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5T 174-2009 桑蚕原种繁育技术规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B05苏农业标州市地方准DB3205DB3205/T174-2009桑蚕原种繁育技术规程2010-02-01发布2010-02-01实施江苏省苏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食品伙伴网前言为了规范桑蚕原种的繁育技术、成品质量和检验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要求,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编写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本标准由苏州市农林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苏州市蚕桑指导站、江苏省浒关蚕种场。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新华、胡福胜、朱伟新、沈小明、何婀妮。食品伙伴网桑蚕原种繁育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桑蚕原种的术语和定义、繁育形式、种性保持、饲育制种、蚕种保护和冷藏与浸酸。本标准适用于桑蚕原种的繁育。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78-2003桑蚕原种检验规程GB19179桑蚕原种NY/T1093-2006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原原种供生产原种的蚕种。3.2原种供生产一代杂交种用的蚕种。3.3蛾区以一只雌蛾所产的蚕卵为一个群体。3.4蛾区育以蛾区为单位,将孵化的蚁蚕作为一个饲育区进行饲育。3.5蛾区蚁量育收取称量同一来源的同一品种同一批次一定数量的卵圈孵化的蚁蚕作为一个饲育区的饲育方式。3.6异蛾区交配同一品种或同一品系的两个不同蛾区间的雌雄蛾进行的交配。3.7食品伙伴网异品系交配同一品种两个不同品系间的雌雄蛾进行的交配。3.8原原蚁蚕由原原种孵化而来的蚕。3.9框制种一定数量的制种母蛾各自独立地产卵于一定规格的蚕连纸上的蚕种。3.10早采茧以吐丝终了尚未化蛹,即盛上蔟后60h为采茧适期进行的采茧。4繁育形式4.1饲育形式采用蛾区蚁量育,每饲育区的蚁蚕量为2g,经预知检查确认无微粒子病后,于发蛾前并区制种。4.2制种形式生产原种实行同品种异品系饲育区交配制种,杂交原种按国家、省规定的品种杂交型式交配制种,制成以28蛾为一张的框制种。5种性保持5.1留种原则不同品种原种都必须达到相应国家、省规定的种茧调查合格指标,每一个原种留种区的全茧量应控制在饲育批平均值±0.20g以内;在各发育阶段注意选除不符合品种固有特性的个体及饲育区。5.2双重保种生产上推广的蚕品种,繁育单位和品种育成单位应同时保种,每3年~5年调查比较品种(品系)性状,必要时应更换相应的品种(品系)。6饲育制种6.1生产条件6.1.1原种场基本条件原种场选址应做到大气环境洁净、交通方便、水电充足,有足够的专用桑园、蚕室、制种室及其他必需的附属室和设备;要求布局合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原种生产区应与普通种生产区严格分开,房屋结构、环境及地面便于药物消毒。6.1.2桑园基本条件6.1.2.1桑品种食品伙伴网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本地环境的优良桑品种,注意早、中、晚生桑品种合理搭配,兼顾春、秋季及稚蚕、壮蚕用叶要求,防止品种单一,但同一地块的桑品种要纯正。6.1.2.2栽植密度每666.7㎡600株~750株,行距为1.7m~2.0m,株距为0.5m~0.7m。6.1.2.3施肥桑园施肥要氮、磷、钾配合施用,其比例为5︰3︰4,全年每666.7㎡纯氮施用量不少于35kg~40kg,同时应根据土壤性质和养分含量补充缺少的元素。桑园氮素肥料要求60%以上来自有机质肥料。6.1.3生产用房配备生产用房主要有蚕室、蔟室、贮桑室及附属室。配备面积见表1。另外,还应配备相应的催青室、低温室和消毒灶等。表1每100g蚁蚕量生产用房配备单位:m2房屋类别蚕室蔟室贮桑室附属室原种10010050506.2原种饲育6.2.1生产计划根据生产条件、品种繁育系数和生产数量,制定饲育计划。6.2.2原原种数量根据计划生产原种数量,按各品种原种繁育系数(每克蚁蚕量繁育原种框制种12张~18张),计算各品种饲育的原原蚁蚕数量。每克原原蚁蚕量所需要的原原种催青蛾数为10蛾~12蛾,从而得出各品种的原原种需要蛾数,另加10%预备量,即为实际原原种需要蛾数。6.2.3养蚕前准备按NY/T1093-2006之6.2执行。6.2.4催青收蚁6.2.4.1催青出库日期、催青要求和转青卵抑制方法,按NY/T1093-2006之6.3执行。6.2.4.2收蚁a)收蚁准备:按NY/T1093-2006之6.4.1执行。b)收蚁方法:采用直接桑收法,逸散性强的品种可结合用打落法收蚁;同一卵圈孵化的蚁蚕应在同一饲育区内饲养。每个品种在收蚁时应另称1.0g蚁蚕调查克蚁头数。6.25饲养要求参照NY/T1093-2006之6.5.1执行。6.2.6用叶要求按NY/T1093-2006之6.5.2执行。6.2.7饲养管理食品伙伴网应按规定实行分区饲育;蚕期中发育明显不齐,或暴发蚕病,或农药废气中毒等导致蚕体健康度严重下降的饲育区应淘汰;认真做好卵期、幼虫期、茧(蛹期)和成虫期(蛾)的选择工作,淘汰不符合品种固有性状的饲育区与个体,防止品种、品系混杂。6.3上蔟采茧和种茧保护6.3.1上蔟6.3.1.1蔟具以塑料折蔟为宜,蔟下垫吸水性强的材料。上蔟时须加覆蔟网,待形成茧壳后,揭去覆蔟网,抽去铺垫材料。6.3.1.2上蔟时期与方法蚕儿见熟时随熟随上;待大批进入适熟时,可挑出迟熟蚕另行给桑,适熟蚕一起上蔟;最后少量迟熟蚕基本老熟时,一次性上蔟。上蔟密度为300头/㎡~400头/㎡。6.3.1.3蔟中环境上蔟初期温度应保持在25.5℃~26.0℃,茧壳形成后保持24.0℃~25.0℃,相对湿度以75%为宜。蔟中应保持通风、安静、弱光,避免闷热、震动和强风直吹。6.3.2采茧、选茧和种茧保护6.3.2.1采茧种茧实行“早采茧”技术;若发现已开始化蛹,则不采用“早采茧”,应待全部化蛹后采茧。采下的种茧应按区横向薄层平铺。6.3.2.2选茧按区选除各区中的薄皮茧、畸形茧、绵茧、尖头茧、穿孔茧、烂茧、有色茧、球形茧、特小茧等不良茧、双宫茧和不符合品种固有性状的茧。原种个体选除率不少于入选区总收茧量的15%~20%。6.3.2.3种茧保护按NY/T1093-2006之7.1执行。6.3.2.4种茧调查原种繁育以饲育区为单位分区调查。调查在盛上蔟后7d~9d进行,蛹期经过短的品种可适当提前。调查项目主要为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健蛹率或死笼率。6.3.2.5削茧、鉴蛹削茧、鉴蛹工作应在蛹体复眼着色后,根据各区发育快慢分别进行,至发蛾前结束。削茧时应防止伤及蛹体;鉴蛹前先分别选除各区中的病蛹、死蛹、出血蛹、半脱皮蛹、特小蛹和畸形蛹等不良蛹;经初鉴后再进行复鉴。复鉴后抽样调查错鉴率,大于1.0%则必须重鉴。鉴蛹后的雌、雄蛹及时按区分开摊放。6.4制种、袋蛾6.4.1发蛾调节食品伙伴网种茧期应及时观察蛹体的发育程度,通过温度调节,确保各对交饲育区(批)雌雄蛾发蛾数量基本平衡。从上蔟至发蛾期间,在22.0℃~26.0℃范围内,每升降1.0℃,可提前或延迟1d发蛾;从蛹体复眼着色至发蛾期间,每升降2.0℃,亦可提前或延迟1d发蛾。6.4.2发蛾、捉蛾、选蛾发蛾前日,将摊放雄蛹的各区加覆簇网,防止区间混杂。发蛾当日,春期和早秋期在凌晨3时~4时感光;中晚秋期在4时~5时感光。捉蛾时间掌握在羽化后蚕蛾鳞毛充分干燥,蛾翅展开,蛾体收缩后进行。先淘汰各区内因错鉴的纯对蛾,然后按先中系品种,后日系品种;先雌后雄;自上而下逐匾进行。捉出的雌蛾均匀置于蚕匾中,雌蛾放置以250只/㎡为宜。在捉蛾、投蛾、交配过程中,及时选除病态蛾、半脱皮蛾、大腹蛾、特小蛾、黑节蛾和鳞毛脱落蛾等不良蛾,淘汰苗末蛾。6.4.3交配、拆对按NY/T1093-2006之7.6.1执行。6.4.4投蛾、巡蛾、产卵雌蛾充分排尿后迅速送产卵室,产卵室温度为24.0℃~25.0℃,湿度75%为宜。按铅圈投蛾,每个铅圈投1蛾,投蛾后固定专人巡蛾。及时捉出逸出蛾,扶正朝天蛾,剔除雄蛾,吸干蚕连纸上的蛾尿。圈对准蚕连纸框线,补足空蛾圈。对产卵性差、残存卵多的品种,除适当迟交、长交外,产卵室温度可适当偏高0.5℃~1.0℃,但要注意换气,切忌闷热。6.4.5蚕蛾保护新鲜雄蛾和再交雄蛾按交配组[同品种(系)异蛾区或异品系的批]分别进行冷藏保护。保护温度为5.0℃~10.0℃,并保持黑暗。冷藏时间以3d为限。雌蛾应当日利用,尽量避免冷藏。6.4.6袋蛾送种6.4.6.1袋蛾从投蛾产卵至袋蛾的时间,即时浸酸种在8h以内;冷藏浸酸种在10h以内;越年种在12h以内。易发生不受精卵的品种适当缩短产卵时间。6.4.6.2送种按NY/T1093-2006之7.7.2执行。6.4.7母蛾处理按GB/T19178-2003附录A执行。6.4.8蚕种估产原种按框制毛种所抽样本的合格卵圈数除以总卵圈数,即得折扣率,再乘以毛种总张数,即为估产数。6.5卫生与疾病控制6.5.1清洁6.5.1.1养蚕前清洁养蚕前先对生产用房、一切养蚕用具及周边环境进行彻底打扫和清洗,生产用房可先对墙体用石灰食品伙伴网浆刷白,然后进行全面消毒。6.5.1.2蚕期中清洁为保持蚕座清洁,定期进行除沙;蚕期中各种操作前后要洗手;进出蚕室、贮桑室要换鞋;生产用具、生产场所及周边环境要经常清洗消毒。6.5.1.3养蚕后清洁养蚕结束时要及时处理各种生产中废弃物,清扫环境,集中处理污物,然后用消毒药品对生产用房、用具进行消毒,再按养蚕前的清洁步骤进行清洗。6.5.2消毒6.5.2.1消毒要求要做到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确保蚕期前、中、后全过程和蚕体、蚕座、蚕室、环境等全方位的彻底消毒。根据历年发病情况,有针对性地突出消毒重点。消毒期间,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毒面罩等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6.5.2.2消毒方法消毒方法有日晒、煮沸、熏蒸和药物等,不同的消毒对象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也可用多种方法配合进行。消毒应确保药剂浓度、所需温湿度及作用时间等要求,药物消毒要严格按照使用方法的要求进行。6.5.3蚕病综合防治6.5.3.1控制病原传播按NY/T1093-2006之6.7.1执行。6.5.3.2加强饲养管理按NY/T1093-2006之6.7.2执行。6.5.3.3桑叶清洁消毒6.5.3.3.1桑园消毒采叶前一天傍晚,在无雨情况下,用有效氯浓度为0.3%的漂白粉或氯制剂溶液对桑园进行喷雾消毒。6.5.3.3.2桑叶浸渍消毒l龄~2龄用0.25%~0.30%,3龄以后用0.30%~0.35%有效氯浓度的漂白粉或氯制剂溶液对采回的桑叶进行浸渍消毒,浸渍时间为5min~l0min,然后经漂洗脱水后用叶。6.5.4预知检查按NY/T1093-2006之6.7.3执行。7蚕种保护7.1保护要求7.1.1保护设施蚕种保护室应具备温湿度调控、室内通风换气和防止虫鼠为害等条件。食品伙伴网保护方法春制越年蚕种先用排笔逐张掸去卵面不洁物,然后分别按品种、批次与窗面地面分别垂直悬挂在蚕种保护室内,底层与边缘离地面、墙面各70cm~100cm,上层距天幔50cm以上。每张蚕种间隔1cm。供冷藏用蚕种,将框制种插入线架内冷藏保护。7.2保护技术按NY/T1093-2006之8.3执行。7.3浴消整理7.3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