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02厦门市农业地方标准DB3502/T021—2009无公害杏鲍菇栽培技术规范2009-12-29发布2010-01-01实施厦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502/T021—2009I前言为了规范杏鲍菇栽培技术,控制农药残留及重金属含量,确保品质安全,实现生产科学化、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和无公害,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是在查阅参照大量国内外相关资料,并结合厦门市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实际的基础上制订的。本标准格式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编写。本标准由厦门市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本标准由厦门市菌春食用菌研发中心起草。本标准起草人:阮时珍、江旺坤、阮毅、李月桂、郭翠英、阮淑珊、魏香琳。DB3502/T021—20091无公害杏鲍菇栽培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杏鲍菇袋式栽培的栽培场地、原料要求、栽培袋制作、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生产管理档案。本标准适用于厦门地区无公害杏鲍菇工厂化周年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9688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HG2940饲料级轻质碳酸钙NY/T119-1989饲料用小麦麸NY5095无公害食品食用菌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NY5358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3栽培场地3.1环境要求建立菇房应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平坦开阔的空旷场地。要求周边环境卫生,给排水方便,通风良好,交通便利,无污染源的场所;场地环境符合NY5358的要求。3.2原料储备场地设置在便于车辆进出的位置,处于下风口,应有固定原料仓库或仓储棚。3.3拌料与装袋场地要求有避雨大棚,取料方便,地面要硬化。3.4灭菌场地紧靠装袋场地,有配套设备,设计合理,地面要硬化。3.5接种场地靠近灭菌场地,密闭性要好,环境卫生清洁。3.6发菌场地DB3502/T021—20092有良好的控温和通风条件,环境要清洁。3.7栽培场地有良好的控温、保湿和通风条件。4原料要求4.1棉籽壳、玉米芯、石灰:应符合NY5099标准规定。4.2杂木屑:无霉变、无异味、无混入有害物质阔叶树种的木屑。4.3麸皮:应符合NY/T119-1989的标准要求。4.4甘蔗渣:新鲜、无霉变、无混入有害物质。4.5玉米粉: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4.6轻质碳酸钙:应符合HG2940的要求。4.7水质:应符合GB5749的要求。5栽培袋制作5.1培养基配方配方1:棉籽壳25%,甘蔗渣35%,麦麸17%,玉米芯16%,玉米粉5%,碳酸钙1%,石灰1%,含水量65%左右,pH7.5~8.0。配方2:棉籽壳45%,杂木屑25%,麦麸15%,玉米芯10%,玉米粉3%,碳酸钙1%,石灰1%,含水量65%左右,pH7.5~8.0。5.2制作工艺5.2.1工艺流程预湿→拌料→装袋→套圈→灭菌→冷却→接种→发菌管理5.2.2预湿将杂木屑、甘蔗渣提前7天~10天预湿,棉籽壳、玉米芯、提前2天~3天预湿。5.2.3拌料将各种培养料搅拌均匀,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pH7.5~8.0。5.2.4装袋用ZD1000型冲压式装袋机将培养料分装到17cm×37cm×(0.04~0.05)cm规格的聚丙烯塑料袋,紧实适中。聚丙烯塑料袋应符合GB9688的规定。5.2.5套圈将装好料的菌袋套上套圈,塞上棉花塞,棉花塞松紧适宜。5.2.6灭菌5.2.6.1高压灭菌DB3502/T021—20093压力升至0.05mpa时,打开放气阀排尽冷空气,升温至121℃时,保持3小时。5.2.6.2常压灭菌起火后2小时~3小时、温度升至100℃以上时,保持22小时~25小时。5.2.7冷却将灭菌后的栽培菌袋转移到消毒过的专用冷却室,菌袋温度冷却至30℃以下。5.2.8接种5.2.8.1菌种挑选与处理挑选菌龄适宜的优质菌种,使用前先将袋口和外壁用75%酒精或来苏尔溶液擦拭去尘埃,进行消毒。5.2.8.2消毒使用消毒剂对接种室空间进行消毒,消毒剂符合相应标准,禁止使用未经批准的消毒剂。5.2.8.3接种按无菌操作规程执行。5.2.9发菌管理5.2.9.1温度保持在23℃~25℃。5.2.9.2湿度空气相对湿度65%~70%。5.2.9.3通风每天通风1次~2次,每次30分钟~5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5.2.9.4光照除一些必要的操作需光照外,发菌期间保持黑暗。5.2.9.5污染袋处理如发现污染袋,迅速移出室外处理。6出菇管理6.1催蕾期菌丝走满菌袋后,将菌袋的棉花塞和套圈取下,用75%酒精消毒过的镊子,扒掉料面中央部位的老菌种块,袋口深度掌握在1.5cm~2.0cm、宽度2.0cm~2.5cm。使袋温降到18℃以下,把地板喷湿,空气相对湿度调控为85%左右,少量通风。约5天~6天后,袋口料表面即有白点状原基形成,此时,DB3502/T021—20094应加大通风量,调控空气相对湿度为80%~85%,原基数量不断增加,幼蕾现出。6.2幼蕾期要求严格、稳定的环境条件,温度稳定在13℃~17℃、空气相对湿度85%~90%。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一般3天~5天后,幼蕾分化为幼菇。6.3幼菇期保持较稳定的环境条件(与幼蕾期相似),为促进幼菇健壮生长,应适当减少光照。约3天~4天后,转入成菇期。6.4成菇期为提高产量和品质,应控制温度在14℃~17℃,空气湿度90%左右,不需要光照,加大通风量,保证空气新鲜。7病虫害防治7.1防治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尽量采用环境控制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措施。7.2主要措施7.2.1选择菌龄适中、纯度高的优良菌种。7.2.2培养料彻底灭菌。7.2.3栽培料的碳氮比配方合理。7.2.4搞好菇房及周围环境卫生,控制好温度、湿度及二氧化碳浓度。7.2.5如发菌期培养料发生感染,可将该菌袋重新灭菌后,拌入新料重复利用。8采收与加工8.1采收采收的标准应根据市场需要而定,达到标准应及时采收。产品质量符合NY5095标准要求。8.2加工8.2.1削头在12℃~17℃条件下,操作人员戴一次性手套,用刀削平菌柄基部,削去根部的杂质、不洁表皮并整理菇体形状。8.2.2预冷将削好的菇轻放入塑料筐内,菇盖对菇盖堆叠,移到2℃~5℃冷藏库内预冷3小时~4小时,再取出进行分检。DB3502/T021—200958.2.3分级一级菇标准:菇体均匀、完整、新鲜、洁白,长15cm以上,粗4.5cm以上。二级菇标准:菇体均匀、完整、新鲜、洁白,长12cm~15cm,粗3.0cm~4.5cm。三级菇标准:菇体、完整、新鲜,长7cm~11cm,粗2.0cm~4.0cm。其余达不到标准的为等外菇,各级菇标准可根据市场需要适当进行调整。8.2.4分等级包装采用印有商标的聚丙烯40cm×48cm×0.04cm折角塑料袋分装,袋底铺4张~5张吸水纸,袋口铺2张吸水纸。每袋2500克,抽真空后用橡皮筋扎紧袋口。8.2.5装箱鲜菇按每箱8袋~12袋的规格装入泡沫箱。鲜菇须经检测符合NY5095的要求,用胶带封好。8.2.6入库鲜菇分档定级,登记入库数量、日期,等待销售。9生产管理档案对栽培过程中各环节生产管理措施详细记录。制袋记录见表1,出菇管理记录见表2。表1杏鲍菇制袋记录表制袋灭菌接种发菌培养通风检菌日期时间数量破损数量时间品种数量温度℃相对湿度起止时间分钟二氧化碳浓度时间污染数污染总数污染率备注表2杏鲍菇出菇管理记录表上架出菇管理通风日期时间数量温度湿度光照起止时间分钟二氧化碳值出菇情况总重量单产备注