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物流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物流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课题八弹性预算法与零基预算法教学目标: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了解物流成本控制的概念、内容、原则和基本畅叙,掌握物流成本控制方法中的弹性预算法与零基预算法,理解弹性预算法的原理、特点,掌握弹性预算法的编制方法,了解零基预算法的编制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成本控制思想全面规划物流作业过程,正确分析物流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以通过切合实际的物流成本控制方法,帮助企业寻找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教学重点:弹性预算法、零基预算法教学难点:弹性预算法物流成本预算一旦运作计划程序确认了系统修正、绩效目标和计划活动之后,下一步就是确定其预算期费用。要得到一个公正合理的物流成本预算有很大的争议。以取得运作计划目标所需要的资源为目的,预算程序的起步,通常由做出申请的经理提出。一个预算可以用来支持绩效评估,将预算数值和周期内实际数值相比,或者和过去已经达到的实际水平对比,可以反映不同时间、不同部门或运作单位,或实际运作的相对绩效,从而确认改进的方向和机会。预算的分类核定的预算是执行物流成本控制规划的基础。物流成本规划控制中,常见的预算基本类型有4种,即固定预算、弹性预算、零水平和资本预算。前面三种类型用来控制直接费用的,而最后一种类型,则主要在对物流系统设计作重要调整时使用,比如在资金方面对设计、设备、或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做出的支持。一、弹性预算弹性预算是为了适应运作期内非预期的运作量的增减变动而提供的一种方法。通常弹性预算使建立在标准成本的基础上的。“标准成本”通常被定义为一个期望的标准,典型的物流标准成本指标包括每小时的装箱数、每次订货的货品数、每公里运输的成本等。弹性预算的特点:1、可以随时根据业务量进行调整,具有伸缩性。2、弹性预算的编制以成本可以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为前提。弹性预算的程序:1、业务量计量单位的选取--代表性、直观性原则;2、业务量变动范围的确定3、选择弹性预算的表达方式:列表法、公式法案例:某仓储部门预计下一个季度的入库货量为6000件,允许货量在80%到120%之间变动,要求做出该仓储部门的弹性预算表和预算公式成本项目费用和库存量之间的关系管理人员工资固定基本工资1800元装卸搬运费用装卸搬运人员基本工资600元,另外按照入库商品数量每件支付0、1元仓库租金每个季度5000元机器维修保养费用平均每个月维修费用500元验收费用验收人员基本工资800元,另外每件入库商品支付0.5元保险费用每件商品保险费用0、2元二、零基预算预算支出以零为起点,从根本上考虑它们的必要性及其数值的多少。零基预算的步骤:1、做出计划期内的任务和目标,包括计划期内的开支项目、具体数据等2、分列出不同支出项目的重要性程度3、根据不同项目的重要性程度分配资金,落实预算,重要的项目预算多一些。第二节目标成本法什么是物流目标成本?物流目标成本指根据预计可以实现的物流营业收入扣除目标利润计算出来的成本。它是目标管理思想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应用的产物。(一)倒扣法:根据市场调研结果确定顾客可以接受的单位价格,扣除企业预期达到的单位产品利润、国家规定的税金、预计单位产品流通期间的费用,最后得出单位产品的目标成本。(二)比价预算法:将新产品和曾经生产过的功能相近的老产品进行对比,老产品上面有的零件按照老产品的零件价格计算,新产品与老产品不同的零件按照新的材料耗费定额、工时定额、费用标准等加以估价测定。设用于对老产品进行技术改造时目标成本的确定。案例:(三)本、量、利分析法:在利润目标、固定成本目标、销量目标既定的前提下,对单位变动成本目标进行计算。利润=单位售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目标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售价-(利润+固定成本)/预计销售量(四)功能成本分析法价值工程又称为价值分析是一门新兴的管理技术,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它40年代起源于美国,麦尔斯是价值工程的创始人。1961年美国价值工程协会成立时他当选为该协会第一会长。在二战之后,由于原材料供应短缺,采购工作常常碰到难题。经过实际工作中孜孜不倦地探索,麦尔斯发现有一些相对不太短缺的材料可以很好地替代短缺材料的功能。后来,麦尔斯逐渐总结出一套解决采购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并且把这种方法的思想及应用推广到其他领域,例如,将技术与经济价值结合起来研究生产和管理的其他问题,这就是早期的价值工程。1955年这一方法传入日本后与全面质量管理相结合,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成为一套更加成熟的价值分析方法。麦尔斯发表的专著《价值分析的方法》使价值工程很快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对于上述价值工程的概念,可作以下几个(1)价值工程的对象。凡是为获得某种功能而发生费用的事物,都可作为价值工程的对象予以研究。比如产品、工艺、工程和(2)价值工程的目的。它的目的是以对象的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使用者所需要的功能,而获取最佳的综合效益。为此,还要理解以下概念:①功能:它是产品满足用户某种需要的属性。比如,手表可以使佩带者计量时间,计时就是手表的功能。②寿命周期成本。它是指从对象的研究、形成到退出使用所需的全部费用。寿命周期成本包括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可用公式表示如下:C=C1+C2式中C--寿命周期成本;C1--生产成本;C2--生产成本随产品功能或质量的提高而增加,产品的使用成本随产品功能或质量的提高而减少。价值=功能/成本,即性价比。提高价值的基本途径有5种,即:(1)提高功能,降低成本,大幅度提高价值;(2)功能不变,降低成本,提高价值;(3)功能有所提高,成本不变,提高价值;(4)功能略有下降,成本大幅度降低,提高价值;(5)提高功能,适当提高成本,大幅度提高功能,从而提高价值。价值分析法在产品成本预算中的应用新产品开发工作对产品制造成本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特别象汽车这种前期投入大,资本和技术双密集型的产业更是如此。传统的成本管理只注重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忽视投产前的产品开发和设计的成本管理。产品投产后,降低成本各种作业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当然是降低成本的一条途径,但如果产品本身设计不合理,存在过剩功能,造成先天的成本缺陷,产品一旦投产,降低成本的潜力就不大了。通过下面的产品价值工程分析,我们不仅要分析产品整体的价值,还要对产品实施结构细分,从每个零部件中挖掘降低成本、提高价值的潜力,形成产品价值工程分析的树形支状网络。在产品的制造成本中,直接材料的比重最高,往往会超过50%。另外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随着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产品材料比率和工费比率在不断提高。1、功能的确定----功能评价系数功能评价系数=某零件的功能分数/全部零件的功能分数之和①这个零件起什么作用;②为什么需要这个功能;③是否有简便方法实现这项功能;④这些零件的功能是否必要,有无过剩功能;⑤能否采用标准化零件。2、成本系数=某零件成本/全部零件的总成本3、价值系数=功能评价系数/成本系数----零件的价值是否同其成本成相应比例4、该零件的目标成本=该产品的目标成本×功能评价系数5、确定产品零件成本的升降程度6、拟定降低成本的措施---能否用成本更低的材料代替;能否用更新的工艺方法。一对一进行打分序号零件名称ABCDE各个零件得分情况1A101132B010123C101134D010015E00011全部零件得分10各工作小组评价结果序号零件名称一二三四小计平均得分评价系数1A322292.250.2252B2233102.50.253C3322102.50.254D112151.250.1255E121261.50.15合计1010101040101.00序号零件名称功能评价系数成本系数价值系数当前单位变动成本按功能评价系数分配成本/元应降低成本额/元(1)(2)(3)(4)=(2)/(3)(5)(6)=目标成本×(2)(7)=(5)-(6)1A0.2250.32B0.250.23C0.250.24D0.1250.15E0.150.2合计1.001.002520第三节责任成本法责任成本:责任成本是以具体的责任单位为对象,以其承担的责任为范围所归集的成本,也就是特定责任中心的全部可控成本。责任单位:在成本管理上需要、责任可以分清、其成本管理业绩可以单独考核的单位都可以划分为责任单位。责任单位能对责任成本进行预测、计量和控制。按照责任单位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横向和纵向责任单位。一、意义推行责任成本给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1)建立健全了全面经济核算体系,统一了核算形式。实行了责任成本法后,就克服了核算因层次不同而形成的“两张皮”问题。(2)完善了企业内部经营机制,促进了各项基础管理的加强。推行责任成本以后,可及时准确地反映出全厂资金运动及分布状况和生产消耗责任分布情况,透视出各生产经营环节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和数据。同时还相应加强了定额、计量财产物资管理和原始统计记录等基础工作。(3)深化了企业内部承包经济责任制。既为承包经济责任制提供了可靠的各类收据。又为经营者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手段。使部门责任、效益核算、利益兑现和管理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责权利统一。(4)实现了企业资金成本的过程控制,较大程度地改变了过去事后算帐的情况,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责任成本的计算1、直接计算法:把该单位每一笔成本逐一相加2、间接计算法:某责任单位成本=该责任单位发生的全部成本-该单位不可控成本+其他单位转来的责任成本属消耗量变化范围的划归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分厂、车间;属单位价值变化范围的划归有关供应、技术部门或厂部负担。另外,在对固定费用划分责任归属时,按资产的使用权和分布状态确定责任单位,再确定成本责任责任成本考核的依据----------业绩报告,内容包括:1、责任预算数2、实际成本支出3、预算和实际的差异第四节成本差异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含义:预算成本(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分为不利差异和有利差异。意义:通过成本差异的计算,对差异的原因进行因素分析,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成本差异由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组成成本差异的基本原理:价格差异=实际价格×实际数量-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数量差异=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价格×标准数量成本差异的计算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1)价格差异:实际耗用材料按实际采购价格计算与按标准价格计算之间的成本差额。(2)数量差异:按标准价格计算的的材料实际耗用数量与标准耗用数量之间的成本差额例:某厂某产品的材料耗用定额为10公斤,每公斤标准价格为1元,材料标准成本为10元(10×1)。如本月投入生产120台,实际消耗材料1250公斤,实际单位为每公斤1.10元。请计算出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并列表表示。材料数量差异=(120×10×1)-(1,250×1)=-50(元)材料价格差异=(1,250×1)-(1,250×1.10)=-125(元)工资成本差异。工资成本差异包括人工效能差异和工资率差异两部分。人工效能差异和工资差异的计算公式如下:人工效能差异=(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标准工资率)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实际工时*标准工资率)计算结果,正数为超支,负数为节约。例如:上述产品的直接人工标准工时为每台8小时,每小时标准工资率为0.5元,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为4元(8×0.5)。如生产120台共耗用900工时,实际工资率为0.6元,则请计算差异人工效能差异=(900×0.5)-(120×8×0.5)=-30(元)(节约)工资率差异=(900×0.6)-(900×0.5)=90(元)(超支)变动制造费用:包括变动制造费用效能差异和变动制造费用耗用差异两部分。变动制造费用效能差异=(实际工时*标准费用分配率)-(标准工时*标准费用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耗用差异=(实际工时*实际费用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费用分配率)计算结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