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哲学政治月考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据此回答1—4题1.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来指导今后五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体现了实践是A.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B.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D.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的活动2.全会指出,制定“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说明A.理论对实践有促进作用B.科学理论能够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C.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在未来征途上遇到的困难提供了现成答案D.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我国社会实际的理性认识3.要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这是因为A.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能够反作用于生产实践,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D.开放体现了实践活动的物质性特征4、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全国l00多家科研院所的数万名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投身于这一规模宏大的载人航天工程,以赤子之心和顽强拼搏精神共铸中华“神舟”。这表明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C.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D.实践是创造性的活动5、吉林省农科院课题组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培育出世界首个大豆杂交种,并通过国家和吉林省有关部门的鉴定。实验结果表明,大豆杂交种比目前当地的主栽品种增产20%--22%。同时,制种技术取得突破,利用切叶蜂传粉,结实率达70%以上,每公顷种子产量可达1000公斤。由此可见,科学实验()A.是科学工作者探索事物规律性的活动B.能提高物质生产的水平,使社会获得进步C.能提高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推动社会全面进步D.既包括改造自然的实验,也包括改造社会关系的实验6、“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在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体现的认识理论道理是A.联系教育普遍性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来源于物质内蒙古杭锦旗的库布其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因缺水树苗极难成活。旗人武装干部王中强从“插绿赏花”中受到启示,用空矿泉水瓶灌满水后插上胡杨小苗埋沙里,几星期后树苗长出根须成活。四年前运用王中强的“容器植树法”栽下的4000棵胡杨成活率达85%。目前“死亡之海”的万亩胡杨林一片翠绿,生机盎然。据此回答7——8题7.上述事实蕴含的哲理是A.人们可以认识、利用和创造规律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达到预期目标C.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世界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8.上述材料说明①创造性思维能够推动实践的发展②分析是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③只要解放思想,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④只有勤于思考、善于分析,才能有所发明和创造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9、“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我们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要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是因为A.党的工作路线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B.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的D.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荀子在其《解蔽篇》中认为:“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注:曲,局部;理,规律、规划)据此回答10.荀子的这句话说明A.一切现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B.不认识事物的现象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C.要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D.由于人们受现象的蒙蔽,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11.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下列说法既唯物又辩证的是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B.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化发展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并反作用于感性认识12.我们党在分析了国际与国内的历史与现状、成绩与问题、机遇与挑战等方面后,提出要在21世纪头20年,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A.主要运用了想像B.是进行系统分析与综合、运用创造性思维的表现C.在综合指导下进行了分析D.体系了逆向思维政治月考题高2008级班学生总分二、非选择题13.就学习生活的种种烦恼,某班组织同学畅所欲言。其中四位同学的发言内容如下:甲:我三更睡,五更起,够辛苦的了,但学习成绩始终不见大的起色。老师不是总讲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吗?乙:我很喜欢踢足球,为了把学习搞好,我自觉把足球“戒”了,其实心中总是痒痒的,有时课堂上还出现萎靡不振的现象。丙:我的数学成绩不稳定,课堂上我听课认真,公式定理记得很熟,可考试时,有些题目用公式套不上,跟老师的例题也不同,遇到这种情况,我就知道这次考试没戏了。丁:我很善于思考,因而想不通的问题也就显得很多,比如我们班评三好学生,这些同学真的是各个方面都很好吗?我们这些没有评上的难道……请你从哲学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共同的值得肯定的方面。(4分)(2)既然他们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为什么还会有种种烦恼产生?试用辩证法和认识论原理说明原因。(12分)14、“管理民主”是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保证。某中学5位同学围绕“管理民主”课题,组成探究小组。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问卷、走访、座谈、参观等方法,对苏南某村的管理民主情况进行了调查。如果你是该探究小组的组长,请回答下列问题:(1)你准备采取哪些步骤来完成这项调查?(4分)并简要说明调查步骤的哲学依据。(6分)题号123456789101112总分答案(2)你觉得此项调查需要获取哪些资料?(4分)15.由团中央、教育部联合组织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全国启动,广大应届毕业生积极响应,踊跃报名。报名工作提前5天圆满结束,全国有43763名应届毕业生报名,远远超出6000名计划招募数。“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志愿服务西部的当代大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上述材料体现了那些哲理?(10分)16、2000年北京、安徽春节高考)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即将死亡的产妇输入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了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血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决定认识”这一道理的?(12分)参考答案1-5DBACB6-10CCCDC11-12AB13、(1)以上四位同学都认识到,要在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注重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三更睡,五更起;自觉“戒”足球;专心听讲;善于思考等都说明了这一点。(2)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甲同学是做法违背了学习规律,是一种盲目蛮干。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处理问题。乙同学割裂了学习和体育锻炼的联系,没有看到体育锻炼对学习的积极影响,当然也就不利于学习的进步。矛盾具有特殊性,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正确分析和解决矛盾。丙同学虽然认真听讲,但不善于作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是一味生搬硬套,当然学习成绩提高不快。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因此,我们在分析问题时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反对片面的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认识事物。丁同学由于缺少辩证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带有片面性,当然烦恼的产生也就不可避免。(每点3,共12分)14.(1)步骤:第一,设计调查方案;第二,搜集资料;第三,整理与分析资料;第四,写调查报告。(4分)(2)哲学依据:第一,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或意识的能动作用);第二,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前提;第三,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是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6分)(2)获取资料:(1)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情况(或农村的村委会建设情况):(2)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3)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4)基层政府履行职能的情况。15、(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自觉投身社会实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4分)(2)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自觉投身社会实践,能够做到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4分)(3)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不断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实践“三个代表”,不断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服务西部的实践中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本点由于没有学,暂不要求)(4)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指导人们的活动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实践“三个代表”,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2分)16、(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书输血可以救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救人的实践过程,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输羊血的成功和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人血的再次成功及又一次输血医疗带来的惊人死亡,直至最终发现血型关系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4)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血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