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问答题连答案-广中医题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中醫診斷學是一門甚麼學科?中醫診斷學是在中醫基礎理論的指導下,從整體的觀念出發,運用辨證的理論與方法,以識別病證,推斷病情,給防治疾病提供依據的一門學科,是中醫基礎理論到臨床各科的橋樑。它以審察內外、辨證求因及四診合參為基本原則。主要包括四診、八綱、辨證等內容。2.如何掌握中醫診斷的基本原則?中醫診斷疾病時要求遵守審察內外、辨證求因、四診合參三大原則。審察內外要求在診病時既要看到局部、外部的改變,又要探討整體、內部的變化。中醫學整體觀的思想,是把人看作一個統一的整體,局部的病變會影響到全身,局部的改變常常是內部病變的反映。因此,在診病時不要孤立地看問題,必須「觀外揣內」,審察內外,全面分析,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審察內外的第二種意義是,在診病時,既要診察病人的病理變化,又要注意自然環境因素對人體的影響。人體許多疾病的發生、發展、變化往往與外界因素有關。觀察分析自然界各種因素對疾病的影響,同樣有利於作出正確的診斷。辨證求因是強調診病主要是要辨識證候。所謂證候,就是通過對疾病各種症狀等進行綜合分析之後,得出關於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盛衰等方面情況的概括,它反映著疾病的本質、特徵。仔細地辨證就能對疾病的本質具有確切的瞭解,診斷就更為確實,治療就更具有針對性。四診合參是強調在診病時必須望、聞、問、切四種診法綜合運用,不要偏廢任何一種診法。只有這樣,才能搜集到病人全面的、詳細的資料,作出正確的診斷。23.中醫診斷為甚麼要四診合參?中醫診斷要根據審察內外和辨證求因的原則進行,診斷的方法,便要求對病人作周密的觀察與全面的瞭解。想達到這一要求,必須四診合參。四診,就是望、聞、問、切。診斷必須做到四者俱備,才能見病知源。病人發病的經過,痛苦所在,過去患過甚麼病?經過甚麼治療?等等資料的搜集,必須進行問診。病人的聲音氣味有甚麼變化,必須進行聞診。病人的神色形態有哪些變化,必須進行望診。病人的脈象和肢體有甚麼異常,又必須須進行切診。疾病是複雜而多變的。徵候的顯現有真象也有假像,有的假在脈上,有的假在症上,故診法有「舍脈從症」和「舍症從脈」的理論。如果四診不全,便得不到病人全面的、詳紅的資料,辨證就欠準確,甚至發生錯誤。證候是辨證的基礎。要詳細搜集證候資料,就必須四診合參。4.中醫診斷學的範圍和內容是甚麼?中醫診斷學是在中醫基礎理論的指導下,研究診察疾病,辨識證候的學科。它所研究的是診斷疾病的普遍理論、方法和技能,是帶有共通性的、基礎性的診斷知識。其目的是為學習臨床各科打下基礎,所以,中醫診斷是中醫基礎理論與臨床各科之間的橋樑。這是它的學科範圍。中醫診斷學的內容包括四診、辨證、病案三大部分。四診是指望、聞、問、切等四種診斷方法。辨證有八綱辨證,病因辨證,氣血油液辨證,臟腑辨證,經絡辨證,六經辨證,衛氣營辨證,三焦辨證等多種。5.望神中的神的含義是甚麼?望神中的神是指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體現,是臟腑精氣盛衰的反映。主要返映在眼睛、神志、面色、形體、動態、呼吸、語言等方面,臨床上有得神、失神、假神等多種情況。6.神主要從哪些方面去診察?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於全身皆有表現,例如面色、聲音氣息、體態、脈象等,並不局限於望診所見。神的表現雖然是有多方面的,但望神的重點在於目光、神志、面色和形體、動態等方面。37.望神有甚麼臨床意義?望神對於判斷疾病的輕重、預後具有重要意義。因為神來源於人體臟腑精氣,乃先天精氣所化生,並依賴於後天精氣的滋養。若人體精氣充足,則神氣亦隨之旺盛,若臟腑精氣虧耗,神亦隨之衰敗。因此,觀察病人神的盛衰,可判斷臟腑精氣的盈虧,也烈斷斷病情的輕重和預後。8.何謂得神、失神、假神?各有何臨床意義?得神即有神,主要表現是目光明亮,精彩內含,精神充沛,意識清楚,面色榮潤,肌肉不削,反應靈敏,活動自如,呼吸平穩,語言清晰。這是正常人的神氣,即使有病,也屬臟腑功能不衰,預後良好。失神即無神,主要表現是目暗睛迷,瞳神呆滯,神志昏迷,面色晦暗,大肉已脫,反應遲鈍,動作失露,強迫體位,或有不自主動作,呼吸微弱語言失倫。這是臟腑精氣衰竭,生理功能衰敗的表現,預後不良。假神是指原來失神的病人,突然出現暫時好轉的現象。如目光突然轉亮,精神突然轉仕,面色轉為面赤如妝,活動靈活,語轉清,言語不休,食欲增強等。這是精氣衰竭已極,陰不斂陽,虛陽外越的現象。這種「好轉」是假像,屬於回光反照,是臨終的表現。9.正常面色如何?甚麼叫主色、客色?正常面色隨種族不同而有異。我國屬黃種人,正常的面色是紅黃隱隱,含蓄明潤,這是有胃氣,有神氣的表現。其中隱約微黃為有胃氣,光明潤澤為有神氣。主色是指由於體質稟賦不同在面色上出現的一些差異,如偏紅、偏白、偏黑等,屬於個體特徵,一生不變的。客色是指由於生活條件的變動,如四季氣候變化,工作環境的影響等︳玫使人的面色出現相應的變化。主色與客色都是生理性的面色變化,屬正常現象,並非病色。410.如何區別五色之善惡?善色是指面色光明潤澤者,說明雖病而臟腑精氣未衰,胃氣尚榮於面,稱為「氣至」,多預後良好。惡色是指面色晦暗枯槁者,說明臟腑或有敗榱,胃氣己竭,不能榮澖,稱為「氣不至」,多預後不佳。《素問‧五臟生成篇》具體描述了五色善惡的模型木青如翠羽,赤如鶪冠,黃如蟹腹,白如豕膏,黑如鳥羽等都是主生的善色;青如草茲,赤如衃血,黃如樍實,白如枯骨,黑如炲等都是主死的惡色。11.五色的主病如何?青色主寒證,痛證,瘀血和驚風證‧面色淡青或青黑,為陰寒內盛,氣血瘀阻。心血瘀阻,可見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小兒驚風,多在眉間、鼻柱、口唇四周顯現青色。赤色主熱證,滿面通紅者屬實熱,兩顴潮紅者為陰虛火旺的虛熱證,若久痛重病患者,面色蒼白,卻時而泛紅如妝,嫩紅帶白,遊移不定,多為虛陽浮越之「戴陽證」,此屬真寒假熱之危重證候。黃色主虛證、濕證。面色淡黃,枯槁無光,稱「萎黃」,是脾胃氣虛,氣血生化不足所玫。面黃虛浮,稱為「黃胖」。多是脾虛濕阻所致面目一身俱黃,稱為「黃疸」。黃而鮮明如橘子色者,屬「陽黃」,為濕熱薰蒸之故。黃而晦暗如煙熏者,屬「陰黃」,為寒濕鬱阻之故。白色主虛證、寒證、脫血、奪氣。面色「白光」白虛浮,多為陽虛。淡白或「白光」白,多為氣虛。白而無華,或黃白如雞皮者,為血虛或奪血。黑色主腎虛,寒證,痛證,水飲和瘀血。面黑而幹焦,多為腎精久耗,虛火灼陰。黑而淺淡者,為腎病水寒。眼眶周圍發黑,往往是腎虛或有水飲,或為寒濕下注之帶下病。面色黧黑而肌膚甲錯,屬瘀血。512.形體過胖、過瘦在辨證上有甚麼參考意義?胖而能食,為形盛有餘。胖而食少,是形盛氣虛,多為脾虛有痰。胖人大腹便便,每易聚濕生痰,易患中風暴厥之症。胖人多中風,是因形厚氣虛,難以周流,而多鬱滯生痰,痰壅氣塞成火,故易患暴厥。形瘦食多,為中焦有火。形瘦食少,是中氣虛弱。瘦少陰虛,血液衰少,相火易亢,故易患勞嗽。13.試述顫動、抽搐、蠕動、半身不遂各常見於哪些病證?瞼、面、唇、指(趾)不時顫動,在外感熱病中,多是發痙的預兆;在內傷雜病中,多是血虛陰虧,經脈失養。手足蠕動,多屬虛風內動。四肢抽搐或拘攣,項背強直,壐弓反張,屬於痙病,多見於肝風內動之熱極生風、肝陽化風、陰虛風動和血虛生風。癇證、破傷風、狂犬病等,亦致動風發痙。卒然昏倒,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為中風入髒,若神志清楚,僅半身不遂,或口眼歪斜,為風中經絡,或中風之後遺症。卒倒而口開,手撒遺尿,是中風脫證。牙關緊閉,兩手握固,是中風閉證。14.談談囟門望診在辨證中的意義。小兒囟門下陷,稱為「囟陷」,多屬虛證,可見於吐瀉傷油、或氣血不足,或脾胃虛寒,或先天不足,以致發育不良,腦髓不足。囟門高突,稱為「囟填」,多屬實熱證,可見於溫病火邪上攻者,或為風熱,或為濕熱等邪氣所侵,以致腦髓有病。囟門遲閉,骨縫不合,稱為「解顱」,屬腎氣不足,或發育不良,常見於小兒佝僂病。615.目的五臟分部如何?目部的臟腑相關部位是︰內眥及外眥的血終屬心,稱為「血輪」;黑珠屬肝,稱為「風輪」;白珠屬肺,稱為「氣輪」;曈人屬腎,稱為「水輪」;眼胞屬脾,稱為「肉輪」。16.試述常見的目色、目形、目態的改變及其主病。目色的變化及其主病︰目眥赤為心火,目眥淡白者是血虧。白睛赤為肺火,黃為濕熱內盛。珠腫為肝火。眼胞皮紅濕爛,是脾火。全目赤腫,是肝經風熱。目胞色暗晦,多屬腎虛。目形變化及其主病︰目窠微腫,如新臥起之狀,面有水氣色澤,是水腫病初起之征。目窠內陷,是五臟六腑精氣己衰,病屬難治。眼睛突起而喘者,是肺脹。頸腫眼突是癭瘤。單眼突出,多屬惡候。眼生翳膜,多由六淫邪毒外侵,或內有食滯、痰火、濕熱等,或七青鬱結,髒氣虛損,或由外傷所玫。胬內攀眼,多由心肺二經風熱壅盛,或脾胃濕熱蘊蒸,血滯於絡,或由腎陰暗耗,心火上炎所致。針眼、眼丹,皆由風熱相搏,客於胞瞼,或由脾胃蘊積熱毒,上攻於目所致。目態改變及其主病︰目翻上視、瞪目直視、戴眼反折等,都是危重症狀。橫目斜視(先天者例外),是肝風內動。目睛微定,是痰熱內閉。昏睡露睛多由脾虛清陽之氣不升所玫,常見於小兒脾胃虛弱,或慢脾風。眼瞼下垂,稱「瞼廢」。雙瞼下垂,多為先天性瞼廢,屬先天不足,脾腎兩虛。單眼下垂,或雙瞼下垂不一,多為後天性瞼廢,因脾虛氣弱,或外傷後7氣血不和,脈絡失于宣通所致。胞輪振跳,稱「目瞤」,多因風熱外侵,或血衰氣弱,經絡失養所致。瞳仁擴大,多屬腎精耗竭。若瞳仁縮小,多屬肝膽火熾,或勞損肝腎、虛火上擾,或為中毒。17.耳的主要形、色改變有哪些,各主何病?耳的色澤變化及主病︰耳色白為寒;青黑為痛;耳輪幹枝焦黑,多為腎水虧極的徵象;耳紅腫,則屬少陽相火上攻,或為肝膽濕熱火毒上蒸。若耳背見有紅絡,伴耳根發涼,多為麻疹先兆。耳的外形變化及主病︰耳薄而小是形虧,屬腎氣虧。耳腫起者是邪氣實,多屬少陽相火上攻;耳瘦削者是正氣虛,多屬腎精虧虛或腎陰不足。耳輪甲錯,為久病血瘀,或有腸癰。18.鼻的五色主病怎樣?鼻頭色青,腹中痛;色黃是裡有濕熱;色白是亡血;色赤是脾肺二經有熱;色微黑是有水氣。鼻頭黑黃黑枯槁,為脾火津涸。19.口唇的正常色澤怎樣?有哪些異常的顏色變化,各主何病?正常唇色紅潤︳說明胃氣充足,氣血調勻。若唇色淡白,為血虧,可見於大失血的患者。唇色淡紅,為虛為寒,多屬血虛或氣血兩虛。唇色深紅,為實為熱。深紅而幹,是熱盛傷津。赤腫而幹者,為熱極。如櫻桃紅色者,每見於煤氣中毒。口唇色青,為氣滯血瘀,青而深紫,是內有鬱熱,環口黑色是腎絕。20.皮膚發黃如何辨證?皮膚、面色發黃首先應區別黃疸與非黃疸兩大類。若兼見目黃者則屬黃疸,無目黃者為非黃疸。非黃疸病的皮膚黃中,見淡黃枯瘦者為「萎黃」,屬脾胃氣虛,氣血不足。黃疸病發黃有陽黃、陰黃之分,黃色鮮明如桔子色,伴口渴而舌苔黃膩,尿色深黃,屬陽黃,為脾胃、肝膽濕熱所致;黃色晦暗如煙熏,伴畏寒口淡,苔白膩,屬陰黃,為脾胃寒濕所致。821.談談斑、疹有何區別,其順證、逆證表現怎樣?斑和疹都是疾病過程中的一種症狀,是皮膚上的病變。斑是指皮膚上出現紅色或紫紅的、點狀或片狀,平推于皮下,摸不應手的斑塊。疹是指皮膚表面出現細小如粟粒樣,高出皮面,色紅,摸之礙手的一種病變。斑有陽斑、陰斑之分。陽斑是溫熱病熱入營血分的一種症狀。陽斑有順逆之分,斑點稀少、色紅、身熱、先從胸腹出現,再延及四肢,繼而熱退神清,是邪氣透泄的佳兆,是輕證順證。若斑點稠密,色現深紅或紫黑,先從四肢出現再延及胸腹,兼見大熱不退,神志白迷,為正不勝邪,邪毒內陷,是重證、逆證。疹常見的有麻疹。麻疹是兒童常見的傳染病,其出疹月順證、逆證之分。疹色紅潤,自頭面到胸腹、四肢依次出現,出疹透徹,逐漸回隱,身熱漸退,是順證;若疹巴淡紅而暗,或淡而不紅,或赤紫而暗,疹點不能透發,或突然隱沒,神昏喘息,是逆證的表現。22.白瘖見於甚麼病證,其臨床意義怎樣?白瘖多由濕鬱,汗出不徹所玫。白瘖有晶瘖、枯瘖之分,色

1 / 7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