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典型案例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8年12月目录1.丰富农村治理方式营造生态宜居新风尚(江宁区张溪社区)........................................22.健全治理体系创建文明乡村(六合区大泉村)...............................................................73.整合发挥资源优势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溧水区石头寨村)............................114.做美生态环境打造宜居乡村(宜兴市白塔村).............................................................165.坚持文化引领树立乡风文明新典范(贾汪区马庄村)..................................................206.顺应民意建设生态宜居家园(睢宁县高党村).............................................................257.叠加自然资源和文化历史彰显特色乡村旅游(金坛区仙姑村)..................................308.注重科技引路循环农业尝甜头(常熟市中泾村)........................................................369.着力建设美好新农村树立乡村振兴新样板(太仓市电站村)....................................4110.做活盆景产业实现民富村美(如皋市顾庄社区)........................................................4511.坚持质量兴农实现跨跃发展(海门市镇兴村).............................................................5012.繁荣乡村文化提升乡风文明(海州区江浦村).............................................................5413.依托山水生态环境打造美丽宜居乡村(灌云县石门村)..............................................5814.多措并举培育产业加快推进富民强村(涟水县合心村)................................................6215.全面推动振兴探索新塘之路(金湖县新塘村).............................................................6716.村园融合发展产业富民强村(东台市兰址村).............................................................7217.打造生态特色建设田园风光新农村(大丰区恒北村)..................................................7718.发挥城郊优势建设水美乡村(广陵区沙头村).............................................................8419.深化产业融合发展富民经济(高邮市菱塘村)............................................................8820.打造葡萄特色小镇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句容市丁庄村)..........................................9421.深挖潜力打造宜人宜居新农村(扬中市新治村)..........................................................9922.因地制宜谋发展乡村旅游踏新路(姜堰区湖南村)....................................................10423.发挥内在活力实现产业兴村(泰兴市祁巷村)...........................................................10824.转型升级促发展培育产业新动能(沭阳县周圈村)....................................................1122丰富农村治理方式营造生态宜居新风尚(江宁区张溪社区)——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丰富创新农村治理方式,张溪社区走出一条城郊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张溪社区位于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美丽乡村示范区的核心区。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谷里鱼圆”产自于此,传统民俗“张溪腰鼓”“板凳龙”流传至今,举世瞩目的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在牛首山永久安奉,堪称千载一时、因缘殊胜。交通便捷。半小时车程可达高铁南京南站、禄口机场,宁马高速、正方大道、银杏湖大道、旅游大道等交通干线成网成环。自然生态优美。板桥河、石坝河奔流汇入长江,马达山、竹子山等形成了典型的丘陵地貌,富含重要的生态资源。社区2016年获江苏水美乡村,2017年社区所属徐家院村被列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首批试点,同年12月荣获中国最美村镇生态宜居奖,展现“梦里江南”的现实模样。一、发展现状张溪社区面积有9.6平方公里,辖19个自然村,人口3245人,2017年人均纯收入2.9万元,村级固定收入180万元。目前,社区所有自然村的水、电、网络、有线电视、路道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覆盖率达100%,建立了农村河道、农村道路、绿化美化、环境保洁、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的综合管护机制。全社区农民集中居住率达60%以上,卫生改厕达标率100%,农村垃3圾分类收集处理覆盖率达98%,秸秆综合利用率100%,空气质量优良率98%以上。社区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拥有配套完善的幼儿园、卫生医疗站各1所,居家养老中心1所、生态健身广场9处,益民社会服务中心、新翼社会工作站2家,助老、助幼、助残累计服务超过1000人次,社区已登记志愿者超过500人、占人口比例超过15%,基本形成了以社区干部为领导核心、社会组织为中坚骨干、社区志愿者为基础保障,社区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社区服务格局。保留了村庄内的老房屋、大树等有形的村庄文化,以及谷里鱼圆、谷里民歌、张溪锣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有村史馆、综合性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电子图书馆、人人书院等文化活动设施,成立了张溪锣鼓队、张溪广场舞宣传队等民间文体团队。建立健全了“村规民约”“农村垃圾分类积分制”等制度,通过每年开展的“张溪好人”“五好家庭”及“卫生先进”等活动,使张溪社区好人好事蔚然成风。二、主要工作与成效(一)创新机制,生态惠民。张溪社区建立了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机制。进一步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成效,加强农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杜绝农地抛荒,精细化耕作好每一分土地,着力呈现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大地田园风光。注重“绿化、彩化和美化”,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完善村庄水、电、路、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享受便利的现代生活。因地制宜改造农户的门户庭园,增添梨、石榴、无花果等常见经济树种1000余亩,互补种植郁金香、洋水仙等季节性花卉60余亩,形成了四季有风景的乡村风光。4张溪社区建立完善村庄长效管护机制,采取“两次四分法”,在徐家院试点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以点带面,逐步向全社区推广,重塑和谐共融的人地关系,留住山青、水秀、村洁的田园风貌。据测算,实施农村垃圾分类试点以来,垃圾处理量同比下降40%,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目标稳步前行。(二)培育主体,产业富民。张溪社区以合作社、种植大户为主体,以互联网+有机瓜果蔬菜为主要业态,按照“三园共建、三产联动”的产业发展思路,建设绿色安全食品生产基地1600余亩,打造了“野八鲜”“水八鲜”“蓝莓庄园”“花猫农场”等特色品牌。同时,搭建蔬菜加工配送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年产值约4000万元。以农地入股的方式,成立溪沚田畔农地专业合作社,吸纳农户148户,入股农田537亩,实行“五个统一”(统一布局,统一育苗,统一植保,统一包装,统一销售)运行机制和“租金保底+股份分红”的收益分配机制。合作社成立以来,累计开展职业农民培训300余人次,鼓励和帮助农民成立家庭农场13个,初步建成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致富。(三)强化治理,服务便民。张溪社区紧扣“为民服务”这个中心,织密“社区治理网”。启动“溪”阳红项目,扩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面提供老年人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急、助娱等“六助”服务;结合社区医疗站、老年学校、社区暑期课堂,提供全方位的居家养老和青少年服务。健全社区综治办、人民调解委员会、警务室、律师工作室和信访接待室等“一办一委三室”,5妥善处理矛盾纠纷;与街道城管、综治等职能部门紧密配合,组建特色田园乡村综合执法队,第一时间为居民解决切身利益问题;设立司法站,免费普及司法知识、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张溪社区围绕“网格治理+乡贤评议”,打好“为民服务牌”。扎实开展特色田园乡村“五双”行动,构建了“1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11个片区”的网格治理格局,实行片长包干负责制群众实际问题。成立乡贤议事会,通过议服务事项、评社区干部、选身边典型等“一议一评一选”,搭建为民服务新平台;通过“乡贤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代表会、社区评选会”的“五会制”,组织评议活动60余场,推举优秀老党员石庭宝、最美母亲张九兰等好人好事30余人次,议定并实施民生实事400多件,把居民的“看法”变成社区的“做法”。张溪社区狠抓三支队伍联动服务,打造“命运共同体”。坚持以社区党总支统揽,积极引进培育社会组织,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努力推进“三社联动”。强化核心队伍,让服务更贴心,社区坚持和群众做亲戚、成朋友,做到“无事不找、无心不谈”;发展骨干队伍,让服务更专业,广泛开展助老、助幼、助残服务,累计服务超过1000人次。壮大基础队伍,让服务更周到。组织开展入户陪伴、节日慰问等“暖心”行动,众多居民深受感动感染,逐步由“被服务者”转变为“志愿者”,目前社区已登记志愿者超过500人。三、启示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社区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传统产业优势,通过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深度合作,量6身制定社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以规划为龙头,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将社区划分为三大板块,即北部建设绿色蔬菜种植基地、西南部建设生态旅游区和东部建设高效粮油生产基地。同时,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和可追溯制度,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新技术;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植新业态,拉长产业链,全面提升绿色生态农业建设成效。二是盘活存量资产,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社区以服务农民、富裕农民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带动村民增收的引领、促进和保障作用,通过入股合作、自行开发和兴办合作组织等方式,因地制宜地开发盘活了集体资产、存量建设用地和自然资源,增强乡村的内生发展动能。2017年累计盘活闲置民房8处共计1200平米,利用集体建设用地2500平米,实现资产资源盘活再利用,实现增收50万元。三是坚持民主法制,实现乡村和谐治理。社区通过引导村民公开选举村长、推广农村垃圾分类积分制、评选邻里乡贤等活动,引导村民广泛参与,有效推动村民自发自觉提升文明素质,通过三治合一融合运用,逐步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倡导乡村振兴新风尚。7健全治理体系构筑文明乡村(六合区大泉社区)——坚持走组织振兴之路,大泉社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使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大泉社区位于六合区竹镇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