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项目教学”课程模式引领职高课程改革一、以“项目教学”课程模式引领职高课程改革的现实背景国家教育部于2003年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及15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在充分论证和调研的基础上。于2004年9月率先在山东、广东、宁夏、海南等四个省进行高中新课程的实验。并于2006年9月在全国各省推广试验。而职业高中直到现在没有一个以法规形式出台的“课程标准”、“课程方案”等。全国各职业学校处在自发的摸索阶段,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校自2006年开始实施专业课“项目教学”课程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在机电专业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点带面,逐层推进,现在在全校推广。现代教学论指出: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学校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学校其他方面的改革和发展,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课程改革与发展上,然而从目前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得出,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从课程内容上分析,无论是新老专业都存在某些内容繁、难、旧、深,不能体现现代科技新成果的弊端,有的内容与专业联系不紧密,可有可无。从课程范围上分析,统得过死,缺乏灵活性,缺乏能让学生主动开展学习活动的课程设计。从课程形态上分析,缺乏联系与整合,学生学到的是一些相互分离的学科知识,不懂得把这些知识放到综合体系中去领会运用,进行实践时,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从课程类型上分析,过于简单划一,无法适应学生个体差异与社会职业需要,更无法体现掌握职业群知识与技能的“厚基础,宽口径,活模块”的集群式模块课程模式,只有必修课,而无选修课与自选课。从课时比例上分析,公共课、文化课、专业基础课、技能实训课课时比例不合理,无法体现能力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另外从课程体系上分析,没有适合各专业发展的完整的课程体系。如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完整性、时代性、针对性,实训课没有规范、科学的设置与开展;现有的考核评价机制与学生的个性差异、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考核内容等缺乏内在联系,没有真正发挥导向与激励作用。从教师教学角度上分析,由于缺乏一套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教学任务不够明确,教学内容带有较大的随意性,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实践教学缺乏技术支撑,教学目标弱化,更缺乏具体环节目标。教师没有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工作缺乏主动性,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等等。而“项目教学法”及其课程设置恰恰可以改变上述弊端与不合理的状况。如从课时比例上看,文化课、专业基础课紧密结合“项目教学”实际要求设置,改变了原来课时比例不合理的现象,增加了技能训练课时比例,突出了能力本位的思想。又如从课程范围上看,增加了选修课,增添了课程的灵活性,让学生围绕项目主动自主地开展学习,理论密切联系实践,边学习专业理论边实践,避免了原来两者脱节的现象。使学生在实践中重新回过头来学习理论,并检验理论。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教师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得以明确;教学内容有明显的针对性;教学工作得以规范化、2程序化;很好地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现象;加快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步伐,使师资队伍建设真正落到实处,保证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规范与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课程设置,强调以职业资格为导向,以“项目教学”为载体,以技能训练为重点,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开发设计,建立起由“学科为中心”向“多元整合”转移的课程模式。二、“项目教学法”课程模式的构建(一)“项目教学”课程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1、以泰勒课程原理为依据拉尔夫·泰勒(Ralphw.Tyler)是美国著名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被誉为“当代课程理论之父”。他于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泰勒比较重视课程目标的“行为目标取向”。他在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行为目标的理念。他认为,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的行为方式的过程,目标既要指出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要指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他认为行为目标的作用是“有助于选择学习经验和指导教学”。能使教师明确地了解教学任务、控制教学过程、交流教学内容、作出准确的判断。在当今职教界进行课改时,应把课程目标取向放在首位。使课程目标取向反映职教的特征与人才培养目标。而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在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等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学生首先要掌握的是某一职业岗位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人才培养的规定性决定着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应体现相关职业的专业知识要求与操作技能要求。因此,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培养学生掌握特定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为宗旨。课题组依据泰勒的课程原理,来构建职业学校“项目教学”课程模式,并把“行为性目标”作为课程的主要目标。在课程开发、内容、形式、实施中具体化。2、以能力本位为教育理论为依据能力本位(CBE)教育理论集结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于80年代初初入加拿大等欧美国家。其基本特点是以劳动力市场需要的职业活动为中心来选择与安排课程的;它的课程开发科学而经济,能及时反映社会、企业对职教的有效需求。它以能力为本位,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是以达到某种职业从业能力要求为教学目标。以职业能力为重心,以个人学习活动为中心,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评估。该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上的显著特点是最大程度地满足企业对培养对象的要求,牢牢抓信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上的有机联系,使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适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职业教育确立以能力为本位教学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就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使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就业的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CBE理论指导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样是以胜任岗位工作要求为出发点和以能力为基础的。课题组“项目教学”课程模式的构建正是密切联系职高实际与专业实际,有益地借鉴和灵活地运用CBE理论。在具3体实践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来开发课程,使课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二)“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及其本质特征1、项目教学法:我们这里所说的项目教学法,是指依据当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规格要求与专业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在教师的引导与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的示范下,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与实际操作训练,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2、项目教学法的本质特征项目教学法的本质特征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多项不定型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忱,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它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而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教师已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让学生积极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以现实学生生成的知识和培养起来的能力为最高成就目标。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以知识为本、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以能力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应体现出以下特征:第一,做好前导工作,即在实施前带领研究班学生下厂参观学习,初步形成感性认识,明确项目训练与企业生产的密切联系,树立不怕苦、不怕脏、刻苦学技、忠于职守、踏实工作的信念,懂得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为实施项目教学打好基础。第二,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并相信学生在项目教学中通过努力有能力完成教学目标,不仅仅是靠个人的努力,而是在项目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共同努力下一起完成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明确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的重要。第三,在每一个项目教学的实施前,教师必须为学生的学习与项目的开展准备好所有相关的内容,如开展的程序、保障措施、安全措施、相关规章、课程设置、教学资料、实习场地、设备、教材等等,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守时、守纪、守规,为学生顺利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第四,项目教学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不仅自己要学好,还要体现团队合作、互助精神,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第五,要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充当小组的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准备学习(训练)内容,设计操作程序,预想训练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训练的材料、检测的工量具,查找相关信息,最后对一个训练项目进行评估、总结、反思,写出项目训练报告。第六,教师在项目教学中,对学生训练的每一个项目要进行指导、引导,如对学生的设计思维、设计程序、操作姿势、安装方法、组织安排、检测要求等要进行正确引导和指导。要以目标为导向对学生进行提示、指点,使学生少走弯路。对于出差错的学生,除了及时纠正外,在项目总结时,还要予以指出,并提出改进措施。第七,教师在项目教学中开展技能训练时,要精心备课,精心准备;要多多预想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胸中有数。无论是技能培训还是不定期的各级各类社会培训都可设计出一个个相互联系的项4目,但须视情况而定,对于初次学习新知及操作训练者不一定要采用项目教学。(三)项目教学法指导下的课程模式1.项目教学法指导下课程模式的基本框架项目教学法指导下的课程设置应依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依据当地企业对人才多规格、多层次与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要求,构建实基础、活模块、多层次、综合性的职高课程结构。项目教学法课程结构分为三个层次,顶层为项目,项目下设必修项目、限修项目、任选项目,下设科目。项目,必修项目、限修项目、任选项目与科目构成了职高项目教学法课程的基本结构。这与以往职高课程只有专业、科目组成有很大的不同。项目教学法指导下的课程结构层次示意图如下:项目(学习模块)强调的是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与综合素质提高而设置的各种大模块,如按专业分:可分为机电专业学习模块、数控专业学习模块、机械专业学习模块、餐旅专业学习模块、计算机专业学习模块等等。如按身心发展要求分:可分为人文素养类学习模块、文学艺术类学习模块、身心健康类学习模块、技能拓展类学习模块等等。项目(学习模块)的划分更注重课程的综合化、跨专业与跨学科化,重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立足点是职高生全面发展。项目下是必修项目、限选项目、任选项目。必修项目下又为分政治道德素质项目(包括四门学科),文化素质项目(包括三门学科),身体心理素质项目(包括两门学科),专业技能素质项目(包括专业基础与专业实训两大模块,这是我们课改的重点);限选项目指专业技能拓展项目,目的是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拓宽就业面,增强就业竞争力。任选项目的目的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人文素养类,音乐舞蹈类、书法绘画类、体育活动类,生活技巧类等,讲究针对性、实用性、合理性。文化课中尤其是有利于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内容不可不学。新的课程体系打破了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原来的授课计划,须重新围绕“项目”来备课、来讲课。我校总的原则是压缩公共课、文化基础课(语文课除外),多开专业基础课,加大实习技能训练课时比例。2.项目教学法指导下课程模式的运行机制实施项目教学法指导下的课程改革是一项综合工程,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点。我们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指导下的课程改革运行过程中,着重抓了两方面的工作:项目必修项目、限选项目、任选项目科目5一是学校整体部署;二是实训处、专业组具体实施。我校按照“整体部署、分步实施、专业引路、逐层推进”的思路,以机电专业项目教学为突破口,将项目教学及课程改革向全校各专业逐层推进。逐渐形成了具有新昌职教课程特色的、规范化、制度化的“项目教学”课程模式运作体系。(1)学校整体部署2006年初,新昌职技校根据本校课程改革的实际,通过深入调查与反复论证,从发展我县职业教育的高度出发,提出了具有新昌职教特色的以“项目教学”课程模式引领职高教程改革的构想;同时提出了“整体部署、分步实施、试点引路、逐层推进”,面向全校各专业的工作思路,确立了今后几年开展项目教学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