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11.220B41DB13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1385—2011羊附红细胞体病防治技术规程2011-05-10发布2011-05-20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3/T1385—2011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北省畜牧兽医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承德市畜牧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建军、李晓滨、金晓东、陈伟、赵国军、李素侠、郝云武、祖晓伟、张青春、张宁、刘燕、牛雅丽、刘松云。DB13/T1385—20111羊附红细胞体病防治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羊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和防治。本标准适用于养羊场(户),动物疫病诊疗单位对羊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和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6548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NY5030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羊附红细胞体病由附红细胞体寄生在羊红细胞表面、血浆和骨髓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性传染病,以黄疸性贫血和发热为特征。4诊断4.1病原及传染源本病由附红细胞体引起,吸血性昆虫、病羊和隐性感染羊是本病主要传染源。4.2流行特点4.2.1发病日龄各年龄阶段羊均发生。4.2.2传播途径吸血性昆虫传播、血源性传播和接触性传播等。4.2.3发病率和死亡率发病率一般在50%,严重时病死率达到20%。4.2.4发病季节DB13/T1385—20112该病以夏、秋季节多发,特别是气温剧烈变化、长途运输等均能促使本病的发生。4.3临床症状4.3.1急性型消瘦快,饮食废绝,眼结膜苍白,体温41℃,呈稽留热,反刍停止,无力至死。1月龄至6月龄羊多发。4.3.2亚急型逐渐消瘦,食欲减少,眼结膜苍白,可见粘膜黄染,尿色黄,体温高达40.5℃以上,呈稽留热,心衰、无力、死亡。6月龄至12月龄羊多发。4.3.3慢性型食欲减少,饮欲增加,流涎,双眼流泪,眼结膜有脓性分泌物,可视粘膜苍白,黄染,四肢无力,肌肉振颤、磨牙,体温高达40℃以上,后期降至常温。12月龄以上成羊多发。4.4病理变化4.4.1急性型急性型病例剖检可见如下临床变化:a)身体消瘦,视粘膜苍白;b)血液稀薄,凝固不良;c)肝肿大,边缘钝圆,质软呈土黄色,胆囊肿大,充满浓稠的胆汁;d)脾脏肿大变软;e)心肌内外膜有出血点;f)全身淋巴结呈不同程度肿大,偶见出血。4.4.2亚急型、慢性型亚急型、慢性型病例剖检可见如下临床变化:a)极度消瘦,贫血,黄疸,可视粘膜苍白;b)血液稀薄,皮下及肌间结缔组织呈胶样浸润,散发点状出血;c)全身脂肪黄染;d)肝脏先肿大变性,呈淡黄色,胆囊肿大,充满浓稠的胆汁,继之发生灶性坏死和增生;e)脾脏淤血,出血肿大,变软;f)肾脏肿大,皮质散发点状出血;g)长骨的红色骨髓表现增生;h)胸腔、腹腔、心包囊积液。4.5实验室诊断4.5.1病原性诊断4.5.1.1病料采集无菌操作采集病羊的耳静脉血液。DB13/T1385—201134.5.1.2涂片镜检采血,抹片自然干燥,甲醇固定5min,姬姆萨染色24h,在油镜下镜检,可见红细胞变形,表面附着有椭圆形、半月形的附着体,呈紫色。5防治5.1预防5.1.1坚持自繁自养,必须引进羊时要从非疫区引进,并对引进羊进行实验室检查,确定无附红细胞体才能引进;引进后隔离饲养45d后再进行一次血检,血检仍为附红细胞体阴性才能混群饲养。5.1.2加强饲养管理,保正空气通畅,搞好灭蚊蝇,驱螨灭蜱工作。5.1.3对本病多发地区,羊群用1%黄芪粉或0.03%复合维生素B预防性治疗,4d一次,每次50d。对圈舍、饲具、环境用1%来苏儿溶液消毒,5d一次。5.2治疗5.2.1咪唑苯脲0.2ml/kg体重,肌肉注注,每天一次,连用3次。5.2.2贝尼尔5mg/kg~9mg/kg体重,经水稀释成5%溶液后,深部肌肉注射,2d一次,连用3次。5.2.3多西环素10mg/kg体重,用灭菌用水稀释成5%的溶液,每天一次,连用4次。5.2.4青蒿1000g,知母、生地、双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柴胡、熟地、大枣各100g,丹皮、炙黄芪各60g,党参、酒当归、常山各80g,炙甘草30g,除青蒿外其他混合煎汤,捣烂的青蒿用药液浸泡,可供15头发病羊内服,每天2次,连用7d。6病死羊的处理发生本病后,要隔离病羊,并对羊舍、环境、用具等严格消毒处理,消毒药的使用应符合NY5030规定。病死羊尸体及污染的粪尿处理按GB16548的规定处理。7疫情记录建立并保存治疗记录。包括发病时间及症状,治疗用药的通用名称,生产厂家及生产日期,治疗时间、剂量、疗程、疗效及停药时间。记录应在出栏后保留2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