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制药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三篇)第一篇范文:生物技术制药总结生物技术: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技术1基因工程制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外援基因导入宿主菌或细胞进行大规模培养,以获得蛋白质药物的过程。2.载体:是携带外源目的基因或DNA进入宿主细胞,实现外援基因或DNA的无性繁殖或表达有意义的蛋白质所采用的一些DNA分子。细胞传代paage:将细胞从一个培养器皿中消化、分散并接种至另一个培养器皿中的操作。细胞克隆培养(clonalculture):即单细胞分离培养,是将动物组织分散后,将一个细胞从群体细胞中分离出来,由单个细胞培养成纯系细胞集群。动物细胞的复苏:其原则是快速融化,必须将冻存在-196℃液氮中的细胞快速融化至37℃,使细胞外冻存时的冰晶迅速融化,避免冰晶缓慢融化时进入细胞形成再结晶,对细胞造成损害。细胞融合(cellfusion):是指在外力(诱导剂或促融剂)作用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源(种、属间)细胞或原生质体相互接触,从而发生膜融合、胞质融合和核融合并形成杂种细胞的现象,或称细胞杂交。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animal):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生殖细胞、胚胎干细胞和早期胚胎,并在受体动物的染色体上稳定整合,在经过发育途径将外源目的基因稳定地传给子代,通过这项技术所获得的动物即为转基因动物。胚胎干细胞(embryostemcell):简称ES细胞,是从早期胚胎细胞团分离出来并能在体外培养的一种高度未分化的、具有形成所有成年细胞类型能力的全能干细胞。它是正常二倍体型,像早期胚胎细胞一样具有发育上的全能性。抗体工程制药(antibodyengineeringpharmaceutics):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包括动物细胞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和转基因动物及转基因植物技术生产抗体药物的过程。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ntibody,mAb):简称单抗,将能大量扩增和永生的骨髓瘤细胞和能合成分泌特异性抗体的B细胞(仅识别一种抗原表位)进行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经筛选和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仅能合成及分泌抗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杂交瘤细胞克隆化(cloning):是指将阳性孔中分泌抗体的单个细胞分离出来。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一般要经过3次克隆化才能达到100%的阳性克隆。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antibody,bsAb):亦称双功能抗体,是含有两个不同配体结合位点的抗体分子,它有两个不同的抗原结合部位(两个臂),可分别结合两种不同的抗原表位。嵌合抗体(chimericantibody):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异源单抗的轻、重链可变区基因插入含有人抗体恒定区的表达载体中,转化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抗体,表达的抗体分子中轻、重链的V区是异源的,而C区是人源的,即整个抗体分子的60%~70%是人源的。人源化抗体(humanizedantibody,hAb):通过CDR移植即把鼠抗体的CDR(互补决定区)序列移植到人抗体的可变区内所得到的抗体,也称CDR移植抗体或改型抗体。该抗体既具有鼠源性单抗的特异性又保持了人抗体的功能(C区的功能)。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抗原能刺激机体特异性免疫细胞,使其活化、增值、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抗原与相应免疫效应物质在体内或体外相遇时,可发生特异性结合而产生免疫反应的特性。减毒活疫苗(liveattenuatedvaccine):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手段使病原体的毒性即致病性减弱或丧失后获得的一种由完整的微生物组成的疫苗制品。灭活疫苗(inactivated):是将病原体经培养增殖、灭活纯化处理,使其完全丧失感染性,但保留了病原体的几乎全部组分因此灭活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亚单位疫苗(subunitvaccine):利用微生物的某种表面结构成分(抗原)制成、能诱发机体产生抗体的疫苗。分解代谢阻遏(cataboliterepreion):在菌体的生长阶段被菌体快速利用的碳源会产生大量的分解产物,这些代谢产物阻遏次级代谢酶系的合成,只有当这类碳源被消耗完后,阻遏作用被消除,菌体才由生长阶段转入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阶段,这种发酵过程中的次级代谢产物在碳源被消耗尽时才产生和积累的现象称为分解代谢阻遏。生物技术: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技术。种龄(inoculumage):种子罐中培养的菌丝转入下一级种子罐或发酵罐时得培养时间生物技术药物的特性?(1)理化性质特性(1)相对分子量大(2)结构复杂:蛋白质和核酸均为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含有四级结构(3)稳定性差(2)药理学作用特性(1)活性与作用机制明确:活性物质对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比较清楚(2)作用针对性强:有特定的靶分子、靶细胞或靶器官(3)毒性低:生物技术药物本身是体内天然存在的物质或它们的衍生物(4)体内半衰期短(5)有种属特异性(6)可产生免疫原抑制(3)生产制备特性(1)药物分子在原料中的含量低(2)原料液中常存在降解目标产物的杂质:应采取快速分离纯化的方法以除去影响目标产物稳定性的物质(3)制备工艺条件温和:目的产物不稳定(4)分离纯化困难:需要多种不同原理的层析单元操作才能达到要用的纯度(5)产品易受有害物质(4)质量控制特性质粒的特点:(1)是指独立于原核生物染色体之外具有自主复制能力的遗传物质。(2)质粒具有遗传传递和遗传交换的能力(3)质粒具有不相容性:两种亲缘关系密切的不同质粒不能在同一宿主细胞中稳定共存。4..共价闭合环状DNA(ccDNA),开环DNA(ocDNA),线状DNA(lDNA)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5.复制子松弛型复制子的复制和宿主蛋白的合成功能无关,宿主染色体DNA复制受阻时,质粒仍可复制;严谨型复制子的复制与宿主蛋白质的合成相关,因此在每个宿主细胞中为低拷贝数,仅1~3个。6.克隆表达的质粒载体涉及三个要素:(1)复制子(2)选择标记:由质粒携带的赋予宿主细胞新的表型的基因,用于鉴定和筛选转化有质粒的宿主细胞。常见的标记:氨苄西林(Amp),卡那霉素(Kan)(3)多克隆位点(MCS):质粒载体中由多个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密集排列形成的序列。7.目的基因常用制备方法(1)化学合成法(2)PCR法:在含有DNA模板、引物、DNA聚合酶、dNTP的缓冲溶液中通过下列步骤扩增DNA:a)变性:双链DNA模板加热变性,解离成单链模板;b)退火:降低温度,引物与单链模板结合;c)延伸:温度调整至DNA聚合酶最适宜温度,最终与单链模板形成双链,并开始下一个变性、退火、延伸循环。(3)基因文库法(4)cDNA文库法8.影响目的基因与载体之间连接效率的主要因素:9.(1)DNA片段之间的连接方式:粘性末端的连接效率高于平头末端。(2)目的基因与载体的浓度和比例:增加DNA浓度可以提高连接效率,目的基因与载体DNA的摩尔数比应大于1.(3)连接温度、时间、连接酶的活性及缓冲液。9.重组DNA导入大肠杆菌,常用的感受态细胞制备方法:氯化钙法10.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1)载体遗传标记法:a)抗生素抗性筛选法b)互补筛选法:重组子转化成宿主细胞,载体的表达产物与宿主细胞中营养缺陷性突变发生互补作用,从而实现重组子的筛选。蓝白斑筛选:lacZα基因可编码β—半乳糖苷酶α氨基端的α互补肽段,与宿主细胞编码的缺陷型β—半乳糖苷酶α实现互补,可分解底物5-溴-4-氢-3-吲哚-β-D-半乳糖苷,形成蓝色菌落。由于lacAα基因的插入失活而成白色,空载体的宿主细胞呈蓝色。c)营养缺陷筛选法d噬菌斑筛选法(2)核酸分子杂交法(3)限制性内切酶图谱法(4)DNA序列测定法:双脱氧终止法(5)目的基因表达产物测定法12.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形式:(1)胞内表达:(a)非融合蛋白的胞内表达:形成包涵体(B)融合蛋白的胞内表达:在大肠杆菌内较稳定(2)分泌表达:(a)分泌至周质(b)分泌至胞外11.外源基因在原核生物中表达的重要调控元件(1)启动子:是DNA链上能与RNA聚合酶结合并起始mRNA合成的一段序列,是决定外源基因在原核生物中表达效率的关键因素。(2)核糖体结合位点:SD序列(3)终止子13.大肠杆菌中外源蛋白表达效率的影响因素:(1)外源基因密码子:偏好密码子(蛋白质合成迅速,错配率低)和稀有密码子(2)mRNA结构:减少G、C含量,增加A、T含量(3)表达载体:高拷贝数、适用范围广、稳定性高、表达产物容易纯化(4)外源蛋白稳定性14.分离纯化技术应满足下列要求:(1)技术条件要温和,能保持目的产物的生物活性;(2)选择性要好(3)回收率要高(4)两个技术之间要能直接衔接(5)整个分离纯化过程要快15.基因重组蛋白的主要分离技术(1)离心(2)沉淀(3)膜分离(4)双水相萃取16基因重组蛋白的主要纯化技术:(1)离子交换层析(2)亲和层析(3)凝胶过滤层析(4)反相层析和疏水层析17.选择分离纯化方法的依据:(元,层析分离次序的选择也同样重要。(3)根据分离纯化工艺的要求来选择(a)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重复性和较高的安全性(b)尽可能减少组成工艺的步骤(c)分离纯化工艺所用的时间要尽可能的短(d)工艺和技术必须高效18.基因工程药物的质量控制要点(1)蛋白质含量的测定(2)蛋白质纯度检测(3)蛋白质分子质量测定(4)蛋白质等电点测定(5)蛋白质序列分析(6)内毒素分析、宿主蛋白与核酸残留分析19.蛋白质含量的测定(1)紫外吸收法(2)BCA法(3)Lowry法(4)考马斯亮蓝法(5)SDS-PAGE扫描分析法20.蛋白质纯度的检测:电泳法、层析法、质谱法、末端氨基酸残基分析法21.蛋白质Mr测定有SDS-PAGE法、凝胶层析法、质谱法22.蛋白质等电点测定的常用方法:等电聚焦法。23.蛋白质序列的分析:N-端氨基酸序列分析,C-端氨基酸序列分析根据体外培养时动物细胞对生长基质的依赖性,可将动物细胞分为(1)贴壁依赖性细胞(2)非贴壁依赖性细胞(3)兼性贴壁细胞1.动物细胞培养的环境条件(1)培养温度(哺乳类37℃,昆虫25~28℃)(2)pH值(大多数7.2~7.4)(3)通氧量(一定量的CO2)(4)防止污染(5)基本营养物质(6)渗透压3.动物细胞的培养特性(1)比微生物细胞大得多,无细胞壁,抗机械强度低,对剪切力敏感,适应环境能力差;(2)倍增时间长,生长缓慢,正常二倍体细胞的生长寿命是有限的;(3)对培养基要求高,易受微生物污染,培养时需要添加抗生素;(4)生长大多需贴附于基质,相互粘连以集群形式存在,并有接触抑制现象;(5)多半将产物分泌在细胞外,便于收集和纯化;(6)对蛋白质的合成条件和修饰功能与细菌不同,动物细胞可对蛋白质进行完善的翻译后修饰,特别是糖基化,与天然产品更一致,更适合于临床应用。4.原代培养的主要步骤(1)从健康动物体内无菌条件下取出适量组织,剪切成小薄片;(2)加入适宜浓度的胰蛋白酶或胶原酶和EDTA等进行消化作用使细胞分散;(3)将分散的细胞进行洗涤并纯化后,以2×10^6~7×10^6/ml的浓度加到培养基中,37℃下进行原代培养,并适时进行传代培养。分为组织块培养和单层细胞培养两种方法。5.动物细胞深低温保存的基本原理在-70℃以下时,细胞内的酶活性均已停止,即代谢处于完全停滞状态,故可以长期保存。在不加任何条件下直接冻存细胞时,细胞内和外环境中的水都会形成冰晶,能导致细胞内发生机械损伤、电解质浓度升高、渗透压改变、脱水、pH改变、蛋白质变性等,能引起细胞死亡。目前为了保存细胞,都采用液氮低温(-196℃)冻存的方法。6.动物细胞的复苏其原则是快速融化,必须将冻存在-196℃液氮中的细胞快速融化至37℃,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