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专题胖馒头之谜——探究面粉发酵方式及原理教案课题名称胖馒头之谜——探究面粉发酵的方式及原理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有吃馒头的生活经验,可能也在家参与过制作馒头,知道面粉需要经过发酵才能蒸成蓬松的馒头,但不知道发酵的原理与方式。经过一定科学探究的训练,具有一定设计实验的能力,也具有一定科学阅读的基础。学生对动手实践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内容分析本课例为生物、化学跨学科知识整合课例。课例整合了生物、化学的相关知识,具体如下表所示。生物化学整合焦点课题设计酵母菌能够通过呼吸作用分解葡萄糖,产生水与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碳酸氢钠加热能够分解成分解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碳酸氢钠与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面粉发酵胖馒头之谜——探究面粉发酵的方式与原理跨学科概念图课例基于初中生物酵母菌呼吸方式及酵母菌的应用、初中化学小苏打(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及应用的知识,用生活中常见的发酵面粉蒸馒头作为主题,将两个学科的知识有机的融合起来。在本课题中,学生需要设计对照实验,来探究不同的发酵方法制作出来的馒头在外观、蓬松度、口感等方面的差别,同时通过自主阅读与观看演示实验的方式了解不同发酵方式背后的科学原理。课例旨在培养学生解释生活现象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素养、跨学科认识世界的视角。重点培养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对照实验、科学观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及产物。2、掌握碳酸氢钠的分解反应。能力目标1、掌握通过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2、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3、学会蒸馒头这一生活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小组合作的意识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验的探究精神。3、了解食物的来之不易,培养珍惜食物的精神核心素养本课例体现的生物、化学学科素养如下。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够从微观层面进行初步解释面粉变蓬松的原理。2、科学探究能够通过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科学观察的方法。3、理性思维能够学会归纳、比较的思维方式。教学重难点重点:实验设计。难点:揉面的实操技巧。教学策略:1、精心编写阅读材料,供学生自主学习。2、通过演示实验展示发酵原理。3、以任务单作为脚手架,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及科学探究。4、鼓励学生使用手机,随时记录探究过程的照片与问题。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提问:面粉是怎么变成白胖松软的馒头的?教师给出生活中常用的几种发酵方法:泡打粉发酵、小苏打、酵母粉发酵进一步提问:由面粉变成馒头需要发酵吗?不同的发酵方式蒸出来的馒头区别吗?给出任务:今天我们来探究面粉不同的发酵方法,看看通过不同的发酵方法制作出来的馒头在外观、蓬松度、口感等方面的差别。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答出需要加水,可能有同学提出需要发酵可能有同学提出一些发酵方法贴近生活、能够动手实践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设计探究活动教师:应该针对提问怎么做假设?教师:我们的探究活动要探究的因素(变量)是什么?应该如何设置对照实验?让学生讨论2分钟。在任务单上写下实验设计方案,并交流分享。教师帮助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并进行小组间的分工。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强化训练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践:揉面PPT展示揉面步骤操作步骤说明教师进行分组指导学生根据PPT指导,进行揉面的实践操作,并用手机拍摄与记录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及团队分工协作的能力自主学习发酵原理在发酵的等待时间内,教师安排学生自主阅读所发材料,了解三种不同发酵方法背后的科学原理学生自主阅读所发材料,并完成任务单相应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阅读与自主学习能力演示实验揭秘发酵原理化学教师结合PPT展示碳酸氢钠的两种化学反应,并分别验证所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生物教师展示酵母利用葡萄糖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化学教师总结面粉发酵的原理,体外的化学反应与有机体内的化学反应,本质上都是化学反应教师让学生观察面团的变化,并记录现象学生继续等待面团发酵,同时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可能会提到酵母菌发酵的面团会有淡淡的酒香与酸味学生听讲、思考、记笔记、提问通过现场实验直观展示科学原理,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上锅蒸PPT展示分切面团的步骤,教师指导学生将发酵完的面团分成四份等大的小面团,并揉成圆球形,上锅蒸。学生根据指导分面团,上锅蒸面团。在等待面团熟的过程中,学生完善任务单。教师在各组之间收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以及照片素材。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及团队分工协作的能力品尝及讨论将不同组的四个馒头分别分发给每一个组,保证每一个组都有四种不同的馒头。教师强调科学方法:观察Ø明确的目的Ø全面而细致Ø及时做记录让学生用眼睛观察馒头的外观,用手感受馒头的蓬松度,用鼻子和舌头品尝不同的馒头的风味及口感。现场生成探究结论,记录在白板上学生观察、记录、提问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比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