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周周练(6)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周周练(6)读图回答1—2题。1.H经线穿越的我国大地形区有A.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B.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C.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D.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2.E纬线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单位有A.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C.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江苏省、河南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读我国某地区简图,回答3—5题。3.与图中斜线所示区域的主要地质灾害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A.山高谷深、地形坡度大B.现代地壳运动活跃C.夏季降水多且强度大D.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良好4.B处7月份盛行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5.B省西北部三江并流景观中的“三江”是指A.长江、黄河、澜沧江B.金沙江、澜沧江、怒江C.珠江、长江、澜沧江D.闽江、嘉陵江、雅砻江读江苏省不同季节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6—9题。6.分别表示该省冬、夏两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是A.图①、图②B.图④、图③C.图①、图③D.图④、图②7.该省部分城市与其自然植被、气候类型的组合中,正确的是A.南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连云港——温带季风气候B.苏州——温带季风气候;徐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连云港——温带落叶阔叶林;南京——温带季风气候D.徐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苏州——亚热带季风气候8.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起点位于A.南京B.扬州C.淮阴D.苏州9.决定该省冬季等温线基本走向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热力性质B.纬度位置C.地形D.洋流读我国甲、乙、丙三地的水热状况示意图,回答10—12题。10.三地区中,海拔较低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乙地和丙地105°110°40°35°EH11.三地区的气候类型为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极地气候12.以上地区水热条件的变化属于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同一地点的季节变化读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13—15题。13.图中七个省级行政单位中,省级行政中心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内的有A.4个B.3个C.2个D.5个14.该植被最有可能是A.草原B.苔原C.硬叶林D.针叶林15.该植被区最普遍的生态问题是A.酸雨B.水土流失C.土地沙化D.沙尘暴读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重示意图,回答16—18题。16.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A.93%B.23%C.13%D.60%17.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仍增加了近1.3亿。因此,我国新世纪人口问题的主要任务是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18.我国人口变化的趋势是A.“十五”期间,我国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总数下降B.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总数增长速度变缓C.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劳动力不足D.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传统型向过渡型转变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回答19—21题。19.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区春分日日出的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丙甲乙丁D.丁乙丙甲20.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甲地冬季漫长B.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C.丙地降水集中夏秋,冬春寒冷干旱D.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21.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B.乙地开发宜农荒地,提高粮食产量C.丙地发展立体农业利于改善环境D.丁地因洼制洼发展基塘生产读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回答22—23题。22.下列工业基地与其所在三角洲的组合中,正确的是A.京津唐工业基地——甲三角洲B.沪宁杭工业基地——乙三角洲C.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乙三角洲D.辽中南重工业基地——甲三角洲23.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缓解甲、乙三角洲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问题,两地都很重视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A.水能B.太阳能C.核能D.天然气根据图中的信息,分析回答24—25题。24.两岛的地势差异性表现为A.甲岛西高东低,乙岛东高西低B.甲岛东高西低,乙岛中高周低C.甲岛中高周低,乙岛中低周高D.甲岛中低周高,乙岛西高东低25.图中两岛的盐场多分布在A.东部沿海的平原地区B.西部沿海的平原地区C.南部沿海的平原地区D.北部沿海的平原地区河北省沧州市是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因超采地下水资源,使地下水漏斗区的面积不断扩大。据此回答26—29题。26.该市长期以来开发利用的地下水主要属于A.浅层地下水B.深层地下水C.地下咸水资源D.静态水资源27.该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有A.旱涝灾害频发B.水土流失严重C.地面径流缺乏D.植被覆盖率低28.地下水漏斗可能造成的危害有A.引发构造地震B.引起地面沉降C.引起地下水上泛D.引发风沙危害29.解决该地区缺水问题的正确途径有A.停止开采地下水B.人工降雨,增加水资源C.大规模地进行海水淡化D.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灾害发生,使国民经济和人民财产蒙受巨大损失。据此回答30—32题。30.形成暴雨的条件主要有A.丰富的水汽和强烈的下降气流B.较长时间地受热带反气旋控制C.地形导致锋面移动受阻D.连续的低温冷冻天气使大量水汽凝结31.下图为某日8时地面天气图,该日午后可能出现暴雨天气的地区是A.甲乙处B.乙丙处C.丙丁处D.甲丁处32.若此时雨带在我国华南地区,则此时可能为A.5月初B.7月初C.11月初D.1月初表中代码表示滇、川、陕三省省会和西藏自治区首府的名称,据此回答33—35题。一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地区代号-2.314.9①4.625.8②7.819.9③-1.326.7④33.根据表中气候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为成都B.②为昆明C.③为成都D.④为西安34.下列有关四地所在地形区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①位于湟水谷地B.②位于青藏高原C.③位于云贵高原D.④位于黄土高原35.近几年来,上述四省区中有一个人口数量变化较大,造成其人口变化的原因有A.行政区划的变动B.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C.人口死亡率的变化D.人口出生率的显著增加下图是我国四省(区)轮廓图,图中虚线表示铁路线。完成36-37题。36.上图中序号与省区简称配对一致的是A.①—苏B.②—豫C.③—皖D.④—贵37.对图中四条铁路的叙述,正确的是A.铁路线a是我国通过省会城市最多的一条铁路B.铁路线b经过了我国两个商品粮基地C.铁路线c为“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一段D.铁路线d是我国新修建的南昆铁路下图为沿106.5E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分析回答38-40题。38.图中②地形区为A.华北平原B.四川盆地C.渭河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39.关于③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冰川广布,雪山连绵B.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40.有关①地形区农业发展条件及面临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A.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B.地势平坦,草原辽阔C.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D.土壤盐碱化严重,多中低产田右图所示为我国南方地区,回答41-42题:41.该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地沙化C.土地盐碱化D.土壤酸化42.解决该地区农村能源问题的有效措施是A.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B.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C.大力推广生活用油和煤气等D.大力开发油气资源和水电资源下图为我国沿88°E所作的部分地区地形剖面图和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3题。43.图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A.东西向的山脉B.东北—西南向的山脉C.西北—东南向的山脉D.南北向的山脉下表为我国黑龙江、海河、闽江(福建境内)、伊犁河(发源于新疆)长度、径流量和含沙量情况。据此完成44-47题。河流长度(km)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亿m3)多年平均含沙量(kg/m3)甲109022661乙5416240.14丙4411184.6丁342027090.1644.甲、乙、丙、丁四条河流依次是A.海河、黑龙江、伊犁河、闽江B.闽江、黑龙江、海河、伊犁河C.海河、闽江、伊犁河、黑龙江D.黑龙江、海河、闽江、伊犁河45.依据表中信息判断,沿岸植被条件较差的是A.甲B.乙C.丙D.丁46.上述四条河流中,流域内人均水资源量最少的是A.闽江B.海河C.黑龙江D.伊犁河47.以上四条河流的共同特征是A.都参与海陆间水循环B.流域面积均位于我国境内C.径流量主要受降水量影响D.夏季均出现丰水期读我国沿东经109°地形剖面图,回答48-49题。48.B、C、D、E对应的地形区分别是A.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B.汉江谷地、秦岭、渭河谷地、黄土高原C.黄土高原、渭河谷地、秦岭、汉江谷地D.华北平原、大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49.对图示地区描述正确的是A.图中山脉C为南北走向B.A、E两地中水土流失严重的是EC.B、D两地的河流,泥沙含量大的是BD.B、D两地的河流,属长江流域的是D50.沿着中国境内的亚欧大陆桥西行:A.自然带表现出明显的经度地带性递变规律B.沿途分别经过徐州、郑州、商丘、洛阳、宝鸡、兰州等铁路枢纽C.经过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地区D.经过所经各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1.B2.C3.D4.D5.B6.D7.A8.B9.B10.A11.B12.B13.D14.A15.C16.B17.B18.B19.B20.C21.C22.C23.C24.B25.B26.A27.C28.B29.D30.C31.B32.A33.D34.C35.A36。B37。D38。B39。B40。C41。A42。B43。A44.C45。C46。B47。D48。B49。B50。A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