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研究工作方案坊子区教育局坊子区实验学校一、项目简介1.关于课程:概括国内外对课程的不同界说,大致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广义讲,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其中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也就是说,广义的课程除了学校课程表所表示的正式课程之外,还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及对学生整个学校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中的非制度层面。”从狭义说,“课程是指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而我们所构建的课程体系是就广义课程而言。2.关于体系:从词义上讲,体系(system)是一个科学术语,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总之,我们所说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是指学校在宏观把握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在课程行政管理体制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不变,课程体系中的国家课程设置不变,确保学生发展基础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对现行国家地方课程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依据学校文化特色和学校社区、家长资源,进行校本课程(含校外课程开发)、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进而形成学生发展需要的、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二、主要措施1.国家与地方、校本课程实施中的整合、改进。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继续探索品生、品社、科学、综合实践、地方与校本课程实施中的整合工作,整合课时,整合内容,减少课程实施的不必要耗费。整合后根据具体内容确定具体以施教方式。二是对部分学科内容的科学增删与拓展。语文学科,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下,适当补充阅读,增加阅读量,也可适当增加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数学学科,就某一知识点的学习进行前后衔接或补充。2.校本课程,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适当补充。①增加必修课(不必太多,关键在于适合学校、适合学生)。②设立选修课(可以多设,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对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明确界定,根据所在社区和学校的条件、资源、师资状况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含校外课程开发与利用),最终让学校课程建设形成规范和制度,进而形成自己独有的课程体系。3.隐性课程建设学校文化是课程,教师行为也是课程。要让学校的一切成为学校课程体系的一部分。重点放在学校文化的发掘与形成,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的转变上,从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三、前期活动安排1.组建研究团队(具体见附2)2.组织外出学习。4月7日—11日,课题组主要成员赴广州汇景新城实验小学学习办学思想及课程建设经验。四、研究过程及主要工作研究周期:2010年4月——2011年9月1.构建阶段:2010年4月——8月。主要工作:(1)撰写具体工作方案,组建学校研究团队。(2)撰写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方案并论证。(3)通读现行教材,把握课程目标和内容,提出课程整合或适当增删的建议。(4)设计校本课程必修及选修内容。(5)校园文化再思考。(6)学校课程体系形成并论证。具体推进过程见附1:附1: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构建阶段工作进度表(2010年4月——8月)时间工作内容责任分工备注4月21日教育局组织首次研究论证会丰际萍5月5日教育局撰写项目简案并组织论证丰际萍5.10前学校组建骨干教师研究团队杜增东5.18日学校撰写研究方案并论证吕雪梅5月18日学校方案论证及全体教师培训动员会杜增东5.20—6.101.课程体系的第一个方面:国家与地方、校本课程整合工作(1)各年级现行秋季教材通读,把握课程目标和内容,提出课程整合建议。具体为:1.一二年级,品生及地方教材通读,并思考与原有的校本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品生与班队会教育内容整合。(2)三—六年级,科学、品社、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家课程与现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的整合。品社与班队会教育内容的整合等。具体要求:以年级为单位,分学科提供教学内容一览表(教学内容、学习目标、课时)把关领导一年级:王芳二年级:牟雪真三年级:牟晓荣四年级:李岚涛五年级:吕雪梅六年级:单彩峰安排研讨时间6.10——6.30国家与地方、校本课程整合工作6.10——6.20:整合后内容的重组,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课时安排和施教形式。组织一次(甚至多次)交流研讨。6.20——6.30整合后教材雏形完成科研处安排研讨时间语数英课程的实施效益问题语文(提速课堂,思考补充阅读,并适当增加综合性学习。)数学(相关知识学习的衔接)英语(不同版本优势教材内容重组)目前可不作必须要求,先提高课堂效率,在今后施教过程中逐步探索完善。5.20—6.202.课程体系的第二个方面:校本课程设计工作解读学校文化,界定学校核心价值观“责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结合学生需要和学校教师资源,对校本课程必修、选修内容及形式提出建议。吕雪梅牟雪真单彩峰王芳牟晓荣三次研讨:5月19日6月3日6月24日3.校园文化、教师思想、行为变化等孙庆森目前可做思考,但不做必须要求,逐步改变。6.30整合后教材初稿基本完成、校本课程初步意见确定科研处教导处具体工作届时将有细化的配档表7月学校课程体系初稿形成,并论证2.实施阶段:2010年9月——2011年6月主要工作,按方案实施,同时做好总结分析。(1)2010年9月骨干教师示范课。(2)2010年9月—2010年11月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不断丰富完善方案。(3)2010年11月—12月,学校前期研究展示交流活动,邀请各级专家指导,并对初步成果进行提炼报道。(4)2011年1月—2月,依据第一阶段安排对春季课程进行整体规划。(5)2011年4月课题组阶段反馈总结研讨活动,(6)2011年6月组织全区大型展示活动,并对相关成果总结报道。3.总结分析阶段:2011年7月——8月总结论证,进一步修订完善学校课程体系。2011年7月、8月分别组织一次课题组研讨活动。4.结题鉴定及成果展示2011年9月,组织全省范围内的课题鉴定及成果展示活动。附2:该项目研究团队领导小组:主任:刘伟局长副主任:马效伟张国钟工作小组:指导:丰际萍主任:杜增东主要成员:吕雪梅、孙庆森、牟雪真、单彩峰、王芳、牟晓荣、部分骨干教师、李梓聘请专家:潍坊市教科院崔秀梅、李秀伟(具体人员分工见研究方案)初稿:2010年5月9日;第一次修改:5月13日;第二次修改: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