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451-2004DB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451-2004舒城小兰花茶2004年09月10日发布2004年09月10日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1前言舒城小兰花茶属特种烘青绿茶,安徽十大传统名茶之一,创于明清年间,因形似兰花,香如兰花而得名,主产于安徽省舒城县境内,采摘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三叶的正常芽梢经精细制作而成,属历史名茶。为恢复和提高其声誉,规范产品质量标准,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由安徽省舒城县农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舒城县茶业开发办公室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贤葆戴勇施德余袁先安本标准首次发布时间为2004年09月10日。2DB34/T451-2004舒城小兰花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舒城小兰花茶的定义、品质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舒城县境内生产的舒城小兰花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5009.12茶叶中铅的测定方法GB/T4789.3茶叶中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GB/T5009.20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B/T5009.57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7718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T8302茶取样GB/T8303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GB/T8304茶水份测定GB/T8305茶总灰分测定GB/T8306茶水浸出物测定GB/T8311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GB9679茶叶卫生标准GB9680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指标GB/T14456绿茶GB/T14487茶叶感官审评术语GB14876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B/T17332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方法NY5244无公害食品茶叶SB/T10157茶叶感官审评方法SB/T10037红茶绿茶花茶运输包装33、定义舒城小兰花茶产自舒城县境内,是用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三叶的正常芽梢经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的烘青绿茶,其特点为:外形芽叶相连,自然舒展,色翠匀润,毫锋显露,泡后似兰花绽放,花香持久,滋味醇爽回甘,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嫩匀成朵。4、要求4.1分级4.1.1舒城小兰花茶分为特一级、特二级、一级、二级、三级共五个级别,各级别茶叶鲜叶组成见表1。表1等级要求特一级一芽一叶初展≥90%一芽一叶初展≥50%特二级一芽一叶≤50%一芽一叶≥70%一级一芽二叶初展≤30%一芽二叶初展≥50%二级一芽二叶≤50%一芽二叶≥30%三级一芽三叶初展≤70%4.1.2,实物标准样参照本标准制定。设特二级、二级两个实物标准样,标准样每二年更换一次。4.2感官指标各级茶叶的感官品质应符合本级特征要求,感官指标见表2。表2:项目级别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特一级成朵翠绿白毫显露兰花香清香高长、鲜爽浅绿明亮鲜醇回甜嫩绿明亮匀整成朵特二级成朵翠绿显毫嫩清香高长、鲜爽嫩绿清澈醇厚鲜爽嫩黄绿明亮成朵较匀整一级芽叶相连翠绿较匀润显毫清香鲜爽较持久嫩绿清明醇厚较鲜爽绿明亮尚匀整成朵二级舒展似兰花初放绿尚显毫清香较持久黄绿较明亮较鲜醇黄绿尚亮三级舒展色绿微显毫栗香持久黄绿尚明亮尚鲜醇黄绿4.3理化指标4DB34/T451-2004舒城小兰花茶理化指标见表3。表3项目指标%水份≤7.0碎末≤5.0水浸出物≥34.0总灰分≤6.54.4卫生指标舒城小兰花茶卫生指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茶叶》NY5244-2004规定执行。见附表14.5净含量按《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执行。定量包装规格由企业自定。见附表25、试验方法5.1取样和样品的制备:按GB/T8302和GB/T8303执行。5.2分级感官品质检验:按GB/T14487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和SB/T10157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的规定,对照实物标准样和表2感官品质要求评定。5.3理化指标检验5.3.1水份检验按GB/T8304执行。5.3.2总灰分物测定按GB/T8305执行。5.3.3水浸出物测定按GB/T8306执行。5.3.4碎末测定按GB/T8311规定执行。5.4卫生指标的检测5.4.1铅检测按GB/T5009.12规定执行。5.4.2联苯菊酯、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检测,按GB/T5009.146规定执行。5.4.3乐果、敌敌畏、杀螟硫磷和喹硫磷检验,按GB/BT5009.20规定执行。5.4.4大肠菌群按GB/T4789.35.5净含量检测:按《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执行。5.6包装检验按GB9680、GB191、GB7718和SB/T10037规定执行。6检验规则6.1批次产品均应以批为单位,同批产品规格和包装必须一致。以同一产地同等级产品为一批。6.2出厂检验5每批产品出厂前,生产单位应进行感官品质、水份、粉末、净含量和包装标签检验,检验合格后并附有合格证的产品方可出厂。6.3型式检验型式检验是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面考核,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对产品质量进行型式检验。A.产品试制定型鉴定。B.前后两次抽样检验结果差异较大。C.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检查产品质量时。D.投产后,如原料、工艺、机具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6.4判定规则6.4.1检验结果全部符合本标准规定技术要求的产品,则判该产品为合格。6.4.3分级和感官指标检测不符合要求则按降级处理。6.5复检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时,应对留存样进行复检,或在同批产品中重新按GB/T8302规定加倍抽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检,以复检结果为准。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7.1标签出厂产品的外包装应按GB7718规定或贸易合同规定条款清晰标明标记。7.2包装7.2.1包装容器应该干燥、清洁、无异气味及不影响茶叶品质的材料制成,接触茶叶的内包装材料应符合GB9680规定。7.2.2包装要密封、干燥、美观、无异气味、避光、牢固而防潮。便于装卸、仓储和运输。7.2.3包装规格应符合SB10037的规定。7.3运输运输工具要求洁净、干燥、无异味、无污染,严禁与有毒、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运输时应防雨、防潮、防曝晒,装卸时要轻放轻卸7.4贮存7.4。1贮存仓库要干燥、清洁、通风、避光。仓库周围无异味污染。7.4.2本标准规定的运输、贮存条件下,本产品的保质期为12个月。6DB34/T451-2004附表1:舒城小兰花茶卫生指标项目指标铅(mg/kg以Pb计)≤5.0每100g大肠菌群,个≤300敌敌畏(mg/kg)≤0.1乐果(mg/kg)≤1.0杀螟硫磷(mg/kg)≤0.5喹硫磷(mg/kg)≤0.2氯氰菊酯(mg/kg)≤0.5溴氰菊酯(mg/kg)≤5.0联苯菊酯(mg/kg)≤5.0附表2:舒城小兰花茶净含量标准净含量负偏差(净含量的百分比克)5g-50g9.0-50g-100g-4.5100g-200g4.5-200g-300g-9.0300g-500g3.0-500g-1kg-151kg-10kg1.5-10kg-15kg-15015kg-25kg1.0-7编制说明舒城地处大别山东麓,以产“舒绿”和“舒城小兰花”而素负盛名。我国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著《安徽茶经》载:“传说在清朝以前,当地的士绅阶层极为讲究兰花茶生产”。作为历史名茶,“舒城小兰花茶”更以其天然的兰花香享誉全国。目前,全县拥有茶园6.5万亩,年产干茶2000吨左右,其中“舒城小兰花”系列名优茶1000吨以上。兰花精品名茶“白霜雾毫”、“皖西早花”、“舒茶早芽”等曾多次荣获部优、省优产品称号。但生产中品牌混杂,产品质量规格不统一,生产、加工工艺不规范,严重影响舒城小兰花茶的市场声誉。为提高舒城小兰花茶的品质和历史名茶地位,1986年开展标准样研制工作,并通过了省科委的科技成果鉴定。同年,舒城小兰花茶在安徽省食品协会组织的全省名优茶评审会上荣获省优奖。2003年舒城县早花名优茶开发有限公司制定了舒城小兰花茶企业标准,该标准的实施对提高舒城小兰花茶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业发展,成立了茶业开发领导组,设立了茶业开发办公室,通过“舒城县茶业振兴工程意见”的实施,无公害、有机茶园的建设,以及无性系良种园的推广,名优茶生产、加工已逐渐规范,为进一步统一“舒城小兰花”系列名茶的生产、加工工艺,规范舒城小兰花茶产品质量标准,维护传统历史名茶的声誉,提高市场竞争力,舒城县茶业开发办公室根据县茶业开发领导组的意见要求,向省农委和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申请,经省农委批准,由县茶业开发办公室负责提草,特制定舒城小兰花茶省级地方标准。本标准编制过程中,参照Q/SL01-2003企业标准,组织县内茶叶技术人员及生产、加工、营销大户进行认真讨论、研究,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茶叶生产发展和品质提高为原则参考了《茶叶审评与标准》和陈椽《历代名茶》等相关资料,广泛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结合舒城小兰花茶特点,既考虑到统一规范舒城小兰花茶产品质量,又考虑到生产的可能以及市场消费的需求倾向。舒城小兰花茶标准,在内容上:鲜叶分级和感官指标主要依据1986年研制的标准样和2003年制定的舒城小兰花茶企业标准及实际生产;理化及卫生指标主要依据农业行业标准NY/T5244无公害食品茶叶。本标准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省农委,安农大茶叶系,省、市、县质监部门,以及诸多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