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30B40备案号:23174-2008海南省地方标准DB46DB46/T127—2008海南水鹿饲养管理技术规程2008-06-24发布2008-08-30实施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46/T127—2008I前言水鹿是热带、亚热带地区体型昀大的鹿种。我国水鹿有四个亚种,海南水鹿属海南亚种,仅分布于海南。水鹿性喜水,雨后活动频繁,常到溪涧喝水或沐浴,即使冬季,也常流连于水塘,故名“水鹿”。为了规范海南水鹿的饲养管理技术,充分发挥其优良性能,提高饲养水平和生产质量,特制定本规程。本规程由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规程由海南省畜牧技术推广站起草。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规程主要起草人:米华存、陈斌玺。DB46/T127—20081海南水鹿饲养管理技术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海南水鹿的术语、饲料要求、鹿场选址及建设要求、饲养管理要求、疫病防治的要求。本规程适用于海南水鹿饲养管理技术规程。2规划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8936骨粉及肉骨粉GB/T17890饲料用玉米GB/T20411饲料用大豆GB/T21513畜牧用盐NY/T119饲料用小麦麸3术语多汁料:包括胡萝卜、番薯等块根类饲料;青饲(粗)料:包括各种嫩树枝、树叶及青草等。精(饲)料:包括各种饲料用玉米、饲料用大豆、饲料用小麦麸4饲料要求钙粉:应符合GB/T8936的要求。玉米:应符合GB/T17890的要求。黄豆:应符合GB/T20411的要求。盐:应符合GB/T21513的要求。小麦麸:应符合NY/T119的要求。5鹿场选址及建设要求5.1场址:避风向阳,地势平坦略向南倾斜,鹿舍地面坡度不超过5O为宜,排水良好,地下水位适中。5.2生产基地的社会环境5.2.1生产基地应远离疫源地、埋葬场污染源以及学校、居民住宅区等公共场所,以避免相互污染。5.2.2生产基地应建立在交通便利、电力供应充足、饲料来源广泛、生产用水充足、环境幽静的地区。5.3鹿舍面积与结构5.3.1面积:成年鹿每头大于3m2,20-30头为一舍;育成鹿每头大于2m2,20头为一舍。5.3.2结构:砖、石结构。DB46/T127—200825.4舍内设施5.4.1水槽:砖石砌成,约长1.5m、宽0.6m、深0.3m为宜,或用100#大锅。5.4.2料槽:砖石砌成,约长14m、宽0.7m、底宽0.5m、深0.3m为宜。6饲养管理要求6.1母鹿的饲养管理6.1.1配种期的饲养管理6.1.1.1配种期要喂给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料,日喂量3.5~4.2kg,其中精料1.1~1.2kg,多汁料1kg,青粗料1.4~2kg,钙粉、盐各20g。6.1.1.2选择四肢较高、体况良好、后臀丰满的做种鹿进行配种繁殖。水鹿无明显的季节性发情,一般达24月龄左右性成熟,26-28月龄初次配种较好。配种方法有群配、轮配和互配三种,这些方法配种效果均好,受胎率也高。配种后要注意观察,发现没有受胎的要及时补配。6.1.1.3对配种母鹿分群管理,要有专人值班看管。一个发情期的交配次数控制在2~3次为好。种鹿公母配比一般为1:15-20。6.1.2怀孕期的饲养管理6.1.2.1母鹿配种后进入怀孕期(280天,怀孕前期90天、中期145天、后期35-45天)。这时要供给充足营养,以利胎儿发育,饲料日喂量3.8~4.7kg,其中精料1~1.5kg,多汁料1~1.2kg,青粗料1.8~2kg。6.1.2.2在怀孕前、中期多供给青、粗饲料,后期多供给精料。精料每天喂2次,青饲料要多样化,不得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6.1.2.3公、母鹿分开饲养,不要惊吓和强行驱赶母鹿,要防病、防流产。6.1.3哺乳期的饲养管理这时饲料要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日喂量5.7~7.5kg。其中精料1.2~1.5kg,多汁料1.5~2kg,青粗料3~4kg,并有适量的钙粉和盐各20g。精料每天喂2~3次,青粗料可让其自由采食。要保持圈舍清洁,地面平整干燥。6.2公鹿的饲养管理6.2.1恢复期和长茸前期的饲养管理6.2.1.1公鹿配种年龄为36个月。6.2.1.2公鹿配种后,体质瘦弱,饲养上要求迅速恢复其体质,为换发长茸提供物质基础。因此,公鹿应饲喂含淀粉和矿物质较丰富的饲料,并补充一定的蛋白质含量。日粮组成成分:玉米或小麦等50%、黄豆或豆饼30%和糠麸类20%。6.2.1.3公鹿经过配种期以后,食欲逐渐恢复,在添加饲料时,应由少到多,切不可骤然大量投喂。精料每天定时投喂两次,青料充足时,可任其自由采食。对体质较差的鹿,应分开单圈饲养,使其迅速恢复体质。6.2.2长茸期及收茸后的饲养管理6.2.2.1长茸期的饲养管理公鹿没有明显季节,每年长茸一次。长茸期间,除饲喂各种青草、麸皮、米糠等饲料外,要另外添加一些含蛋白质较高的精饲料。每头公鹿每天增喂1~2kg玉米面、100g黄豆和50g鱼粉。6.2.2.2收茸后的饲养管理这时应适当减料,多加喂青饲料。6.2.2.3在长茸期中应做好公鹿角盘脱落日期、鹿茸生长情况等资料记录工作,掌握茸生长进度,及时做好收茸的工作。对个别新茸已长出但角盘仍未脱落者,应保定将硬角除去,以免妨碍鹿茸生长。对鹿舍、运动场、隔离墙、板等进行检查、清理,避免撞破鹿茸。DB46/T127—200836.2.2.4收茸的适宜时间二杆茸的收割时间从脱盘长茸起45天,主杆不分叉。三叉茸的收割时间从脱盘长茸起为60天,主杆有5-10cm分叉。6.2.3配种期的饲养管理6.2.3.1公鹿发情期间性欲旺盛,食欲显著下降,锯茸基部已形成花盘并骨化。此时,鹿到处摩擦,破坏饲养工具或对撞斗殴,凶猛者甚至伤人,使人不能接近。争偶角斗体质消耗较大,身体变得瘦弱。这时饲养必须选喂营养价值较高,适口性好的精饲料、维生素含量丰富的块根类多汁饲料、幼嫩的青绿饲料等,但量可适当减少。6.3仔鹿的饲养管理6.3.1哺乳仔鹿的饲养管理6.3.1.1仔鹿出生时应采取人工辅助措施。用抹布擦干湿毛,剪刀剪去脐带后用5%的碘酊进行消毒;使仔鹿及早吃到母乳(初乳)。一般母鹿每隔3~4小时喂乳一次,每次2~3分钟。6.3.1.2在仔鹿哺乳期,饲养管理人员必须注意避免有气味之物,(酒精、香皂)等触及仔鹿,以免母鹿嫌其有异味而拒哺。6.3.1.3如果分娩后母鹿不能哺乳或乳汁不足时,必须采取人工哺乳措施。通常用牛乳或奶粉代替,以适应仔鹿生长发育的需要。6.3.1.4人工哺乳的时间、次数和哺乳量根据仔鹿的日龄、初生重和发育情况来决定。仔鹿人工哺乳的可根据其不同生长日龄的采食需求酌情确定给量和饲喂次数。必须坚持做好乳汁、乳具的消毒,防止乳汁受到污染。6.3.1.5仔鹿到了20~30日龄补充一些质量良好的柔软多汁的青绿饲料。6.3.1.6仔鹿饲养150-180天、体重达到40kg左右时,便可离乳,转入人工喂养。6.3.2离乳前仔鹿的驯化:6.3.2.1仔鹿出生后20天左右,在保护栏内设水槽,饲养人员每日定时定量添水,并利用口哨等方法调教驯化,投料使人鹿亲和。6.3.2.2逐步将母仔鹿分开单独饲养。将相邻的两个圈中间设一过门,先将母仔全部赶入其中一个圈,然后将母鹿拨出放入另一个圈,仔鹿留下。开始可将母鹿留在仔鹿圈1~2头,4~5天后,每天上下午两次全部分开,分开的时间昀初每次1~3小时,以后逐渐延长,中午及晚间将过门打开,让母仔自由活动,仔鹿吃奶。6.3.2.3继续增加人鹿接触,投料和给水者配以口令,使仔鹿性情稳定。6.3.2.4适当补饲。一般在120日龄即可补饲饲料,特别要投喂一些青绿多汁饲料。精料可用煮熟的玉米、大豆混拌即可,大豆占日粮比例的10%。投喂量要适当,由少到多,到离乳分群前达到每日每只500g。青粗饲料要切碎喂。6.3.3离乳后仔鹿的饲养6.3.3.1仔鹿离乳后要按照仔鹿的性别、体质强弱、个体大小等情况分为若干个小群进行饲养。6.3.3.2仔鹿圈的设置应和母鹿圈舍有一定距离,也可将母鹿赶出,仔鹿留在原圈中。6.3.3.3离乳初期的仔鹿,由于骤然离开母鹿,会鸣叫不止,精神状态、食欲都受到很大影响。饲养员要更加耐心护理,经常呼唤仔鹿,接近鹿群,缓解仔鹿的焦躁不安。6.3.3.4断乳分群后仔鹿转入幼鹿圈舍,要逐渐增加饲料的投放量,不可一次投喂过量。离乳半个月内一日可喂4~5次,以后逐步减到日喂3次。6.3.3.5离乳仔鹿的精料要细致加工调制,可将大豆、玉米煮熟,一部分玉米粉成玉米面,大豆磨成豆浆,按比例混拌。粗饲料可以投给青柞树叶、杨树叶、青玉米秸秆等,玉米秸秆要切碎,饮水要清洁、充足。注意矿物质的补充,在日粮中加入食盐、骨粉,含硒微量元素等添加剂。6.3.4育成鹿的饲养管理6.3.4.1在日粮配合上精粗料的比例应适当。在有条件的地方,适当进行放牧对育成鹿的生长发育更有好处。DB46/T127—200846.3.4.2按性别和体况将鹿分群,每群20-30头,饲养密度保持在4-6m2/只。要加强鹿的运动,不具备放牧条件的,每天在圈内也必须保证1-2h的哄赶运动。6.3.4.3育成鹿要安排在避风向阳的圈舍内保持舍内干燥,及时清除粪便。7疫病防治7.1定时接种每年对鹿群定期实行检疫,对危害鹿群严重的传染病,可每年对鹿群进行预防接种。7.2定期驱虫定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7.3定期消毒鹿舍要定时消毒,每周两次。用3-5%来苏儿或可用10-20%石灰乳、3-4%氢氧化钠等。饲料槽、饮水锅、调料槽、饲料桶等,用5%碳酸氢钠、0.2-0.3%高锰酸钾进行消毒,消毒后用清水洗净后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