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519-2005 双季茭白选种及繁育技术规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CS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519-2005双季茭白选种及繁育技术规程2005-05-30发布2005-05-30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519—2005I前言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繁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繁昌县农委、繁昌县龙湖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丁海涛、方银来。DB34/T519—20051双季茭白选种及繁育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优质双季茭白的定义、选种、繁种、育秧要求的各项技术规程。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淮河以南平畈圩区及低山丘陵地区双季茭白的选种和繁育栽培。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茭白禾本科菰属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又名茭瓜、茭笋。2.2双季茭白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初夏和秋季均能孕茭。初夏采收的称为夏茭,秋季采收的称秋茭。2.3雄茭在茭白生长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抽生花茎而不生茭白的植株,称它为“雄茭”或“强茭”。2.4灰茭在茭白生长过程中,部分植株中因黑穗菌繁殖迅速,其花茎刚抽生就被黑粉菌产生的孢子充满,茭肉显黑灰色,称灰茭。2.5游茭茭白母株地下茎生长出来的分株。2.6茭墩茭白田中丛生的分蘖株。2.7种墩植株长势和肉质茎形态符合本品种特征,且无“雄茭”、“灰茭”、变异茭的分蘖株留作繁种的茭墩。2.8孕茭茭白植株中有效分蘖茎膨大伸长成肉质茎的过程。DB34/T519—200522.9茭白眼茭白叶片、叶鞘交接处白色带状环斑的叶枕。2.10薹管茭白植株地上茎,呈短缩状。3选种要求3.1品种要求应选用表现出本品种特征的高产、优质、抗病能力强的早、中、晚熟品种,要求茭肉洁白、质地细腻、味鲜美。3.2种墩要求3.2.1外表必须具备本品种的特性,茭形好,节紧缩,薹管短,结茭多,茭肉嫩而油光洁白。3.2.2植株长势和肉质茎形态符合所栽品种特征,生长势头相对稳定,生长整齐,成熟一致,带有适量的黑粉菌孢子的株体的植株和株丛(茭墩)。3.2.3全墩各分蘖孕茭期相对集中。3.2.4已过采收期的茭白,膨大时假茎一侧“露白”,茭白眼(叶枕)乳白色。3.2.5茭墩内无“雄茭”、“灰茭”、变异茭。3.2.6游茭的主茎生长饱满,符合种墩特征,其左右各有一支分蘖,对称生长,大致相当。3.3选种时间应在茭白表现出明显的品种特征的时期,即分蘖期至采收期均为选种适宜期。其全生育期一般经过3次-4次选种,初选在分蘖期至孕茭期,复选在采收期。坚持年年选种。3.4选种方法常用的选种方法有以下两种,在生产中可结合应用。3.4.1墩株选种法3.4.1.1适用于早、中、晚熟品种。3.4.1.2夏茭采收前,选择好具有本品种特征的种墩,对选择好的种墩,及时在茭白叶片上端打一个结,或插竹棒等作标志。3.4.1.3夏茭采收后,起墩,植入繁种田中。3.4.1.4翌年连续选种,淘汰“雄茭”、“灰茭”。3.4.2游茭选种法3.4.2.1适用于早熟品种,可保持本品种早熟、优质的性状。3.4.2.2选择符合本品形态特征母株的同时,选择能体现本品特征优良游茭。3.4.2.3夏茭采收后,将游茭连根拔起,栽插入繁种田中。3.4.2.4游茭量少且易发生异变,必须经过两年以上连续繁种,才能保证大田用种。4繁种要求繁殖种苗一般经过两年。4.1第一年,繁种4.1.1墩株繁种4.1.1.1在第二次采收茭白时,选优良种墩。4.1.1.2夏茭采收后,将选定的种墩连根挖起,剪去叶枕上半截叶片,利刃剖墩分株,每株带有一个分蘖。DB34/T519—200534.1.1.3种墩分株按45cm*45cm的规格栽入繁种田中。4.1.1.4种苗定植至收获秋茭生育期间,连续观察和选种,再次去劣去杂。4.1.2游茭繁种4.1.2.1夏茭采收时,将选定的游茭小心采去中间生有茭肉的中蘖,不伤其两边分蘖,4.1.2.2连根拔起,剪去上半截叶片,每株带有两个分蘖。4.1.2.3每穴1株,游茭种株按50厘米*50厘米植入繁种田4.2第二年,增加繁殖种苗的数量4.2.12月下旬-3月上旬,清地上部枯叶,从泥下3cm-5cm处割断薹管的根,挖出。4.2.2把分株芽排在田中,株间稍空,田间保持湿润。4.2.34月上旬,新株高15cm-20cm,连根挖出,利刃切开新蘖薹管。4.2.4按50cm*60cm的规格栽插入繁种田。5.2.5苗高25cm-40cm,除去病苗和变异苗。4.2.6整个生育期间,继续观察和选种,拔除不良植株。4.3采收选定的种墩上秋茭,留下2支-3支茭白,便于积累更多养分过冬。5育秧要求5.1壮苗标准苗高30cm以上,带有2个-3个分蘖,无病虫害,无变异。全茭墩苗长势与大田大多数苗一致,本品种特征表现明显。5.2培育秧苗5.2.13月下旬,除去繁种田中茭墩地上老叶,从泥下3cm-5cm处割断短缩茎的根,把带分蘖芽的短缩茎平摆在田中。5.2.2灌浅水,保持湿润,短缩茎发芽生新株。5.2.34月上中旬,新株秧苗长到20cm-25cm,利刃劈开短缩茎分墩,每小墩有2个-3个新株。5.3栽秧苗株行距20cm*20cm,栽插深度3cm-5cm,每穴2个-3个新株3个-4个分蘖。5.4秧苗管理5.4.1水的运筹5.4.1.1栽后保持水层3cm-5cm,活棵后的7天内保持3cm左右。5.4.1.27天-10天后茭白开始分蘖,保持水层5cm-7cm。5.4.1.325天-35天后茭白进入长粗阶段,水层加深10cm-15cm,控无效分蘖。5.4.1.4孕茭阶段,水层降低到10cm,促光合作用,利孕茭速度。5.4.1.5移栽前,加深水层到10cm以上,但不超过“茭白眼”。5.4.2肥的管理5.4.2.1在秧苗新株定植前2天-3天撒施秧田中,每公顷施腐熟人畜粪或厩肥18000kg-27000kg、过磷酸钙350kg-600kg,结合整地,撒施大田中作基肥。5.4.2.21个月后,追肥一次,每公顷施腐熟的人畜粪或厩肥4500kg-6750kg、氯化钾150kg-300kg、过磷酸钙225kg-300kg。5.4.3病虫草害控制5.4.3.1防病常见病害有“胡麻叶斑病”、“锈病”、“纹枯病”等。DB34/T519—200545.4.3.1.1农业防治5.4.3.1.1.1选用抗病品种,并定期轮换,保持品种抗性。5.4.3.1.1.2采用合理耕作制度,轮作换茬,综合种养(茭鸭、茭虾、茭鳝等)结合、健身栽培等农艺措施。5.4.3.1.1.3合理使用肥料,足施腐熟有机肥,控制氮肥使用,増施磷钾肥。5.4.3.1.1.4摘除茭田中老叶、黄叶、病叶,集中烧毁。5.4.3.1.2化学防治5.4.3.1.2.1防治适期,茭白苗高10cm-20cm,预防1次-2次;发病初期,每隔7天-10天防治2-3次。5.4.3.1.2.2防治方法,“胡麻叶斑病”可选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药剂;“锈病”可选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保泰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纹枯病”可选用5%井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5.4.3.2治虫常见虫害有“大螟”、“二化螟”、“长绿飞虱”、“叶蝉”、“蚜虫”等。5.4.3.2.1农业防治5.4.3.2.1.1在12月下旬-1月中旬齐田泥割去过冬的茭白残株,并清理出秧田外。5.4.3.2.1.2清除田埂越冬杂草。5.4.3.2.2物理防治5.4.3.2.2.1用长100cm、宽20cm的黄板涂机油,按450块/公顷-600块/公顷密度插在行间或株间,与茭白植株顶部持平或高出5cm-10cm,诱杀蚜虫,一般7天-10天重涂一次机油。5.4.3.2.2.2用树干缠草绳浸糖醋酒按600根/公顷-900根/公顷密度插在田间引诱蛾类成虫,集中杀灭。5.4.3.2.2.3用杀虫灯等方法诱杀蛾类、直翅目害虫成虫。5.4.3.2.3化学防治5.4.3.2.3.1防治适期,清除田间过冬的茭白残株和田埂越冬杂草时,对茭根和土壤喷雾,预防1次越冬螟虫;虫害的卵孵高峰期,即时防治。5.4.3.2.3.2防治方法,“大螟”、“二化螟”等可选用20%阿维菌素加三唑磷600倍液等药剂、“长绿飞虱”、“叶蝉”、“蚜虫”等可选用10%大功臣、蚜虱净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5.4.3.3除草栽后10天-15天,新苗活棵后进行第一次耘田除草,以后每隔10天-15天一次,计3次-4次。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