相区别。5文化反功能:与社会整合功能和社会导向功能的作用相反的,文化也会对社会整合和社会进步起阻碍乃至破坏作用。5习俗: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被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模式。6道德: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和调节人们行为的观念和规范,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价值标准。7法律: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8宗教:本质定义,从宗教是什么的视角下定义;功能定义,从宗教是作什么的视角下定义。从本质上讲,宗教是人们对超自然,超人类的神的幻想,敬畏与信仰,是现实世界在人头脑里的歪曲反映。从文化上讲,宗教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是调整人们社会行为的重要规范,是集信仰,观念,组织,制度于一体的复合体。9文化交流:从文化传播开始的两种文化之间相互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10文化传播:某种文化元素随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或吸收的过程。11文化采借:又称文化杂交,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丛,融入本土文化的过程。12文化冲突: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相互排斥的想象和状态。第五章1社会化: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的主动选择和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2人格:一个人通过社会化而形成的观念,态度,性格,习惯等,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的总和。3生活技能社会化:人们通过学习并获得维持生存状态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本领的过程。4价值观念社会化:人们认知与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过程。5政治社会化:人们逐渐接受和学习被现有政治制度采用和确定的政治信念,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政治态度的3过程。6行为社会化:人们按照通行的社会行为规范模塑自身行为的过程。7角色社会化:按照社会上规定的角色的要求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使个人行为符合于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8基本社会化:生物人通过基本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和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9再社会化: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或称二级社会化。10继续社会化:它使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式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行为模式的过程。11正向社会化:上代人对下代的文化教化和传递的过程。12反向社会化: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又称文化反哺。13社会化的生物因素:个人所带有的一种由上代为下代提供的有利于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特殊遗传素质。14社会化环境因素:影响社会化过程的全部社会环境。15社会实践:实现知识的内化与积累,达到社会化目标的基本途径。第六章1社会互动:人们对他人采取行动或对他人的行动作出反应的过程。2拟剧论: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3交换: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或是,不同行为者之间彼此通过转让自己所有物而获得对方所有物的行为。4合作:在社会互动中,行为者之间为达到某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彼此密切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5竞争: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它是社会互动的一种普遍可见的方式。6符号: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的,有意义的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别的事物的东西。7语言: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定的系统。8身体语言:是身体来代表语言来表达意思的动作和方式。9个人空间:环绕一个人周围的直接的物理区域i。10社会网络:经过各种媒介通过社会互动所形成的个人之间的复杂联系网。11相对稳固的形态:社会网络是由人和人的联合而产生的,如果个人和个人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密切,稳定,那么这个网络就是~~~。12相对松散的形态:如果个人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联系在一起,那么这个社会网络就是~~~。第七章1群体:人们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而联结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2人群:那些偶发聚集体,也是偶然地在同一时间同一地方临时聚集起来的一群人。3成员群体:也是内群体,个人属于该群体的成员,并以本群体的规范作为自己活动的准则,各成员之间在行为上彼此相互影响。4参照群体:被某一群体成员用来作为某种参照对象并试图效法的群体。45家庭:具有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的人们组成的长期共同生活的群体,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群体形式。6家庭类型:家庭成员的组合状况,它是家庭中的代际结构和人口结构的统一组合形式。7家庭生命周期: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一定的家庭从产生到消亡的生命过程。8利益群体:在社会利益系统中,具有相同的利益地位,有着共同的厉害与需求,共同的境遇与命运的群体。9现代社会学的利益群体范畴: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权利系统中的利益地位相同,社会需要和利益相同的社会人群。10既得利益集团:对公共资源享有支配权的社会阶层,为了共有的特殊利益而结成的共同体。第八章1组织: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而有计划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严密结构的制度化的群体。2组织过程:组织的动态行为过程。3组织决策:组织成员从两个以上的行动方案中进行选择决断,以期最优化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4组织沟通: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即组织成员之间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以传达思想,观点,态度,感情或情报的过程。5纵向沟通:组织内部的信息由上层到下层或由下层到上层的传递过程。6横向沟通:组织内同一层次的部门和组织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7正式沟通:组织内部的信息按照明确的规章制度所规定的方式进行传递,通常是成文的。8非正式沟通:通过内正式沟通以外的渠道进行信息传递,通常是不成文的。9组织控制:组织用各种规章制度和奖惩手段来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以保证组织的决策和指令能够有效的贯彻执行,维护组织的各项秩序。10预先控制:在组织行为发生之前所进行的一系列控制活动。11现场控制:又称同步控制,是对正在进行实际操作的组织成员的行为进行指导和监控,使组织成员的行为始终指向组织的目标。12反馈控制:针对组织成员的活动结果进行控制。13科层制:建立在法理型统治基础上的,以正式规则为管理主体的,具有职权分工和职位体系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14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组织同时并寸的非正式的小团体,也叫非正式组织。15公共部门: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16私人部门:为私人所拥有,并以里利润最大化为组织目标,通过在市场上出售其产品或提供服务以求得利润的各类工商企业组织,也叫私有部门。17第三部门:在政府组织和营利组织之外,还有一类组织,他们既不是政府的某个部门或下属组织,也不追求拥有者的利益,他们介于国家和市场之间。5第九章1社会制度:基于一定家伙子标准而设立和形成的一套相对稳定的,模式化的,被人们习惯和自觉所遵守的规范体系。2价值要素:也称价值标准,是主体丢客体的有用性以及用处大小的判断。3家庭制度:关于家庭的性质形式关系功能权利和义务的一套规范体系。4经济制度:社会用于限制调节或促进人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行为的社会规范体系。5教育制度:社会的启导延续和发展的制度,是社会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织部分,是社会传授知识与科学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社会规范体系及其组织机构的总和。6政治制度:国家权力如何产生,如何行使和有关权力结构的规定,由国家颁布并强制执行的,用以约束社会成员和群体活动的规范体系。7宗教制度:宗教观念,信仰,宗教仪式以及宗教组织形式在内的规范体系。8社会制度的周期:一种具体的社会制度从产生发展成熟消失最后被新的制度替代的过程。第十章1社区:以一定的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2社区纵向格局:一个社区的各种社会单位和子系统与外部社区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体现了地方社区与大社会的联系。3社区横向格局:一个社区中的各个组织或子系统在本社区内部彼此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这个结构关系主要通过社区内各单位之间的协调方法来维持。4农村社区:以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人们为主体构成的同质性较高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5城市社区:又称都市社区,以从事各种非农业生产为谋生手段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口所构成的异质性较高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6城市郊区化:城市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大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活动由城市的中心向城市边缘的郊区迁移和发展的过程。7集镇社区:一种介于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之间的中间形态,是联接两者的桥梁,是一种由农村向城市过度的形式。8社区发展:在城乡基层社区中居民依靠社区自身力量,在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下,推动社区有计划地社会变迁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第十一章1广义的社会不平等:社会差别,个人或群体间的任何差异。2狭义的社会不平等:个人或群体间的等级差异。3阶级:依据社会资源的不同,占有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所组成的社会集团。4阶层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