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六校”联考高二地理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卷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一卷(75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以下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特点的是()A.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B.河湖面积广,水产业发达C.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D.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2—3题。2.该地区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是因为具有()A.光热资源优势B.交通优势C.土地资源优势D.劳动力优势3.该地区今后实现粮食增产的根本途径是()A.扩大耕地面积B.提高单位面积产量C.控制人口增长D.改良土壤4.我国的水能资源()A.理论蕴藏量居世界首位B.总蕴藏量居世界第六位C.集中在西北地区D.具有稳定性和可供开发性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因地制宜,将甘蔗、果树、桑蚕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形式新颖的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回答5—7题:5.基塘生产是()①商品谷物农业②大牧场放牧业③混合农业④生态农业⑤持续农业⑥无土栽培农业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6.基塘生产特色形成充分利用下列哪个区位因素()A.水热丰富B.地形低洼C.市场D.政策7.拟在上图中A、B、C、三处建制糖厂、食品厂和造纸厂,其最佳方案是()A.A—食品厂;B—造纸厂;C—制糖厂B.A—造纸厂;B—食品厂;C—制糖厂C.A—制糖厂;B—造纸厂;C—食品厂D.A—制糖厂;B—食品厂;C—造纸厂8.下列三种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之间存在着逐级因果关系的是()A.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B.酸雨、光化学烟雾、杀伤性紫外线透入C.寒潮、大风、盐碱化D.森林大量被砍伐、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9、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的主要成因是()A.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B.深居内陆,地形阻隔C.植被稀少,河流短少D.常年受亚洲高压控制10.西部地区严重缺水,生态环境恶劣,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善水源紧张的状况,以下措施你认为正确的是()A.退耕还林,大面积种植乔木,提高植被覆盖率B.向天山等地的冰川撒播黑炭,以增加融雪水量,大力发展绿洲农业C.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D.大规模利用人工降雨技术,增加降水量11.对山西省成为我国重要煤炭能源基地的条件,正确描述的是()A.煤炭资源丰富,但开采条件一般B.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日增,市场广阔C.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交通条件较差D.煤炭资源开发资金充足,技术先进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12—14题。12.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A.玩具制造业B.汽车工业C.石化工业D.钢铁工业13.该产业部门属于()A.原料指向型工业B.技术指向型工业C.劳动密集型工业D.资金密集型工业14.导致该产业迁移区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原料B.技术C.交通运输D.劳动力价格15.我国以“黑土”著称的平原是()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成都平原D.宁夏平原16.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的原因是()A.粮食商品率高B.农业走向专业化、机械化C.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少D.全球变暖17.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所占比重逐渐减少B.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石油所占比重逐渐减少C.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耗能量不断增多D.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增多18.对于山西省煤炭开采的综合利用,描述正确的是()A.继续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其余产业起辅助作用Ⅰ阶段Ⅱ阶段欧美香港、台湾等地中国、越南等地B.提高煤炭利用技术,减少三废危害,促进环境保护C.扩大煤炭开采量,输出大量煤炭原材料D.大量对煤炭工业投资,减少对农业、轻工业和旅游业的投入19.亚马孙地区有世界上最大的、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生态系统是()A.热带草原B.热带雨林C.亚马孙河D.亚马孙平原20.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比刚果盆地更大,原因有()①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②受暖流的影响大③受寒流影响大④纬度低,热量充足⑤陆地面积宽广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④⑤D.①②⑤21.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的系统是()A.智能专家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系统D.全球定位系统22.不适宜作为海南特色经济发展的是()A.油气化工和汽车制造B.木材加工和有色冶金C.热带水果花卉生产与加工D.海洋生态和民族风情旅游23.下列行为有利于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是()A.在草原地区退耕还牧B.开垦草原,种植农作物C.在草原上多放养牲畜D.砍伐沙漠地区灌木用作燃料24.对海南特色经济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有()A.位置偏,交通不便B.热量丰富而光照不足C.台风活动和低温天气D.鱼类品种多,生长快和汛期长我国西北的荒漠化是人为、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于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结果。回答25题。25.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是()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B.扭转正在发展的荒漠化土地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D.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26.中央电视台每天新闻节目中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定位系统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27.青藏高原地区丰富的新能源是()A.水能、风能B.太阳能、地热能C.生物能、核能D.天然气、石油28.南方低山丘陵之所以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主要原因是(C)A、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B、受冬季风影响C、受夏季风影响D、受海陆位置影响29.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我国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是()A.气候、地貌B.气候、水文C.土壤、植被D.植被、自然带30.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二、双项选择题(多选少选均不得分,选对一个得1分,每小题3分,共30分)31、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选项中,主要由人为原因造成的是()A.泥石流B.二氧化碳增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C.苏、锡、常地区出现大面积地面下沉D.火山爆发32、东北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符合由南到北顺序的是()A.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B.平原: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C.森林类型:热带季雨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D.土壤:黑土、黑钙土、红壤读下图,回答33—35题。模块测试22—24题33、以下工业部门中,最有可能20世纪60—90年代初从日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A.服装制造业B.钢铁工业C.电子装配业D.化学工业34、该种产业部门的迁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是()A.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能源丰富的优势B.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发展C.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D.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提供契机35、以下不属于该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外商投资的条件是()A.丰富的廉价劳动力B.低廉的地价C.先进的生产技术D.高素质的专业人才36、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正确叙述的是()A.位于美国的东南部B.是美国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河流C.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北坡D.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37、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是()A.雨热同期B.冬季严寒漫长C.土地肥沃,土地资源丰富D.农作物一年三熟38、长江流域内中游荆江河段容易发生洪水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A.荆江河段流域面积广B.荆江河段所处的气候特征C.荆江河段支流多D.长江上游的人类活动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处回归沙漠带,但却呈现了一片生机的“绿洲”。据此回答21~23题39.广东省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原因是()A.虽属于干旱地区,但河流众多,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B.夏秋季节,常有台风雨缓解亚热带高压控制造成的旱情C.濒临太平洋,深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丰沛D.地处低纬度,信风可带来丰沛降水40.关于广东省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A.土地类型多样,生物品种多样B.光、热、水资源丰富,且配合较好C.红壤广布,有机质含量高D.地势平缓,地表受流水侵蚀切割较轻第二卷(75分)三、综合题1.我国在建设新世纪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读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小题。(每空1分,本小题17分)(1)填写四大工程名称:属于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是____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工程和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工程。(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工程。(3)四大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P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水资源的南北差异: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西部;东部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____,,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5)四大工程中与山西能源基地关系最密切的是。山西省的电力需从晋中绕道北面大同再输往京津唐地区的原因是。2.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23分)(1)在甲图中用实线..按走向画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并标注名称。(3分)(2)甲为我国地区,该地区主要地形是;乙为我国地区。(3分)(3)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6分)。地区土壤类型耕地类型人均耕地水平(与全国平均比较)甲乙(4)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其中,小麦产区主要分布在,玉米产区主要分布在。(2分)请简要分析这些地方为什么能形成商品粮基地(从自然、人文等方面分析)?(5分)(5)甲地区降水和年平均气温怎样变化?时间变化:(2分)空间变化:(2分)3.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后回答问题。(16分,每空1分)(1)简析两经济区发展经济共同的区位优势。(3分)(2)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较高,是我国重要的两大城市群。(以下答题中如果是填城市的话填图中代号,省市填简称。)(每空1分,共8分)a.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以和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以一批大中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并加强与香港、两个特区的协调,打造一个大珠三角洲经济区。b.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为核心,地跨三省市,龙头城市上海市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该城市群目前特大城市有,不久这里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3)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试分析其区位优势。(3分)(4)两个区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面临能源紧张的状况,国家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2分)4.下面的三幅图为我国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每空一分)(1)图中甲、乙两箭头,能正确表示出当地风向的是。(2)三图按治沙时间顺序,正确的排序为。(3)目前世界上许多沙漠边缘地区出现严重的荒漠化现象,其自然原因是(4分)。(4)我国受风沙危害较为严重的地区是、、。为防止荒漠化的进一步扩大,我国正在建设的世界最大的林业生态工程是。5.读“塔里木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每空1分)(1)塔里木河主要依靠补给,其流量随的变化而变化。(2)塔里木河流域内主要的新能源是。(3)20世纪50年代,在塔里木河的下游修建了大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