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1369-2005 农产品质量安全 滑菇块式栽培技术规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CS备案号: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DB21/T1369—2005农产品质量安全滑菇块式栽培技术规程2005-07-01发布2005-08-01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21/T1369—2005I前言本标准由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本标准起草人:陈平、孟昭武、张敏、张伟春、肖千明、李超。DB21/T1369—20051农产品质量安全滑菇块式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辽宁地区滑菇生产栽培的产地环境、生产工艺、栽培技术管理、农药残留量控制、病虫害防治以及产品采收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滑菇代料栽培的半熟料块栽(也称做“帘栽”)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NY/T391绿色食品产品环境技术条件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主料组成滑菇栽培基质的主要原料是培养基中占数量比重大的碳素营养物质,如阔叶树杂木屑,自然堆积六个月以上混有针叶树种的木屑,玉米芯、棉籽壳、豆秸粉等作物秸杆皮壳等。要求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不应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3.2辅助原料组成滑菇栽培基质的辅助原料、配量较少、含氮量较高,用来调节培养基质的C/N比的物质。如麦麸、米糠、饼(粕)肥、玉米粉、大豆粉等。要求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4产地环境滑菇栽培产地环境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NY/T391的要求,栽培场地应远离工矿业污染源,距离在2km以上,不受废水、废气、废渣的污染,栽培用水应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5生产工艺流程块栽(帘栽)技术路线:备料→配料→蒸料→包块(压块)→接种→发菌期管理→出菇管理→采收。6栽培技术管理6.1栽培季节滑菇块栽(帘栽):春种秋收一年一茬是辽宁地区滑菇生产的主要栽培模式,一般采用冷棚式栽培,靠自然温度养菌和出菇。1月~3月棚外自然气温在-10℃~3℃即可播种,适宜播种期为2月中旬至3月上旬(棚外自然气温-4℃~8℃),4月份~8月份为发菌期,9月份棚外自然气温降到20℃以下开始出菇,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出菇盛期,11月中下旬可结束,采收期2个~3个月。6.2品种选择及菌种生产DB21/T1369—200526.2.1品种选择品种选择应符合国家《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规定,经过栽培试验证明该品种的种性适应本地气候条件,并具有抗逆性强、抗杂菌力强、菌丝生长健壮、出菇整齐、优质高产、耐贮运等特点的优良品种。6.2.2栽培品种根据滑菇栽培出菇温度不同可分四种类型菌株。见表1。根据不同生产区域气候、不同销售目的(以鲜销为目的,可选择极早生和早生种,以加工罐头或加工盐渍品为目的,可选择中生和晚生种)不同栽培量进行不同品种合理搭配。表1菌株类型(按栽培出菇温度划分)类型出菇温度极早生种7℃~20℃早生种7℃~18℃中生种5℃~15℃晚生种5℃~12℃6.2.3菌种生产根据当地不同生产季节,按照国家行业标准NY528要求,生产一级(母种)、二级(原种)、三级(栽培种)菌种。根据生产计划用量,菌种生产可安排在9月份开始。6.3栽培场地及菇棚建造6.3.1栽培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通风良好、水源充足、水质纯净、远离畜禽舍、无污染、环境清洁卫生的地方。6.3.2菇棚建造菇棚(冷棚)建造应坐北朝南,可采用竹竿或木杆作支架建造四周,棚顶用草帘或秸杆围成(也可利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及空闲房屋等),结构有两种规格:——菇棚宽6.0m、边柱高2.2m、中柱高3.2m、长度根据场地而定,内设6排菇架、每排菇架宽0.6m、层间距离0.4m、设五层、底层离地面0.2m,三排过道、宽0.8m;——菇棚宽4.0m、边柱高2.0m、中柱高3.0m,内设四排菇架,二排过道。6.4原料选择、生产设备及工具6.4.1木屑选择木屑最佳选择为阔叶树硬杂木屑,如果混入针叶树木屑,其含量不应超过木屑总量的15%,粗细程度应以圆盘锯加工的木屑为标准,采用带锯木屑应与50%圆盘锯粗木屑混合使用,或加入20%刨花碎片、稻壳等。木屑储备两种方法:一种将木屑晒干装袋,集中存放在阴凉、通风、干燥的仓库;另一种方法是露天贮藏,堆积时间3个~6个月。6.4.2辅助原料米糠、麦麸,玉米粉为栽培滑菇辅助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无结块、无虫蛀,贮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高垫垛底以防地面潮气和鼠害。6.4.3灭菌、配料设备——灭菌设备:滑菇的半熟料栽培常采用简易蒸锅进行蒸料灭菌。——配料设备:批量生产时,采用搅拌机配料可提高效率和操作质量;少量生产亦可人工配料。配料场地要求水泥地面。6.4.4生产工具及用具块栽生产工具为托板、托帘、块模和刮料板。托板是包料块时托料块用的木制平板,规格为55cm×35cm或60cm×35cm。托帘是用玉米等作物秸杆制作而成,作为料块垫帘。一般制作一个帘需7~8根60cm长的玉米秸。块模是用于形成料块的模具。刮料板是用于刮平料面的木板。生产用具为塑料薄膜,DB21/T1369—20053用于蒸料后包装料块,规格为110cm×100cm×0.003cm。其他用具还有浸泡消毒塑料薄膜用的小缸;挖取菌种的钢铲、镊子,盛菌种的搪瓷盘。6.5配方与配制方法6.5.1配方见表2。表2主要配方名称及成份配方名称成份配方Ⅰ木屑100kg、麦麸20kg、石膏1kg配方Ⅱ木屑100kg、麦麸15kg、玉米粉3kg、石膏1kg配方Ⅲ木屑100kg、麦麸8kg、米糠7kg、玉米粉3kg、石膏1kg配方Ⅳ木屑33kg、玉米芯50kg、麦麸10kg、玉米粉3kg、豆粉3kg、石膏1kg6.5.2配制方法配制时先将各种原料混合均匀,按料水1:1~1:2的比例缓慢将水加入并混合均匀,使其含水量达到55%。配好后用塑料薄膜覆盖30分钟之后,测定含水量,含水量适宜的标准是用手紧握培养料成团、触之即散,指间稍有水渗出,但没有水滴落下;或用拇指与食指捏培养料,见到水迹时,含水量即可达到55%~60%。蒸料过程含水量可在原来基础上增加2%~3%,达到62%~63%,这是栽培滑菇最适宜的含水量。6.6块栽常压灭菌与接种6.6.1蒸料块栽多采用常压灭菌锅蒸料,常压灭菌锅一般采用铁板卷成圆桶或用砖、水泥砌成。蒸料前锅内注满水加热,水位线距蒸帘30cm,锅内水烧开后先在锅底撒5cm~7cm厚的一成层干料,然后按照“见汽撒料”的原则进行装料,培养料装至八分锅时,盖好锅盖或麻袋,上大气维持加热2h,停气30min~40min后,当料温降至90℃左右时趁热出料。6.6.2出料包块出料前,将各种用具:如方锹、托板、块模、刮料板、塑料薄膜等洗净,用0.1%高锰酸钾水浸泡20min后取出,并立即用塑料薄膜包装挂起,控干水备用。培养料在锅内灭菌后,趁热出料包块。先将块模放在托板上,在框内铺上塑料薄膜,长度与框的长度、方向一致。将装好的料倒入木框的塑料薄膜内,用刮板将培养基刮平后立即包膜。将塑料薄膜较窄的一面先折在料面上,另一面附在其上,将两端的塑料薄膜对折在上面或折压在料块下面,把料块放在玉米秸垫帘上,然后抽出托板。每块装料掌握在4.5kg~5.0kg,压实后的厚度为4.0cm~4.5cm。6.6.3接种待包好的料块冷却到15℃以下方可接种。接种前要求环境清洁、用具及菌种瓶表面用0.2%新洁尔灭溶液或3%来苏儿擦洗消毒;接种室在使用前按每立方米用甲醛10ml、高锰酸钾5g进行熏蒸杀菌,40min后接种人员方可进入室内接种;接种人员应穿干净的工作服,双手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接种操作时,接种数量小可二人操作,接种数量大应四人一组配合操作(二人搬块、揭膜、包块,一人撒菌种,一人专管搔种),揭开料块后,迅速均匀地撒入一层菌种,然后按原来包块的顺序包严,轻轻地将料块表面菌种向下压实。接种量按每瓶(750ml)菌种接种二帘(盘),或两瓶菌种接种三帘(盘),接种时期应安排在1月~3月。6.7发菌期管理6.7.1菌块上架或堆码接种后的菌块直接放在培养架上培养,或直接在菇棚中进行发菌管理。菇棚在使用前要彻底清扫、消毒,用福尔马林或硫磺熏蒸,墙壁、床架用石灰乳刷白。保持菇棚空气干燥,菌块堆码成“品”字型,垛之间要有通道,便于检察管理。垛底应用条石、木方或砖块垫起离地面30cm高。6.7.2发菌前期管理(1~3月份)DB21/T1369—20054指菌丝定植到菌丝扩展封面期。此时,接种初期,外界自然气温在-10℃~3℃之间,达不到菌丝生长所需最低温度,菌棚要以保温为主,门窗严密,并将菌块每6盘~8盘堆叠在一起,覆盖草帘或塑料薄膜,借助菌丝呼吸、菌块自身发热及日光使棚内温度提高,促进料温达到5℃以上。应每隔3d~4d检查料温一次,保持盘与盘之间温度在0℃~7℃左右,最佳温度4℃~8℃,10d左右菌丝萌发定植,25d~30d左右菌丝封面。此期温度控制在8℃以下。6.7.3发菌中期管理(4月份)指菌丝提在料块表面长满至布满整个菌块(盘)的时期。此时进入4月份,外界自然平均气温在8℃以上,应将菌盘及时移到培养架上单独摆放。注意菇棚通风换气,确保菇棚内空气新鲜。棚温控制在15℃以下,25d~30d左右菌丝可全部长满菌盘,形成不松散的菌块。6.7.4发菌后期管理(5月~6月份)指菌丝体布满整个菌块至菌块(盘)表面形成橘黄色蜡质层的时期。此时期主要是使菌丝充分生长,吸收和积累营养。应提高菇棚散色光强度,棚内温度控制在18℃~23℃,促进蜡质层的正常形成;加强菇棚通风,放松包膜,打开折压在菌块下的塑料薄膜,并将膜内积水及时控出。6.7.5菌块的越夏管理(7月~8月份)夏季气温高,菌块(盘)需越夏,此期以降温为主,伏季应昼夜通风、菇棚需遮荫,避免直射光线,地面可喷洒凉水降温,撒石灰防霉,控制菇棚内温度不超过28℃。同时将蜡质层形成差的菌块(盘)移到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促进蜡质层的正常形成。6.8出菇期管理(9月上旬~11月上中旬)6.8.1开盘划菌(8月下旬)滑菇经伏天到白露节气以后,进入开盘期。开盘时间视环境温度和滑菇品种而定,早生品种在菇棚内最高温度降到24℃以下时开盘;中晚生品种在22℃以下时开盘,开盘前菇棚应打扫干净、菇棚顶部盖上塑料薄膜,保持菇棚内湿度和防雨。滋生蚊蝇的菇棚应在开盘前进行灭蚊蝇处理。开盘时,揭开包盘塑料薄膜,用酒精将水果刀消毒后,用水果刀沿菌块的纵向每隔3cm划开蜡质层,每个菌块(盘)划6行~7行。根据蜡层厚度决定划面深度,蜡质层厚的划1.5cm深,蜡质层薄的划1.0cm深,菌块(盘)表面未形成蜡层的可暂不划。划面后将塑料薄膜重新盖上,待3d~5d后划痕长出新的菌丝,方可进行催蕾期的喷水管理。6.8.2催蕾期的喷水管理喷水初期4d~6d为轻水阶段,向菌盘表面喷少量雾状水,保持菌盘面湿润而不积水,每日喷水3次~4次;提高菇棚环境湿度,每日至少向棚内空间喷水2次,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从第六天开始进入重水阶段,增加菌盘面喷水量,让水分逐渐向菌盘渗入。此期应增加一次夜间喷水,使菌盘在15d~20d内含水量达到70%。6.8.3原基分化期管理当菌盘含水量、环境湿度和温度适宜时,菌盘料面菌丝体上出现白色或米黄色小颗粒,滑菇即进入原基分化期。此阶段应以保持环境湿度为主,菌块保持湿润,严禁向分化的原基上喷水。每天向地面、墙壁上喷水数次,保持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棚温控制在15℃~18℃。6.8.4幼菇期管理当原基分化能明显见到小菌盖和菇柄时,即进入幼菇期管理阶段。当菌盖长至0.3cm~0.5cm时逐渐向菇体及菌盘表面喷雾状水,白天至少喷2次,午夜喷1次,避免大水浇,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5%~90%。随着菇体长大和增多,应适当增加喷水量,此期棚温应保持10℃~15℃。棚内备水桶贮水以提高水温,向菌块喷洒时,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