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江南第一家”的家教精华作者:王大龙来源:《新天地》2011年第06期为搜集新闻界名人石西民同志的历史资料,我和他的女儿石小华导演来到石西民同志的家乡——浦江。浦江县委宣传部陶部长邀请我们走访了江南第一家——郑义门。不看不知道,一看真精妙。郑氏在宋、元、明三朝合族同居15世,同财共食达三百三十余年,鼎盛时期人口达三千余人。元代因两次旌表为“孝义门”而改称郑义门,明代被旌为“江南第一家”,并以“江南第一家”闻名天下。几百年前的郑氏家族,除了注重子弟文化教育之外,特别重视子弟品德行为的养成。族中子弟有许多规矩要遵守:清晨,听到钟声就起床,衣着要端正,免巾赤脚,裸露臂膀,以及手舞足蹈的动作,都不许做出;见到客人,行止应有礼数,言语庄重,不许掺杂俗话;交友要慎重,不能与屠竖小人为伍。《郑氏规范》告诫子弟不许做胥吏,也不准出家当和尚、道士;不能滥祀神灵,以求于鬼神;族人不能与他人争奇斗艳,以戒奢崇俭;不许结交唱戏的人,更不得引进家门;自己也不能作曲,下棋、玩双陆、养鹰犬,都不得进行;不得欺压乡邻,图人财物;不许赌博。族人如违犯上述规则,家长聚集众人,罚其跪拜,只要比他大一岁,就要拜30次,以羞辱他,如不悔改,就打板子,再不悔过,则开除出族,宗图上除名,同时送官府惩治,如果悔改了,三年后复归家族。子弟应当亲近正人君子和明理之人,使自己不断有所感悟,有所进步,得到教益。郑氏家教强调家长的身体力行。《郑氏规范》第十五条规定:“为家长者,当以至诚待下,一言不可妄发,一行不可妄为,庶合古人以身教之意。临事之际,须察察而明,毋昧昧而昏,更须以量容人,常视一家如一身可也”。它的意思是:作为家长应当以诚心对待家众,话不能随便乱说,行动不可乱为,希望能像古人那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办理事情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在细节上显示精明,切莫糊里糊涂不明白事理导致昏庸。必须有容人的肚量,通常要把一家人当做自身一样看待。在郑宅镇东有座小学,它的前身是东明精舍,后来又叫做东明书院。东明书院是元代郑绮的第五世孙郑德璋创办的。郑德璋主持家政时,痛心于本族子弟失学荒业,于是,在离家一里地外建了一座私塾。他不仅规定了年满16岁的本族子弟必须就读其中,而且聘请了当时社会上著名学者来书院执教。1334年,明代著名儒学大家宋濂仰慕郑氏家风淳厚,追随当时的大儒吴莱就读东明精舍。后经吴莱推荐,留任精舍主讲达二十多年,为郑氏家族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儿童、青年要接受伦理的、文化的教育及办事能力的训练。儿童从5岁开始学习礼仪,参加朔望的祠祀,每天早餐后要到书斋行礼。8岁进家塾读书,12岁出就外傅,16岁入大学,由家族延聘的名师训导教授,引入正道。一直可以读到21岁,如果取得功名,有权继续学习,否则就从事理家的活动。龙源期刊网岁以后,能背诵四书五经,并能讲解大义,就可以举行冠礼,不能就要到21岁;如果弟弟达到标准了,先给弟弟行冠礼,以羞辱其兄,促进他学习。已冠子弟在学的,10日一次轮流背书,假如一次背不通,揭去头巾,三次不行,就如同未冠,以示惩戒。参加家务活动的青年,争取学会办事的能力,如跟随管事人到官厅,学习办理事务和处理人际关系。(责编:金燕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