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专业知识二考试重点: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相互作用,用药监护一:药物相互作用1.丙磺舒、阿司匹林、呵|喋美辛、保泰松和磺胶类药可减少青霉素类的肾小管分泌而延长其血浆半衰期。2.青霉素类可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3.青霉素类与氨基糖昔类抗菌药物混合后,两者的抗菌活性明显减弱,因此两药不能置于同一容器内给药。菌药物结构免受破坏二:用药监护(一)用药前必须询问过敏里青霉素类可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发生无一定的规律,且与剂量无关,表现为过敏性体克、榕血性贫血、血清病型反应、药摩、药物热、接触性皮炎、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等。由开环的ß-内酷胶环与自身蛋白结合形成的青霉唾瞠-蛋白质聚合物,称为主要抗原决定簇,鉴于不同侧链的青霉素都能形成结构相同的抗原决定簇青霉喔瞠基,因此,可以选用250-500U/ml浓度的青霉素洛液皮内注射0.05-O.1ml做所有青霉素类药的皮肤敏感试验。(1)经20min后,观察皮试结果,呈阳性反应者禁用。必须使用者经脱敏后应用,应随时做好过敏反应的急救准备。(2)询问用药史时,必须了解患者有无青霉素类过敏史、其他药物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史。(3)无论采用何种给药途径(口服、肌内或静脉注射),应用青霉素类、青霉素类复方制剂前,须做青霉素皮肤敏感试验。(4)过敏性体克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并即给患者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吸氧,应用血管活性药、糖皮质激素等抗体克治疗。(二)根据PKlPD参数制定合理给药依据药效动力学(pharmacokirietic,PK)/药代动力学(pharmacodynamic,PD)参数,青霉素类药基本属于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具有时间依赖性且血浆半衰期较短,几乎无抗生素后效应和首剂现象,其抗菌活性与细菌接触药物的时间长短密切相关,而与血浆峰浓度关系较小。主要缘于:(1)青霉素类对繁殖期细菌作用明显,对静止期细菌影响较小。此外,在高渗环境中,细菌虽胞壁损伤但仍继续生存,无致病力,而停药后可迅速合成并修补胞壁,恢复致病力,因此,必须保持持续、有效的药物浓度,宜每日分次给药。(2)血浆药物浓度低于最小抑菌浓度时,细菌很快生长,当达到MIC时增加药物浓度并不能增加疗效,首要地是延长高于MIC的持续维持时间。(3)研究证明,当TMIC%达到40%以上时,青霉素类药可显示满意的杀菌效果。青霉素类药的疗效与给药方法直接相关。青霉素的血浆半衰期短暂,仅约30min,药物经7个半衰期就将消失殆尽,青霉素对多数敏感细菌的有效血浆浓度可维持5h;另在肾功能正常情况下,给药剂量的75%由肾脏排出。青霉素最有效的给药方法为每隔6h给药1次,以保持有效的血浆浓度,同时保持持续接触和杀灭细菌的时间。其他青霉素类药应综合具体药品的血浆半衰期、抗生素后效应、MIC、MBC,AUC、首剂现象等参数权衡决定给药方案。(三)选择适宣的溶剂和滴速青霉素类的结构中具有不稳定母核(自内酷胶环,6-APA母核),易于裂解而失效。与酸性较强(pH3.5-5.5)的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或作为榕剂,可促使青霉素结构裂解为无活性的青霉烯酸、青霉唾瞠酸,失去效价并易致过敏性反应。需注意:(1)溶剂应选择0.9%氯化铀注射液(pH5.0-7.5)(2)单剂量容积为50-200时,不宜超过2ooml(3)应新鲜配制。(4)静脉滴注时间不宜超过1h(小容积、短时间),既可在短时间形成高血浆浓度,又可减少因滴注时间过长药物裂环分解而致敏。(5)青霉素饵盐不可快速静脉滴注及静脉注射。(四)监妒青霉素类药的特殊反应(1)全身应用大剂量青霉素可引起臆反射增强、肌肉瘟孪、抽搞、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青霉素脑病),此反应易出现于老年和肾功能不全者,对特殊人群包括婴儿、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尤要注意监护。(2)青霉素不可用于黯内注射。(3)大量应用青霉素锦、铀盐,可致电解质紊乱。大剂量静脉滴注青霉素饵盐,可发生高血押症,甚至影响心肌的兴奋性,有心脏停搏危险;大剂量静脉滴注锅盐,可出现低掷血症、代谢性碱中毒和高铀血症。在用药过程中注意监测电解质水平。(4)应用青霉素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病等时,可由于病原体死亡而致症状加剧,称为吉海反应(赫氏反应)。此反应一般发生于青霉素初始治疗后6-仙,于12-24h内消失。表现为全身不适、寒战、咽痛、心动过速等;同时现有梅毒病变可有加重现象,如二期梅毒皮磨再现等。在晚期心血管或神经梅毒更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吉海反应可能为螺旋体抗原与相应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的结果,或与螺旋体释放非内毒素致热有关。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使吉海反应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