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刘兰平学习的目的:•熟练掌握有关金融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同学们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我国当前的金融方针、政策以及金融改革的措施加深认识并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4学时第二章信用4学时第三章金融市场4学时第四章商业银行6学时第五章中央银行6学时第六章货币理论4学时第七章金融创新4学时合计32学时学习内容及课时安排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货币的本质2、货币的职能3、货币的形式4、货币制度主要内容:一、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货币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货币本质的理解:△货币首先是一种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一切商品价值的表现材料,具有与其他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货币外在形式的变化不改变货币的本质,也不改变货币与商品的对立均衡关系.二、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五大只能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贮藏手段价值尺度即货币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尺度的职能。货币是一种尺度,是一种单位,所有商品和劳务的价值都可以用它来衡量和表示。货币在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时,就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货币之所以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价值尺度用以衡量和表现所有商品和劳务价值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特点:只需要观念或想象中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作用:为各种商品和劳务定价。价值尺度▲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特点:①必须使用现实的货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币需求:流通中需要多少货币取决于3个要素:价格(P)、待出售的商品数量(Q)、货币流通速度(V).在金属货币制度下:M=PQ/V②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在交换中转瞬即逝。人们注意的是货币的购买力,只要有购买力,符号票券也能作货币。纸币、信用货币因此而产生。流通手段▲作用:两重性。△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促进商品流通与市场的扩大;△将交换过程分离为买卖两个环节,出现买卖脱节、供求失衡的可能性。流通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时发挥贮藏手段职能。原因: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货币等于贮藏社会财富;货币具有与一切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可随时购买商品。贮藏手段贮藏手段目的:贮藏财富;为购买或支付作准备;为投资积累资本;为预防不测之需或其他目的。▲发展:形态变化: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方式变化:个人窖藏→请人代管→存入银行用途变化:单纯致富→积累资本,提高消费▲作用:金属货币制度下可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信用货币制度下形成部分储蓄,影响即期购买力。▲货币在偿还债务或作单方面支付时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特点:没有商品(劳务)与之作相向运动,是在信用交易中补足交换过程的独立环节。▲发展:扩展到商品流通以外的各个领域:纯粹的货币借贷、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工资和其他劳务收支等。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当货币越出国界,在国与国之间发挥上述四大职能时,该货币则成为一种“世界货币”,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只有少数国家能自由兑换的货币才具备这一职能(如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货币不具备这一职能。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大和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货币形式经历了从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化的过程:△从一般等价物转化为货币形式后,出现一个漫长的实物货币占主导的时期;△从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形式的转化;△从金属货币向代用货币形式转化。△从代用货币向信用货币形式转化。三、货币形式非金属商品充当交易媒介,如牲畜、贝壳、木材、布匹、米等普通商品。特点:普通商品充当货币,基本保持原有的自然形态,且在交易过程中不固定地充当交易媒介。缺陷:体积笨重,不便携带与运输;质地不匀,极难分割;容易腐烂变质,难于贮存与作为价值标准。1、实物货币:是最早的货币。以金、银、铜等贵金属为币材的货币即为金属货币。贵金属的天然属性使其逐步取代实物货币而独占货币地位。缺陷:称量与鉴定成色十分麻烦;金属货币流通极易磨损,携带也不安全,流通费用较高;金银数量有限,开采不易,币材的供应无法满足市场交易不断扩大的需要。2、金属货币:它是金属货币的代表物,由政府或银行发行代替金属货币流通使用的纸币。特点:它是非足值的货币,须有十足的金属货币作为准备,其发行量受制于金属货币准备量,且持币人可自由地向政府或发行银行兑换足值金属货币。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扩展,金本位崩溃,代用货币又被现代信用货币所代替。3、代用货币:4、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代用货币进一步发展的产物。信用货币只作为信用关系的产物,不再作为金属货币的代表物,不能与金属货币相兑换,是纯粹的货币价值符号,因而它是一种债务型的货币。20世纪30年代,因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先后脱离金本位,纸币成为不可兑换的信用货币,目前已是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采用的货币形态。5、电子货币它是现代经济,特别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产物。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四、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体系和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自从国家干预货币流通之后就开始形成货币制度。▲较为完善的货币制度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而逐步形成的。•确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名称、值);•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主币、辅币及其规格);•规定货币铸造或发行的权限与流通程序;•规定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1、货币制度的内容确定用什么金属来作为货币材料是建立货币制度的首要步骤,货币金属是建立货币制度的基础,也是一种货币制度区别于另一种货币制度的依据。货币材料确定后,就要规定货币单位,它包括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每一单位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量。例:1934年1月的法令规定,1美元含纯金13.714格令(0.888671克)。货币材料与货币单位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也称主币。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小额周转使用,通常用贱金属铸造。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在纸币制度下,本位币由国家垄断发行。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力。各国货币制度一般规定辅币限制铸造。辅币只具有有限法偿力。货币的种类及铸造与发行就是黄金储备制度,是货币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国货币稳定的基础。在当前世界各国不兑换的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黄金只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准备金,各国都储备一定量的黄金作为准备。金准备制度2、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平行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属本位制信用本位制发展过程•以白银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以白银为本位币的币材,银币是无限法偿货币,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一致。•银本位制从16世纪以后才开始盛行,存在的时间不长和实行的范围也不广。1)19世纪以后,其产量激增,银价不稳;2)白银体积大而价值小,不适应资本主义大规模交易的需要。银本位制•以金和银同时作为币材的货币制度。•金银两种铸币都是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两种货币可自由兑换,且都是无限法偿货币。•银价值含量小,适宜小额交易;金价值含量大,适宜大额交易。•它分为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三种形式。金银复本位制•双本位制下,形成了国家官方金银比价与市场自发金银比价平行存在的局面,官方比价较市场自发比价缺乏弹性,不能快速依照金银实际价值比进行调整。因此,当金币与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相背离,从而使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则充斥市场。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指以黄金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主要有三种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无论是金块本位制还是金汇兑本位制,都没有金币的流通,从而失去了货币自动调节流通需要量的作用,币值自动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也不复存在。金本位制•指以不兑换黄金的纸币或银行券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不兑现的纸币一般是由中央银行发行,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法偿能力。•黄金已完全退出货币流通,纸币代替黄金成为本位币,这种现象称为黄金的非货币化。•信用货币制度是一柄双刃剑,使国家获得干预经济的手段的同时,也使得通货膨胀成为可能。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一)货币层次的划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货币性、变现能力)指一种金融资产能迅速转换成现金而对持有人不发生损失的能力,也就是变为现实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能力。五、货币层次根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来划分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M0——流通中现金M1=M0+商业银行体系的支票存款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国库券、商业票据等)关于货币供应量层次的划分并无定论,但根据资产的流动性来划分货币供应量层次,已为大多数国家政府所接受,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基本内容已被各国普遍接受。•M0=流通中现金•M1=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M2=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M0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流动性最强的货币,M1通称为狭义的货币供应量,是反映企业资金松紧的重要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M2通称为广义货币供应量,流动性最弱,但反映社会总需求的变化。我国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二)货币层次划分的现实意义:货币是引起经济波动的一个因素,货币供求变化对国民经济的运行有重大影响。·通过对货币供应量指标的分析,可以观察分析国民经济的变动;·考察各种具有不同货币性的资产对经济的影响,并选定一组与经济的变动关系最密切的货币资产,作为中央银行控制的重点,有利于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并及时观察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2003年8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法定准备金率上调1%。从9月21日起,除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外,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都须将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6%调高至7%。案例上调一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大体将冻结商业银行1500亿元的超额准备金,也就意味着减少了1500亿元的基础货币。加上货币乘数的影响,如果不考虑其他情况的动态变化,专家估计对货币供应量指标M2(广义货币,包括现金+企业活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定期存款)的潜在影响在7000亿元左右。案例:中央银行为何在此时采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原因分析:“保持货币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是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1、2003年上半年,全社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万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高于上年同期近10个百分点,是1993年以来同期的最高水平。除基建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外,更新改造投资同比增长39.2%,同比增幅提高23.1个百分点。这些数据,高得令人担忧。此外,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汽车、建材(包括钢材、水泥等)、电解铝等少数几个行业,甚至有些产品本来就供大于求的行业的投资也出现大幅度增长。这种情况导致上至政府高层、下至市场都普遍担忧经济局部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过剩。2003年1到5月,机械、电子和纺织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73.5%、59%和625.6%,而制造业的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到5月份为止一直处于通缩中。2、伴随着10年来最高投资增长率的,是增长过于迅猛的货币供应量。•一个简单的指标是,前七个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18872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的水平。•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5万亿元,同比增长20.8%;•——6月份一个月,贷款增加5250亿元,创月度贷款的历史最高水平;•——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5.9万亿元,同比增长22.9%;•——7月份贷款增加额比上年同期增长71%。•如果下半年新增贷款保持与上半年同样的水平,全年的新增贷款将达到3.6万亿元;而在五年内,这部分贷款中会有5000亿至1万亿元成为不良贷款!原因在于,在经济景气上升时期投放出去的贷款在经济出现较大起伏后必然产生大量新的不良贷款。•“目前的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